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芳容:蓄洪补枯科学用水

2011-06-02 02:06:34
来源: 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郭丽萍

日前,时代周报记者就长江及其流域湖泊所遭遇的旱灾,采访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湖南省水利厅教授级高工、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原局长聂芳容。聂芳容1964年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水利建设和防洪抗旱工作,在该领域经验丰富,资深权威,他对此次大旱下的江湖困境,提出了加强蓄洪补枯、科学用水的合理化建议。

蓄洪补枯 增强建设

时代周报:长江从三口进入洞庭湖的分流流量在不断衰减,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聂芳容:除了三峡下来的水量减小之外,三峡下来的水也变清了,冲刷能力增强,上荆江和下荆江都冲深了,导致水位下降,水往低处流,往荆江流的就多了、快了,洞庭湖三口进的水就小了。

时代周报:要改变洞庭湖现在不断加剧的枯水期缺水的问题,有哪些措施?

聂芳容:三峡的调度方案必须要作出适当的改变。三峡要“化洪水为资源”,要适当地把三峡装水的时间往前提,很有可能要提到8月。因为长江大多数年份洪水都集中在8月中旬以前,9月发生洪水的几率是很小的。所以说三峡蓄水的时间要提前,不要拦切长江1万(立方米/秒)流量以下的水量。要装洪水,也就是在1万或两万流量以上才蓄水,最好在两万以上。

时代周报:有的人说提前蓄水可能更不利?

聂芳容:提前提到8月份装水,一个核心的问题是要装洪水,如果8月份流量很小,也不能把它拦断。就是为了多装一些洪水,要把时间提前。如果是在8月份以后,大部分年份长江的洪水已经过去了。

时代周报:8月份蓄了水,那万一9月份又来一场洪水呢?

聂芳容:这也就是我的第二个观点,就是荆江分洪区和城陵矶附近的分洪区的蓄洪能力不能降低。这样即使再来洪水的话,也还是有蓄洪区可以调蓄。这样就有了两套措施,三峡也可以调洪削峰,实在不行的话,荆江分洪区和城陵矶附近的分洪区还是可以调洪削峰。洪湖和洞庭湖都有160亿立方米的蓄洪容量,这样就有320亿立方米的容量了。

现在谈论的一个很重要问题是,利用三峡来起两个作用,不仅是调洪削峰,保证防洪安全,还可以蓄洪补枯,要把洪水装起来,到冬天水量不够的时候再用。

现在国家和长江委都强调必须要增加一个生态补偿的任务。生态补偿的首要任务就是一定要蓄洪补枯,要化洪水为资源。

时代周报:那三峡应该如何协调好荆南三口的分流流量?

聂芳容:枯水期,如果三峡的流量达到8000(立方米/秒)或10000(立方米/秒)以上,不管怎么样,三口还是可以进水了。要彻底地解决洞庭湖生态水量的问题,那还有很多的工程,比如现在在研究三口河道的疏滞问题,松滋口建进水闸的问题,等等。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总之,我们建了三峡,不要放缓洞庭湖的水利建设,要加快洞庭湖防洪安全建设、要加快缺水时的生态补水建设等。

还湖建镇 沿堤筑台

时代周报:您说的增强荆江分洪区和城陵矶分洪区的蓄洪能力,这不是要涉及到蓄洪区内很重要的移民问题吗?

聂芳容:荆江分洪区本来就是个分洪区,1952年建的,开国以来最大的一个水利工程,但是由于不注意管理,里面的居民从17万增加到30多万、40多万。现在国家根据发展的需要,要保证荆江分洪区的分洪,就要把这些人的房屋搬到安全台上来,把洪水线以下的居民搬到安全的地方。

时代周报:这不是要涉及到很多移民、很大的工程吗?

聂芳容:为什么要把水利当做头等事情来办呢,就是因为它大。把人搬上来之后,蓄洪区可以多装水,可以靠水来发展经济。总结我们几十年的经验,在荆江两岸的平原区,水土的利用,养鱼、种粮食是可以的,但是最大的一个缺陷是老百姓的房屋搬到水底下去了。这些人都是从周围的山区搬来的。又想要用到水大发展,又不投资把这些安全建设搞好,当然不行嘛。这些工作搞好了之后,既可以保证安全发展,又可以改进生态缺水的问题。

时代周报:就是说,即使是把人搬到安全区去,底下还是可以发展农业、养殖业?

