宋敏:人民币应定位成世界第三大货币

2012-01-13 20:13:56
来源: 时代周报

本报特约记者 杨菁 发自香港

如果将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算作原点,人民币国际化已跨入第四个年头。当前欧债危机解决之道仍不明朗,美国经济尚在复苏,中国金融改革亦阻力重重。日前刚刚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只是强调维稳微调。人民币如何在这样的内外环境中走向世界货币体系舞台?走出国门与内部改革之间如何良性促进?

2001年,香港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敏等三位作者的专著《走向全球第三大货币》出版,这三位作者深谙人民币国际化前哨—香港的金融生态,论述的人民币国际化具体国际化路线图合理可行(在东亚、东南亚和上合组织的区域化)。此外明确提出可将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为此,时代周报记者日前就人民币国际化、金融改革等问题专访宋敏教授。

“人民币国际化的正确定位,应当是做美元和欧元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货币。”宋敏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不能短视,中国若援助欧洲,是为自身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香港要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应多考虑如何将人民币集中在本地进行交易和投资,尤其是发展人民币债券市场;金融改革受制于利益集团,阻力重重,但放开贷款利率下限时机已经成熟。

领先资本项目完全开放

时代周报:目前人民币国际化次序和路线争论颇多,如何看待一国货币国际化与资本账户开放、资本项目汇兑自由三者间的关系?

宋敏:资本账户开放主要强调资本交易的放开,比如跨境资本转移、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并不一定要求资本项目的汇兑自由。随着资本账户开放的扩大和深入,跨境资本交易对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要求越来越高,资本管制成本越大,必将最终实现完全可兑换。

资本账户开放是货币国际化的先决条件之一,但开放之后并不一定带来国际化,新加坡和香港的资本账户开放程序相当高,但货币国际化程度却很低。同时,也并非只有通过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才能推进货币国际化。

时代周报:也就是说,资本账户开放是货币国际化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宋敏:是的。讲货币国际化要从货币的三个特征—计价、交易和储备出发,货币发展同时具有这三个特性,很难区分先后。比如人民币刚开始与周边地区进行计价和贸易结算,同时央行也和其他国家央行有货币互换,这就直接进入到储备功能。

中国贸易额目前全球第一,海外存在相当大的人民币需求,再加上香港可发挥的特殊作用,不一定要等到资本项目完全开放或可兑换时才做。香港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发展得很快,需求已客观存在,但由于国内金融改革有些障碍和条件没到位,不可能很快开放资本项目或让人民币完全可兑换,不过可以先在外面做起来。

千万不要说“挑战美元”

时代周报:英镑、美元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先后达到了世界顶峰。马克、日元、欧元都先后有过国际化尝试,你认为可供借鉴的、具有现实操作意义的经验和教训有哪些?

宋敏:货币国际化对不同国家并无共同路径可循。日元没成功原因很多。首先,日本当时的资本市场就不太开放—中国现在更不开放—但长远来讲,资本市场不开放,钱进不来,只能体外循环,很难做,而美国市场就很开放。其次,与日本的经济衰落有关,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时,日本起的作用不是很正面。当时推国际化时用日元投资、在亚洲做贸易、日元FDI等,但一到危机时就把资金都收回,对亚洲金融危机造成很大冲击。中国当时坚持不贬值,赢了很多分。

从那之后日本经济仍然没有起色,货币慢慢就越来越边缘化。这对中国是很好的借鉴,一个是经济增长,一个是如何对待周边国家,不能在危机时退缩。中国应该救欧洲,我们不能太短视。但北京的声音倾向不救,说我们不能再做这样浪费资源的事,这是错误的看法。救欧元相当于贬美元,这样的格局对我们走出去是有利的。德国马克是通过和周边货币结成货币同盟(也就是欧元前身)。如果中、日、韩结成同盟,那亚洲货币就起来了,但现在看可能性不大,很难形成这样的格局。

时代周报:你曾预测,如果中国经济继续高增长,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成的目标得以实现和资本账户开放,届时人民币就可实现与日元或英镑相当的地位?

宋敏:是的,但至少要十年,是假定上面的前提都能继续,不会有巨大波动。欧元一旦倒了,对人民币国际化会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如果在巨变的环境下,大家都向安全投资转移,那肯定是转到美元,对人民币发展不好。人民币现在还是个儿童,外面世界里两个巨人在搏斗,只有这两者间竞争持续,人民币才能找到成长空间。

时代周报:国际化是个漫长复杂的过程,人民币现在谈做世界货币是不是有点好高骛远?

宋敏:千万不要说“挑战美元”的话,让世界货币体系向更稳定的方向发展,有多极货币竞争。我的研究课题是“走向全球第三大货币”。希望将来有美元体系、欧元体系和亚洲——当然希望是人民币,或是亚元体系。三者相互有浮动,若大的经济体出现问题,可通过货币贬值来调整经济结构,而非蒙代尔说的“世元”,世界都是一种货币。该说法违背了他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我们一定不能好高骛远。

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优势

时代周报:香港的人民币业务去年发展很快,你怎么看待这样的发展速度?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有哪些优势?

