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是浮云,除了诗

2011-01-13 03:39:06
来源: 时代周报

对诗本身的肯定,也是刘慈欣的科幻世界中人性钟摆摆向的决定性力量。《死神永生》里竟然引用徐玉诺的诗,这是诗歌界都不太会记得的一位民初诗人,刘慈欣竟然记得:“太阳落了下去,/山、树、石、河,一切伟大的建筑都埋在黑影里;/人类很有趣的点了他们的小灯:/喜悦他们所见到的;/希望找着他们所要的。”—这就是星空与道德律之中那不可说的神秘,诗隐约道出,个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廖伟棠

“有两种事物,我们愈是沉思,愈感到它们的崇高与神圣,愈是增加虔敬与信仰,这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康德这句话大家可能因为熟悉而早已麻木,以致于只会从正面去理解它、轻易地被它感动,星空和道德律同时也成为人类文明的两个不容置疑的坐标。但是另一个哲人的一句话却好像更耐人寻味,帕斯卡尔说:“这些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

刘慈欣建构庞大的“三体”史诗时,无疑胸怀康德的沉思,但是在他的书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康德的虔敬与信仰,而是帕斯卡尔的恐惧时刻笼罩着刘氏创造的宏大宇宙,在那个宇宙中,未知空间的沉默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刘慈欣把“这些未知空间”称为“黑暗森林”,其间布满了猎人,技术低微的地球人类注定只能成为猎物;人类能选择的只有保持另一种沉默,因为一做声就会暴露目标、招致毁灭。

科幻文学并不只是一种文学,还是人类对宇宙的莫名乡愁,更是人类对命运唯一可能的推演和实验。人类从害怕黑暗、挑战黑暗到依赖黑暗,正如《三体III死神永生》(下简称《死神永生》)里说的:“这黑暗竟成为一种保护,因为这黑暗之外是更恐怖的所在,那里正在浮现的某种东西,使寒冷感到冷,使黑暗感到黑。”这是典型的刘慈欣式的雄辩,一种阴冷的雄辩,产生黑暗的诗意。帕斯卡尔的恐惧就是这样一种诗意,而正是这种诗意使《死神永生》与别不同。

刘慈欣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浪漫主义者,并且带有早期存在主义色彩—所以他最向往的小说家应该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爱伦.坡,在《死神永生》里他以特殊的方式向两者致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临刑心态常常出来考验全人类,爱伦.坡的极端生存体验则启迪人类个体的觉悟。但是刘慈欣毕竟是一个自觉的科幻小说家,他有他自己一套“写诗”的方法。

《死神永生》里,人类最后的执念:地球文明博物馆(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墓碑)被设置于冥王星,那个在《三体II黑暗森林》里拯救了世界的“面壁者”罗辑成为这里的“守墓人”—这一设置固然有其科学理由,但更能看出刘慈欣潜意识里的浪漫情怀。要知道,对于我等科幻迷来说,2006年有一件最感伤的事情:冥王星被从太阳系行星中除名。我们理性接受这一事实但感情耿耿于怀,我想刘慈欣也有同感。所以在地球人类接近灭亡之际,让最后的两个幸存者在冥王星带走人类文明的精华—这是一个绝妙的反讽,当年被地球“抛弃”的小弟冥王星,成为了地球文明的墓地,最后甚至成为唯一希望寄托之地。这就是冷酷的《三体》的诗意。

星空、道德与诗,分别代表了文学的三大向度:世界、人性与艺术。作为当今中国科幻文学的扛鼎者,刘慈欣最拿手的是星空:其硬科幻的想像力无人能及,在“星空”这一向度,他的描写可打满分。在《死神永生》里,情节的多番波澜逆转,最关键在于刘慈欣对两大宇宙规律的运用:多维空间与光速,就像他小说中那些最高等的神级文明一样,刘慈欣把各种前沿科技概念玩弄于股掌中,他具有极强的把抽象科学原理具象化的能力。刘慈欣直接把这一能力施用于宇宙史诗中,效果叫人目瞪口呆:三维空间人类进入四维空间时的迷幻体验、太阳系被压缩为二维平面时的凄美、跨度长达170亿年的时空穿越……无数细节融汇为刘慈欣所谓的“宏细节”。

仅仅欣赏刘慈欣的想像力已经可以获得纯粹的感官享受,但当然,我们对一部文学作品的要求绝不止于此。那个奠基于目前有限的宇宙学认识、再由作者以一己之力想像补充而成的科幻世界,它所呈现的宏观面貌往往取决于作者的世界观,反过来又为之推波助澜。在《死神永生》里,刘慈欣的世界观是承认黑暗,然后尝试与黑暗交谈。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绝望的世界,宇宙间是赤裸裸的生存法则:高等文明绝不友善,会毫不犹豫地消灭宇宙中任何它认为有威胁的低等文明。

神马都是浮云。这句2010年度网络流行语在《死神永生》中得到最有力的支持,《三体》前两部中人类苦心经营的对抗三体世界入侵的方法、与三体的斗智斗勇、与未知世界的博弈……一次次一败涂地又一次次挣扎苟存,到最后不敌极高文明一次轻易的清理操作:它们发出的一张卡片大小的“二向箔”,终结了我们全部的荣誉、努力、勇敢和辉煌。但最后的最后,更有超乎这一切之上的力量,要求宇宙归零重生。这一切既是小说中的现实,亦是超级隐喻:既然如此,在者为何存在?

