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外交亮点

2010-12-30 04:47:39
来源: 时代周报

外交官笔记

吴妙发

2010年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安全与经济纠结一起,地缘政治历史遗留问题与突发性矛盾同时涌现。

中国和美国在军售、汇率、贸易、气候变化、“天安号”事件、美韩军演等多线展开了不同形式的角力。

第一,成功举办世博会,中国和谐世界外交理念通过该平台在国际社会留下深刻印记。

从“世博外交”看,这次围绕世博会展开了政治、经济、安全、科技、文化等诸多外交活动,收到很好效果。国际社会对中国外交政策更加了解。

从实践看,这次上海世博会吸引了189个国家、57个国际组织参展,其中还包括22个尚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第二,大国特别是中美、中日关系出现摩擦和博弈,这是地缘政治历史遗留问题与突发性矛盾纠结一起的一次必然的显现。

中国进行有利、有理、有节的斗争。现在,中美、中日间摩擦高潮已暂告一段落,双边关系开始趋稳。这场较量大体经过六个回合,具有一定的震撼性。

2010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东盟大谈南海问题,呼吁尊重国际法及在南海的“无阻碍贸易”。没有参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美国强调要遵守该《公约》,这究竟是为什么?

随后,“天安号”事件、钓鱼岛归属纷争突发性事件相继出现。美国把矛头对准了中国。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中国以斗争、说理、化解的多种途径予以应对。如,中国按照安理会主席声明精神,一方面不点名地对制造“天安号”事件的人进行谴责。又如,利用官方渠道和第二轨道对越南做工作,向其重申友谊,晓以利害。

经斗争,美国对我坚定态度似有新的认知:既要围堵中国削弱中国影响,但又不能忽视中国地位。10月,希拉里访问亚太行程中,临时增加了中国一站。11月中旬,奥巴马出访印度、印尼、韩国及日本,显现美国具体围堵中国布局:从东方的日本到南海,再从南海到印度,封锁中国东进和南下之路,可称为“C形包围圈”。这反映了美国对华围堵一时紧一时松的两面手法。

第三,中俄关系处于最高水平发展时期;中欧关系取得较大突破,是2010年中国外交的一个亮点。

中俄关系经过“友好年活动”,两国人民加深了了解。俄罗斯梅德韦杰夫总统访华和中国温总理访俄增进了政治互信,扩大了战略协作。

中欧建交已35年,进行了11次协商。目前中欧关系已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格局。中欧政治协商之频之深、经济合作规模和层次、民间交流和多领域对话密度和力度,均有质的飞跃。

金融危机两年后的今天,欧洲仍旧在金融危机阴影下蹒跚向前。除德国外,其他欧洲国家均面临经济增长乏力、通胀严重、失业居高不下的窘境。中国利用这一战略时机,对欧洲展开强有力的工作,使中欧关系跨上了新的台阶,从而为我对美关系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

第四,在G20首尔峰会,中国对会议主题提出得当、公正抉择,赢得了国际社会认同。

美国出于自身利益,提出企图挑起货币汇率战的错误政策,遭到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不少国家的抨击,使美国陷于相当孤立的处境。

经激烈博弈与双方妥协,韩国总统李明博11月12日宣布,“世界暂无货币战争”。峰会结束后,奥巴马又接见记者表示,人民币被低估,再度攻击中国。首尔峰会关于汇率之争的硝烟刚散去,美国又发声企图使之再燃。

第五,中国同周边特别是东盟的关系仍旧稳固并发展,中国与非洲、拉美国家的关系继续稳步向前发展。

20年来,中国同东盟双方政治互信增强,高层来往频繁;大湄公河区域经济合作顺利进行,贸易额已达2311.2亿美元;安全对话特别是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正努力进行;双方人员来往已达800万人次等。中国还任命了中国东盟特使。

2010年,非洲政局总体稳定,经济复苏,中非关系一步发展。得益于世博会,其领导人访华次数创纪录。

2010年中拉关系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中国已稳居拉美第二大贸易对象国。2010年上半年,中拉贸易额达792亿美元,预计全年可达1500亿美元。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前参赞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洞察市场趋势、引领产品创新,2024年广州抗衰大会收官
招商蛇口“绿萝行动”升级启动,探索可持续发展企业样本
世界读书日 以书为媒,共赴一场文化之约
穆迪发布报告:华润置地凭借稳健指标维持内房最高“Baa1”信用评级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