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时代终结?

2011-02-24 05:05:24
来源: 时代周报
发端于突尼斯的革命,拂过埃及之后,吹袭到了同为北非国家的利比亚。与前两个国家的总统本·阿里及穆巴拉克不同,卡扎菲无意辞职。但面对多名驻外大使、将军以及士兵“倒戈”,班加西

本报记者 张子宇

“我是一个斗士……”利比亚领导卡扎菲面对汹涌的抗议浪潮,在电视讲话中表示,“我将战斗至最后一滴血。”

发端于突尼斯的革命,拂过埃及之后,吹袭到了同为北非国家的利比亚。

与前两个国家的总统本·阿里以及穆巴拉克不同,卡扎菲无意辞职。

但是,面对多名驻外大使、将军以及士兵“倒戈”,班加西等大城市先后失守,联合国谴责镇压等诸多凸显大势的现实,卡扎菲的政治生涯到了最为关键的抉择时刻。

卡扎菲42年执政路

“卡扎菲上校”正处于他执政42年以来最大的危机当中。

25年前,150余架美军战机从地中海上的航母起飞,对利比亚主要军事目标实行全方位打击。卡扎菲的一个养女死于轰炸,但他当天在贝都因人的一个帐篷里过夜,因而安然无恙。

1969年,还是一名军官的卡扎菲通过一场几乎不流血的政变,逼迫在土耳其养病的国王退位,成为了利比亚的最高统治者。

2009年,加蓬总统哈吉·邦戈的病死,标志着他41年半的统治落下帷幕,也意味着卡扎菲成为整个阿拉伯世界和非洲在位时间最长的领导人。

外国媒体在大多数时候称呼他为“卡扎菲上校”,因为上校这个一般在现代军事编制中仅为团长的军衔是利比亚的封顶军衔。而且卡扎菲不承认利比亚有政府首脑这回事。于是在对外称呼上煞费苦心,先后有“卡扎菲革命议会议长”、“利比亚全国人民委员会书记卡扎菲”、“利比亚革命指导者卡扎菲”等奇怪复杂的头衔。1985年开始才有“利比亚最高指导者卡扎菲上校”这个称呼,并沿用至今。

卡扎菲42年的统治,反美、强硬、特立独行成了他的标签。

卡扎菲在政治上提倡所谓“伊斯兰社会主义”,即私人可以经营小公司,国家经营大企业。激进的措施一度导致机场里连一个搬运工都找不到。同时,利比亚严禁喝酒、赌博和各种现代娱乐活动,驱逐了意大利歌手和舞蹈家。以至于首都的黎波里,这个曾经富有意大利风情的港口,被人揶揄为“地中海沿岸的沉闷之都”。

卡扎菲在外交上尊崇“泛阿拉伯主义”,对埃及国父纳赛尔有着狂热的崇拜。他经常随性直接飞到开罗去和纳赛尔交流自己的政治理念。

1972年,卡扎菲强行推动埃及、叙利亚和利比亚合并,建立一个“阿拉伯共和国联邦”。他宣称,“如果联邦不能成立,他就不回利比亚”。这个激进产物5年后宣告解散。

1974年,卡扎菲又和突尼斯领导人布吉巴签订协议,宣布两国合并,结果依然未能如愿。

外交上,卡扎菲坚决执行反美反西方的宗旨,在全球不断策划对美国及其盟国的袭击。最终,换来的是美国两次对利比亚的直接袭击(“草原烈火”和“黄金峡谷”行动)。

另外,发生于1988年、造成270人死亡的“洛克比空难”,被普遍认为由利比亚策划。利比亚为此遭受了长期封锁,直到2003年利比亚宣布为此次事件负责,并提供巨额赔偿之后才得以重归国际社会。

卡扎菲的反美情绪贯穿利比亚所有的外交活动中,1988年在阿尔及利亚举行的阿盟首脑会议上,卡扎菲右手戴了一只白手套,说这是为了与“美国走狗” 握手时不至脏了自己的手。1994年日本阪神大地震后,利比亚官方媒体发表评论称:“地震是对日本这个美国走狗的惩罚”。这让和阿拉伯世界一向关系不错的日本全国哗然。

另外,卡扎菲还有各种奇特的个人习惯。比如外出访问只住帐篷,随身携带一支30人的女性保镖队伍。

2000年,卡扎菲率领由200多辆汽车组成的庞大政府代表团,白天驱车赶路,夜宿临时搭的帐篷,浩浩荡荡地穿越撒哈拉大沙漠前往多哥首都洛美,以显示他“修建穿越撒哈拉大沙漠高速公路”的主张是可行的。

2009年9月23日。卡扎菲第一次出席联大会议,在规定每人发言15分钟的情况下,他发表了长达94分钟的演讲。当中包含了“新型流感是细菌兵器”、“奥巴马是非洲人民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儿子”等惊人话语。超过一半的领导人先后退场,其中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以及伊朗总统内贾德。