聂芳容:国家在澧南垸做过试验,以村为单位,土地也还在,人跟人的关系不变,就是把房子搬到水位以上来,搬到山边上。这创造了一种模式,老百姓满意,国家也没有负担,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整个垸子一万多人都搬出去了,但土地还在。

时代周报:退垸行洪分单退垸、双退垸,这是根据什么来选择是单退还是双退?

聂芳容:这是过去落后的一句口号。双退就是像三峡移民那样,把人搬到上海、搬到广东等地,那是很困难。我现在讲的就是朱镕基过去讲的,“还湖建镇,沿堤筑台”,当地关系不变,整个乡、整个村成建制地搬上来,就是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增加了他们的安全程度,老百姓这样很高兴啊。装水怎么装也没问题。

时代周报:集成垸1998年溃了之后,也是采取双退的办法,他们是分散地搬。

聂芳容:双退不好,老百姓搬出来之后,到别的地方插队落户,待遇很难落实。我以集成垸打个比方,我修个几公里长的台子,把老百姓搬到台子上,土地还是他们的,不用离乡背井,这些问题就可以避免了,水下去之后,还是可以种粮食。

时代周报:现在部分集成垸的移民又回去了。

聂芳容:一个可能是待遇不好,另一个是他们舍不得那块肥沃的土地,所以双退垸不是个办法。所以以成建制地搬到台子上的办法,不改变他们的关系,不改变他们与土地的关系,只把房子提到水位上。一个2000到3000平方公里的垸子,这些人搬到台子上之后,这些内湖可以装40亿-50亿立方米的水,湿地就扩大了。而道路旁、堤的旁边还可以种树。这样退田还湖、安全、湿地扩大的目的都可以达到,也是一举多得。

深挖湖 高筑台

时代周报:现在钱粮湖、君山这些蓄洪垸也在建安全台、安全区。

聂芳容:他们也是搬到堤上、安全台上,但是工作不彻底,还有一部分在原地居住。安全区建多了也不行的,一定要搬到安全台。这些安全区也存在不科学的地方,它们还是需要靠堤防来挡水,万一这些堤溃了,安全区也是不安全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挖湖抬田,挖湖筑堤、筑台。洞庭湖在解放以后,淤积了60亿立方米的泥沙。我如果每年挖几亿立方米的体积,堆到大堤上,把台子修得很宽、很长,就像一个城市一样,这是最好的办法。挖一方土出来,就增加一方装水的能力。

如果把湖里挖5-8米深,洞庭湖外湖在枯水阶段,就可以在地底下多装50亿-100亿立方米的水,这对长江和洞庭湖的生态都是一个天大的好事。

挖一方土的,还可以增加安全台的面积,这是一举数得。挖湖抬堤,是长江中下游防洪和生态环境的一个最好最有利的措施,意义与三峡同等重要,甚至超过三峡。

时代周报:现在在岳阳有这样挖湖抬堤的吗?

聂芳容:大通湖东,钱粮湖也有。按我原来的想法,我就在那个地方修个十几公里长、十几公里宽的大台子,而且把东洞庭挖一个很深的渠,这样鱼、江豚就有藏身的地方。台子也修高修大了。

时代周报:挖湖筑台是否需要投入很大?

聂芳容:按我的计划来讲,从长江中下游挖300亿立方米的土上来的话,所要耗费的钱比三峡工程要耗费的钱要少得多,但同样是300亿立方米的蓄洪容量。

时代周报:300亿立方米的土对于洞庭湖来说,是什么样的概念?

聂芳容:按我们现在挖泥沙的能力,一年挖5亿-10亿立方米都不成问题。如果一方土10块钱的话,一年就是几十个亿到百把亿,但是效益立竿见影。

时代周报:大规模地挖土对洞庭湖的生态会有影响吗?

聂芳容:洞庭湖历来就是挖湖里的泥来修堤的,现在洞庭湖修堤是到山里去拖土,挖土影响生态没有科学根据。这个与环保法、湿地保护法、防洪法、水利法是不冲突的。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这届年轻人对存钱“上头”:一边“抢”大额存单,一边砸钱囤黄金
1天6只基金发清盘预警!年内超100只基金陷清盘危机,权益类成“重灾区”
创始人家族放权,“奶茶第一股”香飘飘去年卖了36亿,销售费用为净利3倍
2024中关村论坛4月25日开幕,举行60场平行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等热点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