宋敏:这说明大家都意识到国际化的重要性,特别是2011年李克强副总理访港后,事实上把人民币走出去提到国策的高度。这也反映了香港在帮助中国走出去时的重要性,以前是“窗口”作用,现在充当“桥头堡”。帮助内地引入资金和技术,现在资金我们有了,技术也不错了,要走出去,就是进攻行为。

真正的优势是一国两制的优势。内地可与香港金融监管局合作,加强人民币跨境流动监控,比如说如果香港人民币太多可增加准备金,可跟香港金融管理局提,但不可能和新加坡政府提。另外还有从行政上控制风险的方法,现在主要由中银香港等中资机构在做。

时代周报:香港尽管货币钉住美元,但与内地经济周期更加趋同,与美国经济周期不对称让香港也不好受。从香港的角度出发,做人民币离岸中心也有很多好处。

宋敏:这对香港来说是个黄金机会。香港应更多挖掘周边国家,以及俄罗斯和南美等与我们贸易量大的国家。从而能把海外人民币集中交易和投资,这才叫离岸中心。如果这个位置被新加坡拿走,而香港只关注怎么拿到钱做RQFII回去,这不是中央想要看到的。香港是中国整个金融开放棋局中的一步,在开放的大局中遇到风险时要帮国家化解。

香港政府也要考虑人民币走出去后香港的风险,如果给定人民币取代港币的结果最终会发生,那么应考虑如何将风险控制到最小。一两年后一万亿、两万亿就出来了,与港币的总量相当,如果发生货币替代,对港币的联系汇率会有什么冲击?这应该是个好事,但过程中也有不确定因素。

应充分利用香港债市

时代周报:RQFII逐步开始发售。你怎么看拓展资金回流渠道的问题?

宋敏:对中央来说,当然是希望资金出去后不要很快回来,但我们也和中央说不要限制香港如此做,人民币只要有序进入,在可控范围就不是坏事。目前金融体制尚不健全,不能贸然放开,QFII限额会继续存在,投资储备资产的吸引力有限。

人民币债券如果大胆一些,可以允许更多企业包括地方政府来发债。香港有较好的定价和信用评估体系,又有全球的资金和投资者。现在国内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债市发展不足,连大型企业都无法完全通过债券筹资,是否可以先让香港来做。香港就是在风险中发展起来的,国际投资者会由自身情况出发认真考虑投资决策。,国内的大型投资者自身微观治理结构都没理顺,反正是国家的钱,定价就不会合理。香港市场从买方来说很成熟,可更好利用香港的债市。

时代周报:随着海外人民币存量增加,境外和境内的人民币市场汇率和利率形成了新的双轨制,出现套利。有人建议继续加强资本管制,切断汇率价格之间的相互影响。对此你怎么看?

宋敏:加强管制是不对的。套利出现是因为有一个价格错了,没有反映市场供需情况。现在海外市场水平未必对,但当海外市场达到一定规模就能准确定价。解决的途径不是把资本管制得更严,而是让利率更市场化更均衡。如果内地市场做得好,这个利率也会反过来影响海外市场。一个市场很大一个很小,如果两边都由市场决定,那应该是大市场带动小市场而非相反。现在一定是因为大市场有约束,没达到合理水平。让人担心的并非小部分人赚了套利的钱,而是怕冲击太大货币政策失控。但现在只有几千亿,国内M2接近七八十万亿,全回去了也没事。这是改革过程中一定会碰到的问题,双轨制最终被冲破达到一体化。

金融改革阻力来自利益集团

时代周报:你认为现在汇改到了什么程度?利率改革,现在还剩下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这两个地方没有动,你怎么看?

宋敏:目前汇率基本达到均衡,可扩大浮动空间。市场已在双向波动,前段连续跌到下限,说明已无单向升值期望,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时机已经成熟。

存款利率上限放开的条件还不成熟,一方面中国银行微观治理结构还没解决好,会带来很多竞争,甚至恶性竞争。此外要等通胀相对低一些,2011年平均可到5%,实际存款利率仍是负的,现在如果放开,存款利率会大幅上升。最好的时机是等实际存款利率回到正的水平,那么放开时不会大幅上升,会自动调整一下,达到相对市场决定的水平。

但贷款利率下限放开时机已到。现在货币政策仍偏紧缩,那贷款利率干脆就放掉,银行遇到特别好的企业可往下走,但因银根偏紧实际上也触不到那个下限,只会往上走。我们的利率改革是在步步推行的,改完对你影响也不大,又更符合市场水平。

时代周报:对这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你有什么解读?

宋敏:从这次会议来看,金融改革的阻力还是比较大,比如汇率和利率管制问题,这些年一直在改但比较慢,原因还是因为有些利益集团。几乎所有银行高管都会说会带来恶性竞争,会找出种种原因说现在做这个风险太大。改革讲了很长时间,口号一直在喊,但为何推进得这么慢?任何一项管制背后都是有相关利益。利率管制对大银行和大企业都有利可图,大企业从大银行那里拿到相当低廉的资金,地方政府也是如此。

会上提出的民间资金引入金融体系,喊了多年但很难做,把这些小贷公司升级为银行,有人说会带来风险,但实际上还是担心竞争。这些利益集团是会阻碍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推动的。同时,债市发展得太好对银行也是压力。现在监管是分割的,相互之间需要协调,也是利益问题。企业债、地方债和小企业债都可以做,但做起来困难重重。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五一旅游业迎小高峰:北京某酒店价格上涨2倍,烟台因华晨宇演唱会火爆
广东年收租1.6亿元“土豪村”入股券商,近3亿元拿下中山证券部分股权
运价回落,东航物流净利跌超30%!跨境电商相关收入增七成,航司抢食“蛋糕”
“以旧换新”的风吹到一线城市,深圳13个楼盘入场,有网红盘成交已破亿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