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港三区联动 上海自贸区破茧

2011-04-14 06:37:50
来源: 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王珏磊  实习生 郝迎灿 发自上海

一度盛传过后,上海综合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似已成定局。

3月底,从上海浦东新区召开的2011年“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议”上传出,将“探索综合保税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区的途径和可能性”。这是浦东新区政府对自由贸易园区建设首次公开表态。4月7日,四大集贸易、航运、金融功能为一身的服务平台在上海综合保税区同时启动,拉开了综保区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发展的序幕。

建自贸区早已酝酿

“自由贸易园区的酝酿,始于前年。”上海市发改委一位官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上海市政府一直在推动此事,具体的一些步骤已逐步落实。”

据悉,自前年下半年开始,刚获批国际金融、航运中心建设的上海,已在同时推进落实国际贸易中心地位的各项工作。

中央层面的调研则早已展开。2005年之后,上海、深圳、天津、成渝地区的保税区都向国务院及各部委提交了转型自由贸易(园)区的建议。2008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先后多次到上海、深圳等地调研。而上海尤受 “关照”。2009年,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起草了一篇名为《关于中国在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设想》的文章,报给了温家宝总理。温总理亲自批示将“自由贸易区”改为“自由贸易园区”。“一字之差”有其来由,自由贸易区是相互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主权国家或单独关税区,而自由贸易园区则意指主权国内的贸易自由化。

此后一年里,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对上海建立自贸区进行了多次调研。

今年3月,浦东新区政府对自由贸易园区建设首次公开表态,似表明此事已成定局。前述上海市发改委官员也告诉记者:“这事儿是肯定要做的,而且应该能做好。”

4月7日,国际贸易技术服务中心、有色金属类大宗商品集散平台、融资租赁特别功能区、空运货物服务中心,四大服务平台在上海综合保税区同时启动,拉开了综保区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发展的序幕。

转型不得不为

在四地“暗战”中,上海夺得先机,有其优势所在。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分析:“上海的口岸条件,口岸服务的半径范围,庞大的贸易量的基础,以及在量的基础上所具有的相对比较完整的服务结构和能力,乃至相对完善的金融结算环境等,决定了上海的比较优势。”

2009年11月成立的上海综合保税区,将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纳入统一管理,并力推“三区”与外高桥港区、浦东国际机场港区、洋山港区“三港”的联动,也被认为是上海相较其他保税区的明显优势。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告诉记者,“三区合一,实现了空间意义上的海陆空兼备,而三港三区的联动从功能角度来看,更明显具有一种整合性的叠加优势。”

而转型对上海也是不得不转。由于国家的保税功能政策不断向其他港口地区覆盖,加上过去保税区一些特有的优惠政策正不断取消,上海综合保税区的“政策先发”效应正在减弱。因此,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监管方式的创新,积极探索和丰富自由贸易园区的功能,成为上海的“华山一条路”。

“保税区政策的适应面比较窄,有很多限制。而自由贸易园区的政策要比它灵活得多,适用范围也大得多。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将涉及到港口、航运、物流的部分,甚至一部分高端服务业汇总起来,变成一个自贸区,优势就大得多。” 华东师大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长乐解释。

此外,保税区并不具备自由贸易园区所拥有的海关治外法权这一基本特征,被形象地认为是多披了一层外衣,阻碍了贸易的便利化。

“我想是到了不得不转型的时候。建自由贸易园区,恐怕是在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中必须突破的政策顶层设计。”徐长乐称。

政策障碍寻求破题

再度“先行先试”的上海,也需率先直面由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中的诸多政策障碍。外汇管制、税制限制以及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被认为是主要的束缚。

目前,出于外汇安全的考虑,我国规定国际贸易中单证必须一一对应,让企业界颇厌其烦。上海交大教授潘丽英所作的一份调查报告曾指出,外汇管制仍然是影响保税区贸易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鉴于我国开放程度以及事物发展的过程性,该问题只能维持现状。

而相对较高的税负,也是上海的短板所在。据了解,香港、新加坡等国际上的自由港,其平均税率都在15%左右,而上海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要高出10个百分点。为了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之前只能采取返还或是减免租金等迂回的办法。然而,打造符合国际惯例的税负,决定权并不在地方。

人民币尚不能自由兑换,是另一障碍所在。据了解,在上海市政府委托上海对外贸易大学所做的相关课题研究中,有学者提出了“在离岸贸易中实行人民币有控制的自由兑换”,这一提议已随上海综合保税区发展的一揽子设想上报给国务院。

而在上海的愿景中,种种障碍都会有破冰之举。据戴海波透露,“根据设想,比如在园区里,我们可以提供在国际上具有相当竞争力的税负;还可以在外汇收付方面,让企业更便于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开展某些业务,不用受条条框框的制约等等。”

在陆红军看来,凡此种种,还是“需要一套相对完整的顶层设计。如果没有顶层设计的突破,可能会给整个保税区的离岸业务和在岸业务的创新带来很大的难度,比如关于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开放问题,肯定需要逐步加强配套的跟进。要打造作为一种首创的自由贸易园区,浦东很多方面的配套改革不能停留在零敲碎打上,要有大的思路上的转型。”

事实上,上海在功能创新方面寻求突破的努力,已在持续进行。在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的路径选择中,用戴海波的话来说,上海并非简单照搬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国际经验,而是更看重功能。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龙湖集团“造血能力”强劲:经营性业务优化盈利结构,有息负债降154亿
黄光裕仍在自救,国美零售2023年亏损100亿元,拟成立新国美电器
偏离主业还是打辅助?中国信达2023年不良资产结构大调整,金融业务占比上升
近10年重大创新!隆基绿能发布新硅片产品,“卷”技术破局光伏硅片价格战?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