这个宇宙太大了,我们无从置喙。网上关于《死神永生》的争论大多纠缠于小说里的人,这就涉及道德问题。道德律于此,是极具争议的,即使刘慈欣也未能说清自己的立场,但他有探究它的大诚意。《三体》中的道德冲突或道德折磨有两层:一个零道德的宇宙和一个有道德的地球文明的冲突;地球人性本来就有的道德与悖德的冲突。被刘慈欣选来充当地球命运掌握者的少女程心,表面上就是一个绝不称职的懦弱者,在大部分读者的眼里,她过于单纯、怀妇人之仁、泛爱主义……面对地球的两次危机,她都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她为忠于人性而不惜人类灭绝。我们到底要和宇宙一起零道德以求生存还是坚持人类道德而死亡?以零道德生存下来的人,还能叫做人吗?

刘慈欣自己都不能回答如此沉重的问题,在小说中,他的立场也摇摆于强硬求生存的一系列铁汉式悲剧人物和崇高的圣母式人物之间。我的想法和大多数硬科幻读者不同。首先让我们回到《三体》第一部,正是这个超乎想像的设定让我对中国科幻刮目相看:叶文洁之所以选择背弃人类、联络三体人前来侵占地球,是因为在“文革”中她对人性的深深失望:父亲被批斗致死、母亲背叛以及朋友出卖。

要救赎地球,最终也只能回到人心:不容一点邪恶的人心,这就是程心的意义所在。也许现实的世界不可救赎,但在形而上层面,程心以一次次选择人性而不是兽性的行动,救赎了这个世界,使人类仍然能以大写的人之名在宇宙中与别不同。

这就是宇宙社会学与地球社会学的差异,刘慈欣说的宇宙社会学的第一原理是“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但他没有说出的是第一需要是否就是最高、最终需要。还有比生存更重要的东西吗?如果连生存都没有了,更重要的东西又何以为系?刘慈欣再一次没有给出答案,我相信他仍然在苦思这个问题,《死神永生》最后的开放结尾并非最好答案。

这时候需要的就是诗,或者说诗会自己出现。诗性的介入是不容解释的,刘慈欣超凡的想像力能带来超验的诗意,小说自身的艺术规律也导向作者不能左右的诗意。从文学的角度看,刘慈欣采用故事套盒的形式讲述的三篇童话故事最为精彩,高度隐喻的语言和对民间故事叙事方法的熟稔使用,使它们超越《死神永生》的叙事需要,进入了一个自足的封闭结构—同时因此,它们成为《死神永生》故事最大的悬念,拥有无尽的解读可能性,它们与讲述者、神秘的云天明一起营造了小说以外的空间,那里没有被作者刘慈欣垄断,随时可供读者或后来的作者开辟新的迷宫。

其实,对诗本身的肯定,也是刘慈欣的科幻世界中人性钟摆摆向的决定性力量。《死神永生》里竟然引用徐玉诺的诗,这是诗歌界都不太会记得的一位民初诗人,刘慈欣竟然记得。这是一首极好的诗:“太阳落了下去,/山、树、石、河,一切伟大的建筑都埋在黑影里;/人类很有趣的点了他们的小灯:/喜悦他们所见到的;/希望找着他们所要的。”—这就是星空与道德律之中那不可说的神秘,诗隐约道出,个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尊敬的神,这些脏虫子就剩下那几首小诗了!哈哈哈......”“但他们是不可超越的!”伊依在大爪中挺起胸膛庄严地说。球体停止了颤动,用近似耳语的声音说:“技术能超越一切。”“这与技术无关,这是人类心灵世界的精华,不可超越!”—这段对话,引自刘慈欣的早期作品《诗云》,里面的“神”级高等文明试图写出世界上所有可能的诗(就是汉字的所有组合可能)来达到一个目的:超越李白,“神”当然失败了—诗歌成为低等文明地球人唯一持以立足宇宙的法宝,这虽天真却不无道理。

在小说依自身规律不断扩张的后半段,之前过绝的设定令之后的推进不断铤而走险。刘慈欣对自己创造的世界的追赶也有点疲于奔命,他用孤注一掷的激情之力,一再地在最后的一百页篇幅中加速、层层翻拓、经营一次次峰回路转,最后成功地把读者带到“万劫不复”的境地:太阳系灭亡了,最后的两人逃往DX3906恒星,逃往银河纪元,逃往时间以外的小宇宙(这些无限空间!)、甚至宇宙坍塌之后的新宇宙……什么都是浮云,而超越一切浮云拯救这部小说的,就是诗:小说所奠基的文字宇宙本身。

海德格尔云:诗尝试言说那不可言说的神秘。我们尝试用来打破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的,除了坐标广播、引力波、曲率驱动光速飞行等等,目前可行的,就是我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也就是书写本身。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其实原名“地球往事”三部曲更加贴切)成功地奠立了一个新的科幻空间以及许多新的科幻定律,它华丽又荒凉。在其中,我期待的并不是其文学的实验性和前卫程度,而是刘慈欣的微观和宏观想像力的极限呈现,然后,我们自己可以在这极限上面建设自己的世界。


《三体Ⅲ—死神永生》

刘慈欣 著

重庆出版社

2010年11月版

513页,38元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北京车展首日:车企大佬互相“串门”,雷军人气爆棚
浙商证券入主之际,国都证券逾4亿股股权挂牌出售!此前多位股东清仓式转让股权
丁世忠力挺,安踏在上海试水新店态,不赚钱也要开
常青产品数量占比过半,腾讯游戏被低估了吗?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