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祥:民众感受是中国经济最真实晴雨表

2011-10-20 04:32:41
来源: 时代周报

特约记者 陈祥

近日来,FT中文网财经评论人周克成的文章《现行社保制度的“劫贫济富”效果》,激起公众对社保话题的关注。周克成指出,之所以“劫贫济富”,是由现付制度、户籍歧视、领取养老金的缴费年限不合理设定这三大原因所导致。周克成提出的解决之道是:以社会中的人自愿组织形成互相担保的保险体系和保障体系来替代政府强制执行。

周克成的文章,内容上也是老生常谈,与半年前、一年前、两年前甚至更久远前,国人对社保话题的关注、对现行社保制度的批判基本上相同。但是,文章无论是从感情上还是理智上,都激起了网友们的共鸣。虽然有指责文章剖析得肤浅,其但总而言之,多数人都对社保制度大为不满。

更多的回应声音,则聚焦在中国公务员不用缴纳社保,退休金是企业职工的数倍,这还不算退休后依然能享受到的福利和特供。这种社保制度上的双轨制,之所以引起公众强烈的情绪共鸣,更大的原因在于社保范畴之外,他们日常的工作环境、薪金待遇和福利、所能拥有一定社会资源和财富的成功概率,同公务员群体各自走在双轨制的道路上。仅仅是公务员不需缴纳月饼税,有与外界食品安全问题和通胀无缘的特供食堂,就足以让人感觉公平一词遥不可及。

正如有论者指出,社保问题关键在于制度碎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矛盾、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悬殊的矛盾、转移制度与养老保险统筹之间的矛盾、社会保险管理与运营管办不分的矛盾、社会保险资金运营的低效率与高投资回报意愿的矛盾。

社保问题与当前社会发展的多数领域一样,难以避免积弊重重,FT中文网的一文不过是在火上滴下一滴油。对此,《人民日报》采访了财政部,财政部解释了为何不同群体对民生改善的感受不尽相同。财政部的解释,听起来与所有人都曾在教科书上背得滚瓜烂熟的话语无异,“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原因在于:财政收支总量较大,人均财政收入和支出水平却很低;民生支出分为“普惠式”和“特惠式”;有些民生支出直接增加个人收入,有些侧重减轻个人支出负担;有些民生支出增加居民收入或减少支出,有些体现为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总而言之,财政部的诉苦理由建立在一个事实之上,国家财政收入的2/3用在了民生上。

同时,《人民日报》还有对应的一文,《外储不全是百姓“血汗钱,不适合分给民众》。

财政部列举以下的种种支出,来说明不是所有民生支出都会让具体个人获得直接感受:比如,加强环境保护,为人民群众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推进道路交通建设,使人民群众出行更便捷、快速;完善供水、供电、供暖、燃气、污水处理、园林绿化等市政服务设施,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好的生活配套服务;加强灾害预测预报和防治能力建设,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推进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让人民群众购物更加方便舒适等。

这些解释显得很无力,因为财政部偷换概念将公共支出与民生支出混淆在一起。按照这样的逻辑,即便是国防支出,也可以被纳入民生支出之中,是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安全稳定的国防环境。我们可以反驳一句,还有1/3的国家财政支出用在什么样的非公共支出上了,因为国家财政取之于民的本质决定了一切都是为了公共支出。

再拿人口多导致人均分配低下这么一个借口,实在过时。首先,人口多,创造的财富也随之增多;其次,人们看不到国家在社会财富二次分配中做到基本上的公正与平均。相反,庞大的“三公”消费、中石油中石化在内的垄断行业国有企业奢侈惊人,等等,这些事实存在都让人怀疑国家发展因为处在起步阶段而难以满足公众的基本社会保障这样的借口。在无法获得基本社会保障的同时,还有各项被人诟病的支出,首先是比例高、种类多的税收,其次是公路收费、教育支出、购房支出等这些未被国家列入负税范围内的个人支出。按理说,这些支出应该是在个人交税购买公共服务的前提下,多能获得免费服务的,至少不会是一个个天价。

