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拉锯”或引第四轮调控

2011-04-21 05:28:44
来源: 时代周报
“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国十条”出台已届一年,市场博弈仍在花样翻新地继续。三轮重磅调控,撼动的只是成交量,房价则坚挺如故,终难撼动。

本报记者 王珏磊 实习生 郝迎灿 发自上海

4月17日,“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国十条”出台已届一年,市场博弈仍在花样翻新地继续。一年间,继“国十条”之后,“国五条”、“国八条”也接踵登场,限购、限贷、加息、房产税等颇具杀伤力的招数纷纷祭起,力图阻截房价的狂飙突进。然而,三轮重磅调控,撼动的只是成交量,房价则坚挺如故,终难撼动。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小苏表示:“中央认为,以城市住房为主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全局,必须在控制通胀的同时下决心解决好房价问题。”

一年调控效果不佳

从4月上旬开始,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对16个省(区、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情况开展专项督查。此轮督查,再度彰显中央对房地产调控的决心。赴上海督查组一位工作人员对时代周报透露,此前各城市出台的与GDP增幅挂钩的房价调控目标,中央认为有所欠缺,督查的目的也是希望部分省市能有所调整。“中央希望各城市能切实抑制房价过度上扬,如果效果不理想,不排除中央层面有新一轮调控措施出台。”

“国十条”出台至今已满一年,其间又有“国五条”、“国八条”相继登场,在去年两轮调控主要收紧信贷、推进房产税试点的基础上,今年1月的第三轮调控即“国五条”又进一步推行“限购令”,再度强力扼制市场需求。但,撼动的只是成交量,房价却坚挺如故,未见松动,这显然与百姓期望相距甚远。“一年来调控确实不够到位。”督查组工作人员称。

成交量的低迷,被认为是调控至今的主要功效。“限购令的威慑力度还是很大的,严加打压投资需求,让一些楼盘的销售陷入僵持。除了一些特别刚需的楼盘还有一定成交量,高档楼盘基本上是卖不动了。”上海春之声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大鸣告诉时代周报。

然而,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分析,一年来,无论是成交量还是均价,只是涨幅有所收敛。“去年全国新建商品房成交量的增幅是10%,2009年是40%多,市场有所降温。此外,去年成交均价的涨幅是7.5%,2009年则是23%。两个大幅回落,说明调控是有效果的,但问题在于价格并没有得到控制,东部大城市涨幅还是比较大,调控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去年的调控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楼价不跌反升,市场恐慌性购房又再次出现,导致了今年初第三轮调控的出台。如果今年还不能稳定房价的话,我相信还有第四轮。越调控房价越高,也是楼市的一个怪圈,调控确实很难,但不调又不行。”中原地产项目副总经理黄韬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日前,在赴浙江督查时,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小苏表示:“中央认为,以城市住房为主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全局,必须在控制通胀的同时下决心解决好房价问题。”

“量价齐跌”是种“假摔”

既已“事关全局”,“好消息”也因缘而来。近日,北京、深圳先后宣布,3月楼市成交均价、成交量均有大幅下滑。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北京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均价为19679元/平方米,环比下降26.7%,同比下降10.9%,出现了19个月以来的首次同比下降。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数据显示,3月份深圳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面积为22.8万平方米,是2003年以来成交量最低的3月;每平方米成交均价也跌破2万元,为19424元,环比下降5.99%,同比下跌5.04%。

然而,这一轮的“量价齐跌”,却被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是一种“假摔”,通过结构性推盘而人为造成的均价下跌。北京市建委也承认,成交区域的“偏远化”是导致价格下降的主因。今年以来,大兴、房山、密云和朝阳区东南部地区大量推出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房,套总价在150万元左右居多。3月,这4个地区成交量占全市的七成以上。

相对易于人为操纵的均价,国家统计局采用的价格指数,被认为更能反映市场价格的真实状况。4月18日,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表明,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指数3月同比全部实现上涨,但从环比数据来看,有12个城市实现了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下降,8个城市与上月持平。在价格指数的统计口径下,北京、上海都只是环比持平。

在黄韬看来,量跌价稳仍将是下一段时间的市场景观,10月以后才可能出现价格真正的松动。“每一次调控,开发商和政府都会有一段僵持的时间,看谁能坚持到最后。目前双方仍在对峙,如政策不松动,甚而加大力度,政策叠加效应会在年底显现,开发商不得不以价换量,我估计房价会下跌10%左右。”

