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评论] 公开“三公”经费还要更快更细些

2011-04-21 02:07:52
来源: 时代周报

本期主持 魏英杰

近日,科技部率先公开“三公”支出预算,成为第一个公布“三公”经费预算的中央部委。根据科技部公布的“2011 年部门预算”,今年核定科技部用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项经费预算4018.72万元。

科技部率先公开“三公”预算,是对中央承诺今年将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的积极回应,也是“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的具体表现。自此,政府“三公”消费将逐渐揭开面纱,在阳光下接受公众的审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

著名公共预算专家希克说:“国家的治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的预算能力。”一位美国经济学家也说:“如果你想了解联邦政府在过去一年里都干了什么,或者,在未来的一年里将要干些什么,那么你只要看一下联邦预算就足够了。”预算改革的目的就是把没有预算的“看不见的政府”变为“看得见的政府”,一个“看得见的政府”,公众才有可能对它进行监督。可见,公共预算在整个政治运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预算公开对政府决策及其过程监督的重要意义。

推开预算公开之门,无论中西都走过了一段不短的旅程。随着2007年4月国务院发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于次年5月1日正式实施。预算公开化这块坚冰,终于被撬动了。

预算公开化这扇大门一旦打开,谁也不敢轻易再把这扇大门关上,把阳光再度挡在门外。事实也是如此。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内,深圳成为内地历史上第一个向普通公民公开财政预算的政府。紧接着,当年10月份,卫生部也向一个叫“公共预算观察者”的志愿者团队公布了一份接近完备的本级部门预算。去年3月,国土资源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2010年部门预算表。这是国家决定“三年内公开中央部门预算”后,第一个公开部门预算的中央部委。随后,其他中央部委也陆续发布了2010年部门预算表。

但不得不承认,预算公开化的步伐仍然与公众的期待有所落差,预算公开的内容仍然不能让人满意。譬如,去年相关部委公开的部门预算表仅是一份收支预算总表和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打出来就一两张A4纸,人们从中除了大体知道这个部门每年要花多少钱,钱花在什么地方,更为具体的资金动向则无从了解,自然也就谈不上监督了。特别是,“三公”消费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聚集了公众对行政公开化和反腐败的很高期待。在这方面,今年来出的问题也非常多,经常舆论如果不尽快在预算公开化的关键部位有所突破,很容易让公众感到有所失落。

所以,在“三公”开支公开化方面步伐要更快一点,公开内容要更细一些,这样才能加快推动预算公开化,满足公众的期待。3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1年将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会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这可以视作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的时间表。相应地,地方政府在公开部门预算特别是“三公”开支方面,也要有明确的时间表。今年3月,北京市58个政府部门和直属机构,除市公安局涉密外,全部公开部门预算,其中包括“三公”预算。其他省市也有必要加快步伐,尽快实现“三公”经费公开化。

另一方面,中央和地方公开“三公”开支,不能只是给出预算,也应公布实际支出,不能只是给出笼统数字,还应列明开支项目,并对预算和支出增减变化情况进行解释。例如,这次科技部公布的“三公”经费支出并没有列出是否包括科技部下属机构。而随后审计署公布的2011年部门预算,暂未公布“三公”支出预算。所以,在公开“三公”开支的内容方面,也应有统一要求和部署,才不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状况,也才不会让有些政府部门有空可钻。

总之,对目前正在进行的政府财政预算公开化改革,既要抱有信心,乐观其成,也要防止改革搞形式化,停留于表面功夫,此外还要防止有的部门敷衍了事,拖改革后腿。最重要的是,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预算问题是关系到民主制度的大问题,政府预算公开化特别是“三公”开支公开化事涉政改大局,不容轻忽大意。这项改革本身也有一定的时间窗口,不容一再错过,否则公众期待一旦落空,将对政改全局造成深远影响。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这届年轻人对存钱“上头”:一边“抢”大额存单,一边砸钱囤黄金
“人工智能+”让优质教育触手可及 作业帮携最新成果亮相中国教育装备展
唯品会4.19品牌特卖节迎高潮期:国潮服饰热销,户外大牌低至1折
A股春风送暖 公募积极分红 工银瑞信多措并举持续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