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流言,健康“没那么简单”

2011-11-03 01:56:05
来源: 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李怀宇

医学博士薄三郎近日出版《健康流言终结者》一书,在书中,他一一击破那些不靠谱的健康流言。在他看来,造成流言传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人们最看重自身健康,健康是最大的科普领域,因此,人们在看到任何关于健康的说法时,总是本能地去相信。遗憾的是,普通大众并没有能力厘清什么是健康流言,什么是真的健康忠告。在健康常识这方面,人们宁可信其有,薄三郎认为这是一种生活策略,颇有些囚徒困境的感觉:“普罗大众易于偏信流言,即便有确凿的科学反驳依据,他们也总是会辩解说:‘那种说法总是有一些道理的吧。’没错,造谣者总会捏造、歪曲或搬弄各种事实,把那些陈旧或似是而非的术语貌似合理地重新包装,以此制造轰动效应,生产奇谈怪论。真是防不胜防啊!”

薄三郎在撰写这些科普文章时下过许多工夫:一是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所在,生活永远是我写作的源泉。比如,可乐是否会杀精?热卖的钛项圈到底有没有功效?都是我在生活中曾经亲身遭遇的真实故事。当我转念一想,用一种理工科或医学的思维去琢磨这些事情时,才发现背后有蹊跷。”二是专业知识支撑。发现问题至关重要,如何剖析、解决问题也不容小觑。“我是个兴趣广泛的人,在专业研究之外,通过google reader订阅了不少欧美科学站点的rss,能在第一时间看到并吸收最新的研究报道,进而主动吸纳,仔细阅读并分析,并转化为我们可阅读的通俗易懂的文字。”

薄三郎从2008年开始写科普文章,2010年下半年时,回首自己所写的几十万字科普文章时,他赫然发现,大部分文章都是在破解流言!所以在这本书里,薄三郎想告诉大家,健康“没那么简单”。

时代周报:你在书中分析了可乐“杀精”的流言。有人怀疑,可乐作为外来饮料,是否适合中国人的体质?在中国,有人琢磨出“可乐煲姜”,认为姜与可乐的火热组合,对防治感冒有良好的效果,可以驱风散寒,这有科学道理吗?

薄三郎:对于可乐,我觉得很现实的问题是,我们还能阻挡可乐在我们生活里的角色吗?比如说,可口可乐在全球逾两百个国家都有销售。我觉得将可乐定义为一种“外来饮料”,带有一定偏向性色彩。若从实质上讲,可乐是一种碳酸型饮料,其中还有所谓的“神秘配方”(主要是各种香料或染料)。人种之间的确存在着体质的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乐给中国人饮用就存在适合与否的问题。可乐本身并没有过于特别的,重点是可乐带来的一种伴随效应,与饮用可乐相关的一种生活方式,比如过于快餐化、营养不均衡。

很多人饮用“可乐煲姜”,并相信它能防治感冒。这是国人的一大创举。之所以用可乐,很可能是传统的“红糖姜水”的变种。换句话说,以前人们用红糖来熬姜汤,现在人们找到了更方便的可乐,只要把可乐和姜放一起煮就可以,简单方便。

遗憾的是,并没有证据显示,姜汤可以起到防治感冒的作用。事实上,普通的感冒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并没有可以完全治愈的药物。好在,普通感冒并不严重,病程也不算长。姜汤所起的作用是缓解感冒症状,而非治疗感冒。也就是说,姜汤的稍带刺激性气味,可能有助于缓解鼻塞、咽喉不适的症状。暖热的汤汁、氤氲的热气可能起到鼻腔湿滑的作用。此外,它也可能产生一种心理安慰剂的作用,也就是人们相信它有用,它便貌似真的有用了。

时代周报:在浙江金华的东阳,每到开春季节,农村里都会用童子尿煮鸡蛋,老人说吃了这种蛋夏天不会中暑,春天不会犯困没力气,一般东阳人都吃过的,从小就吃,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幼儿园里就都是排队接童子尿的。

薄三郎:简言之,没用,谁信谁傻帽!对于这种奇谈怪论,我想引用科学松鼠会“奥卡姆剃刀”老师的看法,也就是“相信度与离奇度成反比。非同寻常的主张,需要非同寻常的证据”。比如说,上班迟到的理由是堵车,这个原因很寻常,老板选择相信是合理的,若理由是被外星人请去喝茶,这个理由非同寻常,除非你给出非常确凿的证据,否则老板不应相信。

童子尿据说是指12岁以下男童的尿液,它就是一泡人尿而已。童子尿与成年人的尿,基本没什么差异,90%以上是水,尿液的主要成分是人体的代谢终产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如尿酸、尿素、肌酐、酮体、胆色素等,它们对人体健康肯定是没有丝毫益处的,用尿治病几乎不产生任何药理作用。因此,用童子尿煮鸡蛋是一种陋习,并不会对身体产生有益作用,却可能有潜在健康风险。

时代周报:“泔水油”是从饭店吃剩下的剩饭、剩菜中提炼出来的,或者是炸东西剩下的“老油”。有人称,尽管“泔水油”的成分复杂,但都是可以食用的植物油和动物油,即使被食用,食用者也不会立刻出问题。你如何看关于“泔水油”的健康问题?