市场博弈仍在继续

博弈仍在继续。地方政府为完成年度房价调控目标,可能对政策再度加码。4月13日,国务院督查组抵达次日,深圳市政府就开始酝酿新调控政策,或将规定新推楼盘单位价格不得超过上期价格,而部分高价物业则将转为现售或停售。据了解,目前深圳一些在售豪宅已被迫停售。

4月15日,全国首个“限房价、竞地价”普通商品房在北京也正式开始选房。据了解,“限价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这种方式也得到了国务院的认可,今年将在北京全面推开。

尽管调控重拳频出,一些上市房企仍然保持了漂亮的销售业绩,颇有“逆势而上”的架势。数据显示,万科、保利、金地一季度销售金额分别同比上涨135%、72%、82%,销售面积分别同比上涨144%、30%、45%。并且,保利和金地的销售均价同比涨幅分别高达32.61%和26.14%,远超政策“红线”。

不断收紧的政策预期,也让开发商在“降”与“不降”之间游移,颇受“煎熬”。有报道指出,在公布了第一季度销售数据的开发商中,除万科、雅居乐等少数几家达到全年销售目标的25%外,多数公司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尤其是3月份出现普遍下滑的迹象。即便是万科等房企巨头,3月的销售额也远低于1月。而在这样的寒意中,中信、合生、富力、恒大、越秀等十家开发商日前仍高调表示,将顺应市场变化,但绝不降价销售。

开发商“嘴硬”背后,是“不差钱”的底气。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开发商完全可以通过放缓投资步伐应对调控带来的压力,像万科、金地已经宣布无条件放缓拿地速度,而部分开发商仍可通过海外融资、银行授信等方式成功融资。

不过,在黄韬看来,“开发商口头上都不会说缺钱,不到最后一刻不会承认缺钱,不会轻易减价。”

第四轮调控可能出台

尽管北京、深圳均价下降被指“假摔”,但低端住房供应与成交量的上升,还是减轻了整个商品房市场的需求压力,也被部分市场人士看作是房价实质下跌的利好因素。

“结构性的价格下跌可能是价格真正下跌的前兆。如果中低端需求由政府保障解决,比如经适房加大供应,会分流一部分对商品房的需求,那时候即便放开限购令,但总体的市场需求已不可同日而语,会下降很多,房价自会有所跌落。”黄韬认为。

朱大鸣也认为,房地产业的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应该是商品房和保障房两条腿走路。“为民生考虑,保障房从那个时候就应该有步骤有计划地推出,如果是这样,房地产发展就不会如此畸形。”

而保障房的建设目标能否有效达成,并真正让低收入阶层享有,也许是住房市场“双轨制”能否实现的关键。“我是比较担心的,保障房制度还没有完善,目前里面有太多的腐败因子,此外,保障房的数量能不能满足百姓的需求,也值得怀疑。上海的保障房建设,到去年年底只有两个区在试点,共1000多套房,与上海2200万的常住人口相比,差距悬殊。” 资深地产分析师顾海波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而若市场持续“拉锯”、房价继续高企,第四轮调控极可能呼之欲出。据了解,有关部门近期再度重申了推进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决心,并要求做好政策储备。而住建部、国土部有关人士均表示,仍有许多储备政策可用,包括对房价的直接干预、土地出让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对开发商拿地政策更为严格,以及收紧开发贷、土地抵押授信和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等。

“肯定会有新政策出台。”中房信分析师薛建雄也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可能会收紧在限购、限制信贷方面的措施,比如对购房者资质的审查更趋严厉、提高购房首付比例。税收有可能调整,比如房屋交易的契税,现在是3%,可以调得更高一些。”

“还是要进行房地产业制度化的建设。中央政府的行政问责,房产税的全国铺开,银行收紧信贷,收回开发商的囤地,对投机客囤房的打击制度化、长期化,这些才是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有力手段。”顾海波认为。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1天6只基金发清盘预警!年内超100只基金陷清盘危机,权益类成“重灾区”
创始人家族放权,“奶茶第一股”香飘飘去年卖了36亿,销售费用为净利3倍
2024中关村论坛4月25日开幕,举行60场平行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等热点
物流资产被调仓,传万科拟出售普洛斯股权,曾出资157亿元购入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