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与孙中山在南洋的竞争

2011-10-27 02:49:19
来源: 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李怀宇

史学家王赓武是南洋历史的权威,早在大学时代就对孙中山和康有为在新马的历史进行研究。他的第一篇研究文章是写戊戌政变之后康有为的保皇党在各地的影响,与孙中山的革命党互相的斗争。康有为与孙中山同为广东人,与南洋皆有渊源,彼此之间在南洋的活动远非今人想象得如此简单。

光绪死去,争论结束

时代周报:你研究康有为、梁启超与孙中山等人在南洋的历史,充分利用了新加坡的地利之便,有什么新的发现?

王赓武:在华侨的社会里,他们斗争得很厉害,可以说是把华侨社会分裂成两部分。现代很多人不注意,其实当时支持康梁的人很多,因为他们是有地位的,当过皇帝的老师。而且,他们逃出来是幸运得不得了—本来康有为、梁启超都会被杀掉的,运气好逃出来了,所以他们地位是很高的,大家都很尊重他们,尤其他们是很有学问的人。但是孙中山有强处,他是普通人,尤其在华侨私会党的影响很大。因为孙中山是从私会党里面出来的,当时的兴中会,后来的致公党都是这个背景的,所以,华侨社会里平民很同情他。华南的反满精神还保持着,尤其是在私会党里。私会党是天地会、上帝会背景,在新马,1949年以后私会党还有一些保留着反清复明的仪式,天地会的势力还是有的。所以,孙中山有他们的帮助,康有为就不走这条路,康有为的支持者一般是大商人,走正统的路线。

时代周报: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年,康有为、梁启超一派与孙中山、黄兴一派在1911年之前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王赓武:非常激烈,现在很多人不大注意,以为国民党是必胜的,当时谁知道呢?这都是后来国民党写的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我看到的一手资料,听人家讲的故事,从两派出版的报纸可以看得很清楚,他们都有自己的报纸,互相批判得很厉害的。平民是倾向反清,他们虽然尊敬康有为和梁启超,但是平民的集团就不欣赏保皇这一点,保皇就变成保满了。但看国家将来的发展,革命打起来了不得了,国家混乱。康有为很少讲这些问题,不过梁启超谈得很多,国家内乱的话,外国会更猛烈地来侵略中国,为了保留中国的版图,还要维持着清朝,当然他还有很多复杂的理由。

总之,他主要的想法就是保留中国的版图。像孙中山的革命道路没有办法说清楚,革命真的打起来,外国人一定会插手的,不管是英国也好,日本也好,俄国也好,他们都等着看你怎么办,所以有这种忧虑。他们到处都争论,不论是在美国也好,日本也好,香港也好,新加坡也好,在报上可以看得出来,最初两个势力是差不多的,不过光绪死了之后争论就结束了。康有为也没有好讲的,保什么皇呢?他的主要说法站不住了。

孙中山是真正的政治家

时代周报:有一个史料讲,康有为自称拥有光绪的衣带诏,他用这个募捐到很多钱?

王赓武:有听说,到底是怎么样我不清楚。最初很多人支持康有为,可能一直到1905年还有人捐钱支持他。他1898年逃出去了,很危险,当时满清要暗杀他,他跑到海外受到英国人保护。当时很多人愿意捐钱给他,就是要保皇,把慈禧太后那一帮人打倒,这是满清内部的分裂。到1908年就没有话说了,时间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

时代周报:孙中山也是一个募捐的高手,他到南洋来也是捐钱,听说演讲很有煽动力,广东人讲他是“孙大炮”?

王赓武:孙中山实在是很有本事,他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历史第一个现代化的政治家。孙中山以前没有人谈政治,所谓政治不是政治,还是宫廷里面官与官之间的争斗。真正走现代化政治道路的,孙中山是第一个。当时章炳麟他们在日本搞的政治其实不是政治,只是讨论、争论,只是讲思想、学术,讲中国的前途,那是组织政治。坦白说,中国是有组织政治这个传统,那是私会党的传统,是反清复明的造反,是老一派的打天下的观念,但那种政治不是现代化的政治,那是传统政治。