民众感受是中国经济最真实晴雨表。在多数民众看来,这是一个高税收、低福利的发展模式,养老、医疗在内的社会保障难以让人对现实和未来有信任感,甚至觉得杯水车薪、形同虚设。近几年来珠三角地区的农民工退保风潮,以及上海社保案引发对社保资金黑洞的注目,都加重了人们对自己切身利益—社保的关注。




【延伸阅读】

激辩声中的中国经济


硬着陆

《华尔街日报》

3月8日《风险经理最大担忧:中国经济硬着陆》

支持:努里尔·鲁比尼(纽约大学教授)

因通过增加投资推动经济增长而导致产能过剩,中国经济在2013年后将面临“硬着陆”风险。“硬着陆”的可能性随着中国通胀压力不断增加以及货币政策被迫持续紧缩而得到提高,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则被视为导火索。

反对:樊纲(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会副会长)

中国经济正在实现软着陆,这说明在抑制经济过热,是个好消息。软着陆需要一段时间,可能是5-6年,10年以后中国经济年增速会进一步滑落至7%左右。中国全年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仍会保持在5%-6%的高位,信贷紧缩政策仍会持续一段时间。

创新

《华尔街日报》

7月29日《中国是全球创新中心吗?》

支持:中国提出的专利申请数量正在上升,中国正在出口高科技产品。中国的研发支出占全球研发总支出的比例也从2002年的5.0%上升至2010年的12.3%,仅仅排在美国的后面。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透露,中国在科技研究领域投入的人力比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多。中国发明人在2008年提交了203,481项专利申请。这一数据令中国成为继日本和美国之后创新力第三强的国家。

反对:超过95%的申请都是发明人在中国国内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绝大多数的中国“创新”只是对现有设计的小修小改。在很多其他情况下,中国专利申请人是在国内对一项外国发明提出专利申请,目的是在中国的法律制度下起诉外国发明人侵权。向中国境外的任何一家重要专利受理机构提交的专利申请或被其授予的专利权只占世界的1%。

税负痛苦指数

《福布斯》

《中国内地“税负痛苦指数“全球第二》

支持:朱大鸣(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常务理事)

中国的税负沉重和中国人的税负痛苦指数一直很高,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中来看,应当都不低。经济增长没有财政收入增长的快,老百姓的工资上涨速度赶不上货币贬值和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幅。

反对:张斌(中国社科院财贸研究所税收研究室主任)

税负痛苦指数是科学性较差的一种算法,在反映税负高低问题上有几个重大缺陷。一、指数选取的名义税率不等于实际税率,实际税率往往比名义税率低。二、最高的边际税率只适用很小比例的纳税人,不能反映一国居民的总体税负状况。三、简单相加的假设前提是对每个税种赋予同等的权重,而这一假设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

社保

《金融时报》

9月22日《现行社保制度的“劫贫济富”效果》

支持:杨立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

确实存在劫贫济富的问题。这个问题全世界都存在,每一个国家都有最低缴费年限,只不过各自不同。一些国家可能达到二三十年。大部分欧洲国家和北美一些国家,大概就是几年,甚至一年。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建立一个最低养老金制度。

反对:李志培(全国总工会保障工作部副部长)

我国养老保险不是实行现收现付制度,而是积累制,至少要积累15年。任何国家的养老保险都是主要靠人们干活的积蓄来保障退休后的生活,这是明摆着的事情,这不叫劫贫济富,而且干活的人也不一定就是贫苦的人。




相关阅读

孙群义:社保,要从国家所有变成社会所有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在深圳湾开出专门店,李嘉诚家族北上抢客,最高降930万港元推售香港豪宅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保研究院蒋昌松:胰岛素集采政策趋稳,让企业拿该拿的利润
鸿蒙智行年内销量已破10万辆,余承东:华为高阶智驾低于30万元都是亏本销售
发现新质好公司 | 军工信息化+低空经济,广哈通信20CM两连板,5日内股价接近翻倍!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