薄三郎:泔水油或老油,均不符合食用油的标准,回流到餐桌是既没良心、也不合法的做法。遗憾的是,普通消费者并无鉴别此类劣质油品的简便方法。这更多是一个监管与质量控制问题,是企业自发的良心问题。

尽管食用这类油在短期内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并不算高,但这并不等于它们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再度回流。但此类油品在再加工处理过程中,无法完全去除混入的污水、垃圾与洗涤剂等,长期食用可能导致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其中还可能含有苯并芘等致癌物质,不利于身体健康。

时代周报:现在关于“瘦肉精”的新闻依然很多,在中国,“瘦肉精”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薄三郎:“瘦肉精”最初是一种治疗哮喘的药物即“盐酸克仑特罗”,却因副作用大被弃用。上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在试验时发现,它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脂肪合成,提高猪瘦肉比例。“盐酸克仑特罗”摇身一变,成为“瘦肉精”。目前,美国、加拿大等国允许使用“瘦肉精”,前提是上市前的猪肉里“瘦肉精”的含量必须低于某个标准值。

在中国,由于并无严格的监测或监察体系,抑或生猪饲养者并不严格遵守“瘦肉精”使用标准,难以确保所有生猪在屠宰前其体内“瘦肉精”含量是否超标,再加上普通公众的强烈诉求,最直接的管控方法便是严禁任何种类的“瘦肉精”使用。

时代周报:现在市面上出现很多“保健酒”,广告上说喝了可以强身健体,你如何看这种现象?

薄三郎:先谈谈酒。目前,很多养生建议是“禁烟限酒”,这是对的。之所以对酒精只是“限”而非“禁”,理由之一便是大量研究提示少量或适度饮酒对身体没什么坏处。比如说,前不久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提示,中年女性每天饮用1—2杯酒,有助于让她们的退休生活变得更快乐、健康。那些50岁上下的人进餐喝一些葡萄酒,患癌症和心脏病的可能性,也会比那些滴酒不沾或者饮酒过度的人更小。

不过,这不等于说,当酒添加入各种被认为含有“保健”成分的物质时,“保健酒”就变得功效神奇了。首先,以酒浸药,是中国的一项医学与文化传统。不过,并无严格科学证据表明,两者的结合能有助于药材中有效药理成分的作用发挥。其次,保健酒打着保健之名,其主要成分依然是酒精本身,其中所含有的保健物质是否产生真正的保健作用,有待商榷。

总之,保健酒更多的是一个白酒产品推销与包装的新方式,打着健康保健的名号而已。如果过分倚重保健酒所言的保健作用,那可就有些“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在生活中,也不推荐人们以多饮保健酒的方式来保健,而是通过生活方式与膳食平衡等。

时代周报:很多人对转基因食品抱有不信任感,这有道理吗?

薄三郎:心理学上有个论断,称作“变化和不确定感是产生焦虑的重要原因”。这也适合于人们对转基因产品是否靠谱的判断上,由于公众对转基因产品的陌生感,容易天然激发出一种不信任感。对转基因等科学名词的全然不懂,最容易产生排斥与不认同的态度。因此,民众的担忧或不信任,是有一定原因与道理的。

问题的关键还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到底如何。遗憾的是,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话题,无论是从宏观方面,还是抽丝剥茧讨论其中的技术细节问题,都将引发强烈的讨论。很显然的是,国内明显分为支持与反对两派。他们各自发出自己的声音。支持派大多依据科学原理和理论,结合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总结性认为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反对派大多为科学文化主义者及某些报刊,要么谨慎看待转基因,要么直接陈言转基因的危害性。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这届年轻人对存钱“上头”:一边“抢”大额存单,一边砸钱囤黄金
“人工智能+”让优质教育触手可及 作业帮携最新成果亮相中国教育装备展
A股春风送暖 公募积极分红 工银瑞信多措并举持续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1天6只基金发清盘预警!年内超100只基金陷清盘危机,权益类成“重灾区”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