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实力博弈:伊朗火中取栗

2011-03-03 05:11:15
来源: 时代周报
中东变幻时刻,伊朗军舰32年来首次通过苏伊士运河,显得别有意味。相比于美国近年提出的“巧实力”概念,伊朗在外交领域所表现出的灵巧早已不逊于人。

本报记者 张子宇

2月22日,沟通两大洋三大洲的重要交通枢纽苏伊士运河迎来了两位不同寻常的“客人”—两艘伊朗军舰。这不但是32年来第一次有伊朗军舰通过苏伊士运河,而且在“美国的老朋友”穆巴拉克刚刚下台的背景下,此举显得别有意味。

自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以来,伊朗通过一次次的类似举动宣示了自己的存在与壮大。

相比于美国近年提出的“巧实力”概念,伊朗在外交领域所表现出的灵巧早已不逊于人。

美以反响强烈

本次通过苏伊士运河的伊朗军舰,分别是巡逻护卫舰“阿勒万德”号(Alvand)和补给舰“哈尔克”号(Kharg)。它们此行的目的地也令人遐想,叙利亚—一个曾被布什政府列为“邪恶轴心”,一向和美国、以色列敌对的国家。“军舰将在叙利亚下锚停留一段时间,目的是和叙利亚海军在地中海进行‘针对索马里海盗的联合军事训练’。”伊朗官方通讯社宣称。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政治系学者Arshin Adib-Moghaddam博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伊朗政府通过这次在这场地区危机中展示自己的力量,舰船驶往叙利亚表明了两国之间的战略关系。而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最近表示,‘伊朗需要扩张自身在海洋上的存在以显示伊朗的影响力能够超越波斯湾’。”

非常自然地,以色列反应强烈。以外交部长利伯曼2月18日把伊朗的这次行为称为“挑衅”,“我们希望国际社会对伊朗意在搅浑水的挑衅及时作出反应,把伊朗人控制在他们应有的位置”。

同样,美国也表示出了强烈的不满和担忧。

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Crowley2月18日表示:“我们对伊朗这次行为和动机持有高度怀疑的态度。”当被问及是否感到担忧时,他回答道,“我们并不在乎那两艘军舰,而在乎上面装了什么,到底要去哪里,做什么事情,什么人可以从中获益。我们的担忧,处于动态中。”

“这次通过苏伊士运河的伊朗军舰上没有运载武器、核材料或者化学原料。”埃及国防部表示。

在埃及发出了许可之后,以色列官方一度保持了缄默,但是2月20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抨击埃及此举(允许伊朗军舰通过)是默许伊朗制造不稳定,“我们看到,我们目前处在一个多么不稳定的区域,而伊朗正在通过把军舰驶过苏伊士运河扩散自己的影响力,加剧这种不稳定!”

“这是一种进攻性的行为,挑起了地缘紧张。特别是在埃及改朝换代之时。”华盛顿近东研究所项目主任David Schenker表示,“这是一次很典型的叙利亚-伊朗联合投机。”

同日,白宫新闻发言人Jay Carney对一起搭乘“空军一号”的记者们表示,“我们会一直监视伊朗的举动,但是我要指出,伊朗在这一区域一向缺乏责任感,这是我们一直担心的。”

埃及外交变数

分析者认为,伊朗的这个要求令目前管理埃及的军人集团相当头疼。自从穆巴拉克辞职以后,军队暂时接管了这个中东大国。在1979年,在萨达特总统的力排众议下,埃及和以色列签订了和平协定,从此数十年开罗和德黑兰的关系都处于冷淡中。

一名埃及运河官员辩解说,埃及除非处于战争状态中,否则不可能封闭这条战略地位如此重要的水道,即使是对伊朗。

同样是在1979年,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在此之后,再也没有伊朗军舰可以通过苏伊士运河。因为运河的主人埃及,曾经历过亲苏(纳赛尔—萨达特早期)和亲美(萨达特中晚期—穆巴拉克)两个时期,而伊朗则长期和美苏两大国同时为敌。

作为苏伊士运河流经的国家,埃及拥有对运河的主权。但是根据1978年的戴维营协定,这个协定保证了以色列及其他所有国家在“1888年君士坦丁堡协定”(在苏伊士运河通航后当时的列强签署的旨在保证运河通航“国际化”的协定)的基础上享有运河航行权。在此之前,以色列船只被禁止通过苏伊士运河。

掌管埃及权力的军方已经宣布,他们将尊重一切已经缔结的国际协定,包括和以色列的和平条约(戴维营协定) 。但是外界都对未来的中东形势,特别是埃以关系捉摸不定。

埃及青年Mahmoud Abu Sharkh自称“亲巴勒斯坦”,他曾把埃及的工人正在游行,要求停止对以色列的石油出口的消息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当被问到埃及是否应该继续和以色列保持和平的时候,他回答:“我只是认为埃及应该减少资源的出口,但是我认为我们应该遵守和平条约。”