孙中山是在外国长大的,受外国教育,所以他知道外国的政治是怎么一回事。中国没有这个概念,中国都是士大夫阶级跟宫廷里的人争执,在外面是平民、武侠走江湖的私会党打天下的精神,这是中国传统的政治,不是在上层就是在下层。但西方的政治不同,西方也不完全是民主政治,也有贵族政治,组织政党,公开地一方面争权一方面讨论,有意识形态的争议,那是中国没有的政治。孙中山就有这种想法,这种想法别人也有,但他是第一个专业的、终身从事政治的现代化政治家,成败是另外一个问题。他成不成功我不敢说,但他就是不停地在做,而且公开地谈政治。革命政治的各种手段他都考虑过,打也可以,谈也可以,去妥协去交涉都可以,这是新的政治手法,而且是公开的。其实谈起孙中山,没有别人像他那样的,黄兴就没有他这一套,黄兴到底还是比较传统的,其他人更比不上他了。章炳麟根本就不是政治家,他是伟大的学者。孙中山是政治家,后来的青年学生就学他,像汪精卫、胡汉民都跟着他,学他的组织性。后来,士大夫阶级家庭的书香子弟,看清楚老的一套行不通了,就跟孙中山走新的路。但这是少数,大部分士大夫阶级的人后来是因为科举制度停了,没有办法才考虑参入到政治去。

共和国概念来自海外

时代周报: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后,清政府倒掉了,南洋的普通老百姓怎么看这种政权的变化?

王赓武:没有直接的材料来了解他们有什么看法。普通百姓都很辛苦的,也没有念过什么书,不过他们也可以看看报纸。我猜想,因为他们都有私会党的背景,多多少少有反清复明的概念,所以他们对清朝没有感情。对清朝有感情的是士大夫阶级。满清在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这些地方杀人杀得那么厉害,江苏、浙江也受影响,所以南方人一般对满清没有感情。北方的汉人可能也没有什么感情,不过他们也习惯了,跟他们待得更久一点,北方人的风俗习惯可能跟满洲人比较接近。南方人根本不同,很多想法出发点都不同,所以从他们的观点来讲,清朝被打败是好事。

但是什么人来代替呢?孙中山就是他们的领袖,大家都承认他是第一任的临时大总统,他居然说来建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没有人真的了解共和国,可能当时孙中山身边少数的几个人知道什么是共和国,而且这个共和国的概念根本就是海外的概念。

时代周报:海外还有其他人知道共和国这个概念吗?

王赓武:我看到一些别的材料,在香港已经有别的人考虑到了,不只是孙中山一个人。总之是在香港长大的这些人,受过外国教育,就考虑到皇帝这个概念行不通的,把满清赶走之后,谁来做皇帝?哪一个汉人有资格做皇帝?这个概念已经受到许多人的怀疑。孙中山也不要做皇帝,他也自认没有资格做皇帝,他宣传一种新的制度—共和国的制度。在香港,19世纪已经有人在报刊上讨论这个问题。孙中山就是从讨论之中也想到了共和国,什么是共和国呢?武昌起义的时候,没有人有一个真正的蓝图,后来商量了,黄兴有他的想法,孙中山有他的想法,各有各的想法。在北方的袁世凯根本不懂共和国,他都要做皇帝了,成立共和国,他也是不得已,当总统,他也不懂总统是什么回事,所以他最后也当皇帝了。他没有别的路好走,他也不知道怎么做总统,根本没有这个概念。

但是,汉人之间心里也大概了解,哪一个汉人有资格做皇帝?袁世凯绝对没有资格,所以他要当皇帝,大家都反对:你有什么资格做皇帝,你还是一个失信于满族人的人。那种情况实在很乱,海外华人怎么懂得中国该怎么办?总之,把满洲人赶走大家都愉快,是好事,但是用什么东西代替,大概也不清楚。孙中山是南方人,而且在南洋待过,大家也捐过钱给他,也听过他以前是多次的失败,大家当然支持他。

还有一点,南洋在清末已经开始办华校了,华校就是小学而已,福建、潮州、广府、客家都办小学,会馆支持自己会员的子弟上学。到了辛亥革命以后,就变成新式的学校。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绵柔年份老酒战略,洋河股份2024封藏大典送给“世界的礼物”
从豪车专属到国产电车标配,后轮转向真的让转弯更简单了吗?
因3亿欠款,凯撒旅业起诉前大股东海航,青岛国资入主后加速扩张
东北证券去年自营业务收入大增超2倍,沪深交易所首发保荐项目连续两年挂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