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克鲁格曼:美国在重蹈1937年覆辙

2011-06-09 06:59:47
来源: 时代周报
在很多重要问题上我们已经在重复1937年的错误了,我将它称之为“美国经济,2010年的错误”:即过于关注其他问题而忽略就业,现实的经济数据证明,这是个错误的决策。

保罗·克鲁格曼

本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发布了一篇题为《美国经济,1937年的错误》的文章。这篇文章认为,当年由于过早取消了应对危机的财政政策,才使得美国经济复苏早早夭折,经济大萧条继续。此文的作者艾格尔逊(Gauti Eggertsson)还指出,目前的经济环境是产量在增加,价格回升,但失业率仍居高不下,这些都与1936–1937年时的经济状况惊人地相似。照这么说的话,难道我们的决策者们还会犯与当年一样的错误吗?

艾格尔逊先生认为同样的错误不会再次出现,因为如今的经济学家比那时懂得更多。然而我却并不这么认为。实际上,在很多重要问题上,我们已经在重复 1937年的错误了。我将它称之为“美国经济,2010年的错误”:即过于关注其他问题而忽略就业,现实的经济数据证明,这是个错误的决策。

在我看来,问题很有可能继续恶化。

早在2009年,奥巴马总统的经济刺激方案出台之时,我们中的很多人就曾警告,这份计划范围太窄,时间也太短。不仅如此,经济刺激的效果到2010年还会逐渐减弱。由于经济危机通常会带来长时间的衰弱,到2010年,还想保持有活力持久的复苏状态是几乎不可能的。

很明显,到了2010年初,这些担心都逐渐变成现实。然而不知为何,决策者和专家们却似乎结论一致,他们不仅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促进就业,反而认为即将出现财政紧缩的趋势。

之所以有这种结论,是因为人们担心美国债务市场上即将出现信心缺失的情况。利率每上升一次,都会让人以为“债券整顿行动”即将到来。不仅如此,新闻媒体一般都将其作为既定事实来报道,而非一种假设。

比如说,2010年3月,《华尔街日报》就发表了一篇名为《债务恐慌导致利率上升》的文章。这篇报道认为,美国长期的利率已出现上升。该文没有任何证据就断言,利率上升了3%-9%,反映出人们对预算赤字的担心。实际上,它反映的可能只是人们对就业机会的担心。而就业机会一旦上升,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度也上升。

传统观点认为财政赤字而不是失业率才是最大的全民公敌。这种观点使新闻报道把重点总是从失业问题转移到赤字问题上。媒体的报道使这种观点更加根深蒂固。至于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早已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2011年的中期。事情进展如何呢?

“债券整顿行动”仍然只存在于想象之中。长期利率随着人们对经济的乐观和悲观预期出现波动。近期的一些不利消息也使长期利率降到了约3%,这已经接近历史最低点。

一些消息也不容乐观。当经济刺激效果减弱,人们对于经济强劲复苏的信心也逐渐减弱。的确,政府创造了一些就业机会,但是其增长速度却远远无法跟上人口的增长速度。美国人就业率在2007—2009年之间出现急降,自从那时就几乎没有出现大的改变。近期的数据显示,有限的就业增长也在逐渐消失。

因此,我认为我们在重复1937年的经济刺激政策的错误,太早撤出财政对于经济复苏的支持,使得失业率持续上升。

不仅如此,更糟糕的事情也许还在后头。

在财政方面,共和党人要求尽快减少开支,提高债务限额。如果他们的敲诈得逞,将会使美国经济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大量声音要求美联储及其海外分支提高利率,以阻止所谓通货膨胀威胁。但是,正如纽约美联储的文章所指出的那样,过去数月的消费物价上涨(目前涨幅已出现降低的迹象)只是一些临时因素造成的,潜在的通货膨胀率仍然很低。像艾格尔逊先生这样睿智的经济学家知晓个中原因。然而,欧洲中央银行已经在提高利率,美联储也处于提高利率的巨大舆论压力之下。现在想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实现经济扩张几乎不可能。

在经历2010年的错误之后,也许还会出现更大的错误。即便这些都不发生,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应对危机所采取的政策非常不力,过去如此,现在仍然如此。

不愿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我们也不例外。也许现在所经历的未必是当年那次经济大萧条的重演,但对于数百万美国家庭来说,这场危机已足够严重,而且,一切还远未结束。

马欢 译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丽人丽妆2023年扭亏为盈,玉容初、美壹堂等自有品牌增速超40%
深耕实体经济夯实差异化发展优势 2023年华泰证券营收利润双增
东北证券近30%股权遭"甩卖",第一大股东或将易主!公司回应:还在筹划阶段
业绩变脸股盘点|海通发展上市首年净利同比大降七成,五券商在解禁高峰前提前减持套现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