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2011冰火两重天:IPO主承销称冠 自营业务垫底

2012-01-05 05:12:35
来源: 时代周报
“龙头券商”中信证券在2011年年底的最后一个月,被爆出对自营部门进行人事调整、大幅裁员。随后多家券商被爆出裁员降薪的消息,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降低成本度过寒冬。

本报记者 陆玲 发自北京

刚刚过去的2011年对于靠天吃饭的券商来说,可谓度日如年。

虽然全年A股下跌幅度不过20%左右,但券商的经营状况比2008年还惨。根据国泰君安行业分析师梁静对17家上市券商进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17家上市券商共实现营业收入449亿元,净利润为150亿元,同比下滑幅度分别为16%和28%。

“2011年,至少1/3的券商都亏本。守着一亩三分地的佣金,没招了,只能靠降价,大家头破血流,同归于尽。” 国泰君安证券董事长万建华曾在公开场合对证券行业现状毫不留情。

作为券商吸金的三大传统业务—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自营业务,在2011年无一幸免地遭遇寒流。券商寒冬,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龙头券商”中信证券(600030.SH)在2011年年底的最后一个月,被爆出对自营部门进行人事调整、大幅裁员。随后多家券商被爆出裁员降薪的消息,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降低成本度过寒冬。只是券商的这个冬天到底有多长?

自营之殇

2011年12月26日,受累于跌跌不休的股市,以净资产计国内规模最大的证券公司中信证券,被爆传出自营业务的交易与衍生品业务部出现人事动荡。消息称,“自营部门北京和上海的员工大部分离开另觅工作,几近解散”。

原因似乎很明了:“中信证券北京自营部门因豪赌重庆啤酒巨亏。”据悉,中信证券将选择内部挖潜的方式重建自营部门。而挖潜目标将选在公司的投行部以及研究部门,这两个部门部分员工有望转岗至自营部门。

消息还称,中信证券原自营业务负责人于军已被调离该岗位,中信证券深圳总部的自营业务负责人王宏远将接替执掌该部门。王宏远,作为基金界大佬级明星人物,以新的身份加盟中信自营,被解读为“将给中信证券自营业务注入新的活力”。

中信证券2011年三季报显示,第三季度中信证券单季投资收益就巨亏2.14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更是达到了-4.454亿元;而2011年前三季度,中信证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7.68亿元。

随后,中信证券内部人士公开证实了部分消息,称中信证券交易与衍生品业务部近期有人事变动,并不是部门被拆,也不是因豪赌重啤亏损所致。中信证券交易与衍生品业务部主要分为两大业务板块,一是衍生品投资,一是A股投资。消息所传自营部门应来自该部门。部分原来从事A股投资的员工因业务变动被裁员,属于正常的人事变动。

据了解,经过人员调整后,中信证券从事自营业务的人数约缩编至原来3/4的规模。但中信证券自营资金规模并无变化,也未进行大规模减仓。对于王宏远到北京主持工作,中信证券内部人士回应,“王宏远的确是中信证券交易与衍生品业务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其管理的业务范围并没有具体区分深圳、北京”。

作为“券商龙头”,中信证券近年来的自营业务表现与其业绩地位不尽相符。根据中信证券2011年三季报,2011年1-9月,其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之和为16.8亿元,2010年同期为13.3亿元,其中仅第三季度,中信证券自营部分亏损6.59亿元。

据内部人士透露,中信证券此次的亏损主要是在多只股票上的押宝失误,比如中国化学和中国重工。“自营业务巨亏是此次人事震荡的主要原因。”媒体引用中信证券内部人士的说法称,“2010年上半年,中信证券错判了市场行情,在每个部门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员扩张,此次巨亏,只好压缩规模。”

对于亏损严重的自营部门,此前有媒体引用中信内部人士的说法称,“单独出来成立自营子公司的可能性很大”。不过时代周报记者没有证实。不可否认的是,自营上的亏损已经对中信内部产生影响。据悉,2010年11月中信证券开始对部分员工实施减薪计划以节约成本,下降幅度为20%左右。中信证券内部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确认了降薪事实,“降薪幅度接近2008年金融危机时中信高管降薪水平”。

此前,中信证券国际也称,总公司2011年12月已经宣布调整内地职工的薪酬,在充分考虑总公司政策与香港市场的现状及薪金标准,中信证券国际宣布作了小幅调整。

加速转型

虽然自营业务损失惨重,中信证券的投行业务2011年依旧表现不俗—在投行IPO业务集体萎缩的情况下,中信证券仍拔得头筹。

根据ChinaVenture 投中集团旗下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统计,2011年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IPO活跃度相比2011年大幅下滑,融资规模减少近半。2011年合计融资约4097亿元,相比2011年下降42.5%。主承销金额排名方面,中信证券、平安证券和国信证券分别以323.43亿元、297.95亿元和254.20亿元名列三强。

