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评论] 林铉:警惕市场经济幌子下的不作为

2011-06-16 01:53:03
来源: 时代周报

本期主持 林铉

日前,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连启华透露,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将把国内成品油定价权下放给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引起了舆论一片反对之声。

给人以只涨不跌感觉的发改委汽油调价方式,近些年颇受诟病。因为调价基于22天内原油上下波动4%进行的,但国际原油价格在金融投机因素影响下,波动频率与幅度较大,迟滞效应制造了中国油价只涨不跌的感觉。

此外,发改委作为经济调控部门,将油价视为调控工具,在调整油价时还要考虑通胀情况、消费者利益以及石油垄断企业的压力,油价如何调整都令各方不满意,成为众矢之的。

在大石油巨头垄断了石油勘探、开采、进口、炼制、 销售各个环节的市场环境中,如果让他们自主定价就是市场定价,谁来保护消费者利益呢?

市场定价的前提是竞争市场,显然,三个巨头垄断的市场不是市场定价,而是垄断定价。尽管发改委可能引进第三方经营主体对国内成品油价格发布参考价格,但第三方经营主体代表谁的利益,由谁来监管,如果还是按照发改委的意志运行,又何必多此一举。

目前有一种显而易见的趋势,即中国的垄断性能源部门,正在加大与政府管控的博弈力度。

比如正在发生的电荒,就是因为发电部门不满发改委的价格管控给自己造成损失,便减少发电。石油部门也存在同样问题,不断以炼油环节亏损索要财政补贴,否则,汽油供应就会出现短缺。

在国有企业改革之前,这些垄断企业不过是因亏损严重、效益不佳而需要扶助的病患,与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不强;现在,随着资源价格改革与能源价格上涨,这些企业翻身成了巨鳄,随着他们实力壮大以及政府改革意愿的降低,垄断性央企挟持政府政策的意图与能力越来越大,值得警惕。

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这种失控的现象:电荒在蔓延,发改委被迫批准那些未经批准而已经上马的发电项目;超高压在未经严格论证的情况下通过审批;炼油部门不满亏损而增加成品油出口,并在国内制造短缺假象,等等。

必须承认,发改委以行政干预的方式管控价格是一种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也是以过低的能源价格吸引境外产业资本,以低成本获取出口优势。这种重商主义的政府干预政策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大敌,因为他刺激了投资与出口,导致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政府最近几年努力推进资源价格改革,但所用的手段仍以行政干预不断提高资源价格,这是错上加错的政策选择。

因为真正的市场化改革,应将价格交给市场。而在中国,首要的前提是建立资源市场,问题就在这里,中国的资源(能源)都垄断在央企或国企手里,建立市场就必须打破垄断。

但是,国有企业改革走到需要打破垄断阶段之后已经戛然而止,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政府能够控制市场的只有包括金融、能源等在内的资源,来自于这些部门利益集团的压力以及中国政府掌控市场的传统,这些部门的垄断不会被打破,因为那意味着失去控制。相反,最近几年出现了“国进民退”的现象。

正是政府的这种心态,增加了垄断企业与政府的博弈能力,日益挟持了政策制定并干预改革进程。这是一种危险的趋势,在东亚的日本、韩国以及俄罗斯,都曾出现寡头企业到了一定程度干预政治的局面,中国也需要警惕。

作者系经济评论员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投资亏超8000万元,沃森生物一季度净利大跌逾九成,刚终止一款新冠疫苗研发
北京车展今日开幕!合资自主齐上新,智驾“普及风暴”进行时
《恋与深空》海外上线3个月狂赚超5亿元,苏州跑出一匹游戏“出海黑马”
一季度营收、利润双降!西部证券去年净利润上涨超170%,分红超4亿元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