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利率价格:央行增强自主调控能力

2011-01-06 01:25:15
来源: 时代周报

唐学鹏

央行近日又提高了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一年期再贷款利率升0.52个百分点,达到3.85%,再贴现利率提高0.45个百分点,至2.25%。毫无疑问,这是央行紧缩货币进程中的一环。

很多人对中国利率体系并不清楚,感到专业且繁杂。我们以一家商业银行为例解说,商业银行的资金整体来源自然是居民储蓄,所以它需要以存款利率来“吸储”,它以贷款利率放贷来获得存贷利差,这是利润来源。如果它资金短期周转不及,它就要进入银行拆借市场付息来获得周转资金—或者向同行借或者向央行借。所以,除了存贷款利率外,还有: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超额准备金利率、央票利率。

人们最熟悉的无疑是存贷款利率,当央行调整利率来对付CPI上涨的时候,人们总是理解存贷款利率的变动,它是针对居民储蓄和投资需求的,而其他的利率,则主要表达央行和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供给需求关系。

我们可以将央行视为银行间金融市场的“大庄家”,它规定的利率区间决定了银行间市场的整体利率区间。比如A银行要向B银行拆借资金,B银行是资金供应者,而A银行是短期的资金需求者,那么B银行认为,这笔拆出的钱的利息不能低于随意存到央行的利息—即超额准备金利率。而A银行则认为,它应当支付的利率不能高于从央行那里获得贷款的利率,即再贷款利率。也就是说,整体银行体系的利率区间是在“超额准备金利率”和“再贷款”利率之间,即0.72%-3.85%的区间。而再贴现利率(2.25%)、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1.62%)、央票利率(它是浮动的,一年期在2.7%左右)都必然服从这个区间。

再贷款和再贴现不同之处在于,一般商业银行可以用商业票据贴现(将票据打折卖给央行)来获得央行的资金,而只有政策性银行以及资管公司,或者以支农为名的项目才能获得央行再贷款。所以,当央行提高再贴现和再贷款利率,其实是一种整体性地推高央行出借资金的成本—无论是对一般金融机构还是政策性金融机构,它明确地发出指令,在金融机构资金拆借市场,央行希望提高资金拆借市场的融资成本,央行要抑制资金拆借市场的流动性。

如果联系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央行网站上发表的应加快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步伐的文章,基本上可以完整勾勒出央行的意图:央行正在提高整个体系的利率价格,来控制流动性泛滥和通胀,同时,加强存贷款利率自由度以提升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中国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一直是“强控下的有序”,比如首先让外币存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然后又将国债发行利率市场化,然后又扩大人民币贷款空间,又扩大了大额存单的浮动利率……但是这些成绩都不够,因为中国的存贷款依然是管制的,存款是利率上限管制(不得高于某个利率来吸储),贷款是利率下限管制(不得低于某个利率放贷),它其实影响了其他的利率市场化水平,例如人民币存款的利率是上限管制的,自然外币的存款利率不可能很高,否则就有价差可以套取,将外币较高的存款利率给“打掉”,这其实意味着看似市场化的外币利率其实也是管制性的,只不过它会以较大的弹性区间表现出来。

对于存贷款利率管制而言,存款利率管制的破除比贷款利率更为重要,因为存款利率市场化可以真正消除“廉价资金”,银行必须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所以它就会更谨慎地放贷、选择项目,而   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吃“存贷利差”,储户则以储蓄被通胀“吞噬”来负担成本,导致人们都拼命借钱,真实储蓄不断降低,资产泡沫愈演愈烈。

央行整体提高利率体系以及推动存贷款利率自由化,也有利于央行的独立性。如果存贷款利率自由化可以推动,央行就可以利用其管理货币总量能力和银行间利率市场的权力来间接影响存贷款利率,这有点像上世纪80年代美联储的“沃尔克策略”,美联储主席沃尔克驯服通胀,也是在调利率的政治阻力非常大的情况下,用收缩货币量的方式使得市场利率变成两位数那么高,从而达到最终战胜通胀的目的。

作者系经济评论员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股价涨幅第一!中信银行年内涨近50%,超10家上市银行获大手笔增持
机器人、机器狗、重卡?李彦宏携AI神器及5000万大奖亮相开发者大会
开售!华为Pura 70系列苏宁易购火热上市
港股IPO|挚达科技增收不增利,傍上比亚迪仍难解盈利困局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