“目前中东地区的变局对伊朗既是机会也是威胁。”Moghaddam分析,“说是机会,是因为一些亲美独裁政权的垮台,使得伊朗能够重新处理和这些国家新政府的关系,特别是在埃及。说是挑战,是因为目前的政治运动带来了对民主、人权等价值观的需求,这将会刺激伊朗国内的反对力量。”

也有分析认为,伊朗此举可谓一箭双雕。如果埃及同意其通过,伊朗将扩大外交影响力。如果埃及拒绝,伊朗可以就此举刺激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以分散目前出现的政治不稳定。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苏珊·马洛尼分析:他们(伊朗政府)也精明地意识到,那些新崛起的阿拉伯领导人可能会鼓吹民族主义观点。尽管如此,政权更迭将不可避免地产生这样的一些政府:它们对美国不那么顺从,同时对伊朗也不那么敌视。美国在伊拉克的试验,让伊朗那些日渐老去的革命者们懂得:就增强影响力的目标而言,驱逐旧日敌手的做法已是绰绰有余。

别有玄机的伊朗外交

中东各国虽然同样信仰伊斯兰教,但是社会发展、国家历史各有不同,外交政策也体现了鲜明的国家特色。

比如埃及,高度体现领袖的个人色彩。前有纳赛尔毅然收回苏伊士运河的精彩决断,也有他一意孤行和叙利亚合并以及介入也门内战的败笔。后来又有萨达特亲赴世仇以色列化解干戈之举。在穆巴拉克治下,埃及外交严守他亲美、与以色列修好的政策。

再如土耳其,虽然传统亲德,但是国父凯末尔临死前留下著名遗言:“如果以后在重大问题上举棋不定,跟着英国站队就可以了,总不会错的。”纵观现代土耳其外交史,基本遵守了这个原则。

而伊朗,特别是伊斯兰革命以后的伊朗外交,却总是让人琢磨不定。但是如果抽丝剥茧一番,却发现很多貌似奇怪的举动里暗含着很强的策略性,有着很深的玄机。

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后不久,伊朗政府默许了激进学生(现任伊朗总统内贾德曾被当年的人质指认为参与了劫持行动,但是伊朗政府坚决否认)扣押了66名在德黑兰的美国大使馆人员,以对美国施压,要求引渡前国王巴列维和停止对伊朗的敌对行为。美国发起名为“鹰爪行动”的救援,结果由于天气和计划本身失误而失败,还造成8名军人死亡。这件事直接导致了卡特总统竞选的失败。

伊朗人质危机看似极为荒谬和违反起码的外交法则,但是却在外交上让新生的伊朗革命政权取得了面对超级大国时的外交主动,显示了其与美国斗争的力量。

1980-1988年两伊战争时,伊朗宣布封锁整个波斯湾,无论油船是悬挂美国的星条旗,还是印有镰刀锤子的苏联国旗,一律用反舰导弹攻击,还在波斯湾布设大量水雷。于是美苏两大国不得不携手为油轮和商船护航。在整个两伊战争中,差不多有400艘船只在双方(伊朗为主)的对攻中被袭击。

伊朗的这种无差别打击,实际上是自身在被美苏同时封锁的情况下寻求国际社会介入,向伊拉克施加压力。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由于能同时从美国和苏联获得武器,面对伊朗拥有很强的技术兵器优势。

2007年,伊朗再展“柔软”舞姿。那年3月,伊朗突然袭击了一艘在波斯湾水域的英国军舰,扣押了15名英方军事人员。

此举被广泛认为是在美伊战争后,伊朗面对可能的美国入侵而采取的示威举动。结果以13天后英国再次服软,所有人被安全释放结束,伊朗又一次赢得了主动。

而且,伊朗让每个被释放的英国士兵身着伊朗民族服装回国,并且携带了大量伊朗民族工艺品。

类似的举动还有,1998年法国世界杯,伊朗队与美国队相遇,伊朗队主动在赛前向美国队员赠送了鲜花和礼物(美方也回赠),比赛的结果是伊朗2比1获胜。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华为营收重回7000亿,车BU研发投入已超300亿,今年有望扭亏为盈
呷哺呷哺还没走出瓶颈:人均142元的湊湊同店销售额下降,2023年亏损近2亿元
广汽2023年营收超1200亿,净利下降45%,总经理冯兴亚:价格战必须迎头痛击
招商证券靠投资及交易业务收入翻盘,同比暴增97%!2023年加大信息技术投入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