分析认为,中信大规模调整自营除二级市场外,更重要的是因其战略转型需要。作为国内券商转型与国际化发展的领头羊,中信证券近年来积极谋求转型,努力淡化靠天吃饭的经纪与自营业务。作为业内最早提出转向买方业务的券商之一,中信证券一位高层此前曾表示,在卖方业务盈利能力下降和券商净资本冗余的背景下,向买方业务转型势在必行。“卖方业务创造资源,买方业务实现盈利。这是公司所定的战略发展目标。”

中信证券因此也获益匪浅。据中信证券2010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当年买方业务收入占比已达42%,如加入中信建投转让因素,买方业务占比54%。2006年以来,该公司买方收入的占比平均为37%,远高于行业20%的均值。

近日,中信证券高层在与媒体交流时指出,中信证券未来希望做中国的高盛。未来发展重点是资本中介型业务,包括大宗经纪业务、结构性产品、固定收益、外汇及商品业务。但与高盛相比,中信的资本性中介业务占比过低。数据显示,2010年,资本性中介业务占高盛总收入的50%以上。

中信证券对创新业务布局可谓不遗余力。2010年10月底,中信证券公告称,将分别投资5亿、2亿元,发起设立两只股权投资基金—中信资本股权投资、中信夹层基金,加速PE市场的投资。此前中信证券旗下的数只产业基金已为其带来不菲收益。2011年上半年,中信产业基金(香港)净利润已从2010年的42.95万美元,增至232.83万美元;金石投资净利则由4.14亿元增至8.28亿元。“此前为备战股指期货等创新业务,中信证券从华尔街重金延揽人才。”中信证券一位高层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直接融资渠道尤其是债券市场将迎来大发展预期背景下,明年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门会在华尔街大量招聘人才。”

此外,据路透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商业银行债券发行规模合计达3519亿元人民币,较2009年同期的929.5亿元增长近三倍。其中,中信证券以884.19亿元获得承销额头名。

券业寒冬

中信加速转型实为形势所逼。券商寒冬,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现在是繁荣的经济,萎缩的券商。”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如此慨叹证券业的现状。“八年时间全行业的利润由1400亿元,下滑到现在的400多亿元,跟中国经济的繁荣极度不匹配。”

国泰君安证券董事长万建华甚至列举了对比数字,“民生银行10年前的总资产不到500亿元,目前发展到2.4万亿元,已相当于整个证券行业总资产,其利润也与整个证券行业利润基本相当”。

券商缘何利润越来越少?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券商依仗的三大传统业务—证券经纪、承销保荐、证券自营,仍占券商总收入的80%,其中代理证券买卖的佣金收入占60%以上。

“基本还在靠天吃饭。一旦行情不好,只能迅速沦陷。”银河证券经纪管理总部总经理黄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这种情况下不改革是不行的,传统业务竞争太激烈,未来还是鼓励券商创新转型,不是简单的通道服务。”

目前,以佣金为主的经纪业务仍是券商的重头戏,其收入情况也决定了整体的盈利水平。券商之间的竞争导致券商佣金率的下滑,到2011年三季度时,券商行业的平均佣金率已从2010年的千分之一降至2011年的万分之八。

除了低迷的经纪业务,券商其他业务板块的情况也不乐观。统计显示,国内260余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获得正收益的不足两成,且多为低风险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堪称“全军覆没”。

此外,2011年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IPO活跃度相比2010年大幅下滑,融资规模减少近半。根据CVSource统计,2011年共有386家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实现IPO,相比2010年下降21.2%;合计融资约4097亿元,相比2010年下降42.5%。

以中信证券为主的一些券商近年来致力于以直投为首的非通道制业务开发,可是直投业务受困利益输送等问题,饱受资本市场诟病。而且随着项目竞争的日趋激烈,券商直投的回报率也每况愈下,统计显示,2011年第三季度,券商直投平均投资回报率为2.39倍。

据悉,来自中信证券的内部通讯显示,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曾写道:对中国股市的中短期前景都不太乐观,号召员工一起走过资本市场的寒冬。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北京车展首日:车企大佬互相“串门”,雷军人气爆棚
浙商证券入主之际,国都证券逾4亿股股权挂牌出售!此前多位股东清仓式转让股权
丁世忠力挺,安踏在上海试水新店态,不赚钱也要开
常青产品数量占比过半,腾讯游戏被低估了吗?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