卡扎菲也总以家长的身份,训导利比亚民众。收录他“世界第三理论”等治理理念的《绿皮书》在利比亚比比皆是。

以至于示威浪潮席卷的黎波里之时,卡扎菲呼吁支持者,“走上街头,与他们(反对者)战斗……保卫革命,保卫卡扎菲。”

只是,他的声音在民众、北非以及世界发出的声音浪潮中,显得很是微弱。

海湾国家影响不大

2011年1月,突尼斯的本·阿里政权倒台;18天后,统治埃及近30年的穆巴拉克宣布辞职。接着约旦、巴林、摩洛哥、伊朗等国都传出了骚乱消息。

“简要地说,导致革命的政治与社会环境需要至少包括:长期的极权或专制统治;主要领导集团老龄化,无法代表青年人的政治需求;人口大国,且青年人占据较大人口比重;粮食价格迅速上涨,失业率和低失业率升高,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社会由此出现 经济危机;教派与宗派冲突不构成政治生活的主要矛盾,民众容易形成统一阵线;社会性媒体(卫星电视、手机和互联网)覆盖面广,通畅性强;社会上广泛存在挫败与创伤情绪。条件二主要包括迅速、有序、和平及切实有效的政治与经济改革。”廉超群进一步分析。

“(还有)新技术,不能忽略维基解密和半岛电视台的作用。”澳大利亚知名媒体撰稿人、中东问题专家 Antony Loewenstein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廉超群认为,海湾国家被这次政治运动的影响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至少从经济上讲,海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要远高于埃及等北非国家,收入分配并没有带来严重的社会分化。“伊拉克和黎巴嫩的教派认同政治,发生大规模反对运动的可能性很小;叙利亚总统比较年轻,有改革姿态,在年轻人中有较高威望。所以比较有可能出现问题的主要是约旦、也门和阿尔及利亚等国。”

面对危机,西方的外交政策制定者也陷入了混乱。这些国家有些是西方在中东坚实的盟友,比如突尼斯、埃及、巴林、约旦等。“我觉得埃及人民是出于自己的意愿才做出这样的举动。对于美国和以色列来说,穆巴拉克是他们在中东最重要的盟友。”同时也是犹太裔的Loewenstein认为。

“如果美国政府不愿意充当一个先发制人的角色,而只是幕后参与的话,在局势尚未明朗之前,显然不能做出明确的表态,打破两套应对方案之间微妙的平衡。”廉超群认为。

强人政治远去

纵观整个中东北非的历史,强人政治是永远无法回避的话题。无论他们以哈里发、苏丹、埃米尔还是总统为名,总是留给历史无休止的争论。

如果要从现代历史谈起,开创了强人政治传统的应该是土耳其国父凯末尔。他是一战中土耳其军队的英雄,战后团结了分崩离析的国家并击败了希腊军队。他解散议会,建立人民党。直至1938年去世,凯末尔一直连任共和国总统、党主席和武装部队总司令,其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

在这种状况下,凯末尔推行了一系列被称为“凯末尔主义”的世俗化改革,包括文字的拉丁字母化,禁止传统的土耳其帽,全国强制穿西装,严厉打压宗教力量和镇压库尔德人分离势力等。

“凯末尔主义”使得土耳其迅速地成为了一个现代化国家,也是目前伊斯兰世界最世俗化的三个国家之一(其余两个是埃及和巴基斯坦)。但是作为其政治遗产,土耳其政坛至今仍存在军人长期干政的问题。历史上,土耳其军队数次发动军事政变或强迫民选政府下台。所有法律必须经过由军方控制的“宪法法庭”审查才能生效。

如果说凯末尔是突厥系穆斯林世界的强人,那么阿拉伯世界则首推埃及总统纳赛尔。无论是卡扎菲还是萨达姆,他们都对这位现代埃及国父崇拜不已。

相比于“凯末尔主义”,“纳赛尔主义”更多地强调了对阿拉伯自身民族特点和精神的维护,强调了泛阿拉伯世界最终的统一以及和西方文明的对抗。

纳赛尔所代表的强人政治被萨达特和穆巴拉克所继承。

从阿拔斯王朝的马蒙哈里发到埃及苏丹萨拉丁,从奥斯曼帝国的征服者苏莱曼大帝到莫卧尔皇帝阿克巴,穆斯林世界似乎总有一位伟大强力的领导者。

但是,“现在发生的事情和纳赛尔时代已经不一样了。这不是有军人领导的军事政变,而是一场跨越阶层、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公共运动”。Laleh Khalili说。

强人政治,正在远去。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股价应声跌停,归母净利润下滑超90%!昔日PE大佬九鼎投资,正被房地产拖累
聚焦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首批70家龙头和专精特企业聚集雄安中关村园区
“吉利公子”入主ST澄星首份完整年报出炉 业绩亏损逾六千万
智能手机战场再生变:三星一季度销量超苹果,“非洲之王”传音高增速冲四强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