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陈江会 两岸议题放缓节奏

2010-12-30 05:10:27
来源: 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王珏磊 发自上海

六度陈江会,陈云林第二次台北行,只停留了短短48小时,签署了一项《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但却是两会签署14项协议以来,协议条文数量最多、涵盖领域最广泛的一项协议,且具体可行。而外界关注的《两岸投资保障协议》因两岸仍有歧见,未能如期签署,改为宣布“阶段性共识”。随着两岸议题的范畴拓展,内容愈趋复杂,利益博弈也更显突出,两会协商已从“先易”进入“后难”较困难阶段。

两岸医疗卫生开始合作

2010年12月20日,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再度飞赴台北,开始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的第六次会谈。21日下午,两会向外界宣布,正式签署《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并宣布提高大陆旅客来台每日配额部分,从明年1月1日起,将现行来台每天平均3000人次的数额,提高为4000人次。

与前几度陈江会相比,此次陈江会仅签署一项协议,而此前商界期盼的《两岸投资保障协议》未能顺利签署,改列为第七次陈江会的预定签署议题,21日由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公布了双方取得的共识成果。对肩负ECFA(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后续议题协商的主要任务的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成立的准备事宜,双方则只达成共识,表示将密集交换意见并尽快宣布成立。此次陈江会由此一度被岛内媒体质疑为成果相当贫乏。

事实上,《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合作领域包括传染病防治、医药品安全管理及研发、中药材安全管理及中医药研究、紧急救治等四项。作为两会签署的第15项协议,此项协议条文数量最多、涵盖领域最为广泛,且具体可行。台湾“陆委会”主委赖幸媛也表示,这是陈江会恢复制度性协商以来,条文最多、章节最多、文字最多的协议。

根据协议内容,今后,在传染病防治合作上,两岸卫生部门相关单位将成立工作组,建立实时、较透明的传染病通报与防治机制;在医药品安全管理的部分,两岸将在人体试验上采用同一套标准。

更为重要的是,社科院台湾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褚静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两岸医疗卫生合作协议的签署,显示两岸合作已从经济领域拓展到了社会公共领域,两岸合作的议题在扩大。”江丙坤12月18日也对外界指出,两会协商从过去较狭义的经济议题进展至目前较广义的经济议题。

“这个协议包含了经济和非经济的议题。医疗属于经济范畴,卫生又是社会公共领域的议题。大陆希望两岸合作的议题越来越宽广。”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海协会前副会长、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前所长刘震涛则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两岸医疗卫生合作协议应该说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江丙坤也表示它能带动医药产业、医疗产业、生物工程产业等等,它本身也是和经济议题联系的。总的来说,随着两岸交流不断增加,医疗卫生合作的紧迫性也大大加深,协议的签署很及时、很重要。”

“这个协议一如既往体现了大陆对台湾利益的关切,在大陆与台湾的关系上,更注重对台湾利益的保护。”王建民说,“大家可能没注意到,台湾行政院日前在台湾五大报发布了一个广告,提出‘五不’,包括不开放大陆医疗机构考证、不开放医疗职业等等。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表现出台湾在两岸开放上比较狭隘的格局。”

投保协议遭遇体制分歧

一个无可回避的现实是,遵循“先经后政、先易后难”原则的两岸协商,随着两岸议题的范畴拓展,内容愈趋复杂,利益博弈也更显突出,两会协商已从“先易”进入到“后难”的较困难阶段。此前外界寄予厚望的《两岸投资保障协议》,未能如外界预料的在本次陈江会上签署,在某种程度上即是此种困难的一个现实体现。

对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发言人杨毅12月15日表示,两岸投资保护协议应有投资保障条款,但也应包括促进双方相互投资的内容。该协议涉及面非常广,双方各自都需要完成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共同处理诸多技术性问题。在六度陈江会上签署,从时间上讲确实来不及。

据王建民分析,投保协议的主要纠结之处在于,台湾对投保协议的关注重心,是保护台商在大陆的权益,而对向大陆商家开放台湾市场未能同等重视。此外,在仲裁解决机制上,台湾要求该协议应纳入“国际仲裁条款”,而大陆认为不可行。大陆方面认为,台湾关切的台商人身安全及征收补偿等,都可在现有《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中找到解决之道。“至于要求国际仲裁,这是把两岸关系国际化了,我们希望建立两岸之间的仲裁协商机制。”王建民说。

“双方对这一协议的分歧,涉及了两岸的政治定位。在仲裁机制上,两岸差异很大,这是没法回避的,目前也没办法解决,就卡在这里。”褚静涛也认为。

采用“国际”规则抑或“大陆”法规,已然昭示,两会商谈至今,已触及一些敏感区域。

不过,刘震涛认为:“在‘九二共识’的大框架下,两岸之间不存在主权问题,只是政治上的敏感问题。两岸交流还是应搁置争议,求同存异,把同做多了,异就慢慢少了。不要刻意往政治方面解读,这样什么都谈不成。”

尽管遭遇阻力,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两岸四地研究室研究员郭隆隆认为,投保协议在第七次陈江会签署的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我认为台湾可能会借鉴加入WTO的模式,采用台澎金马地区的名义来进行仲裁。我们愿意推动合作,但不能造成两个中国。”

王建民也认为,在协议的签署上,最后大陆还是会作出让步。“让步有几种方式:一是在投资利益方面,不要求同等开放;二是仲裁机制,我们可能会采取比较妥协、模糊的方式,两岸都用世贸组织成员的名义来进行协商。在两岸关系上考虑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大陆作出一些让步,这已经是两岸互动中的一个规律。”

经合会尚未宣布成立

ECFA早收清单将于2011年元旦正式启动,而处理相关事宜的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原本也被外界期待将于六度陈江会宣布成立,却并未变成现实。最新消息显示,经合会最快12月28日宣布成立。到记者截稿时为止,消息尚未传出。

据台湾《工商时报》报道,经合会为两岸分治一甲子后,第一个由官方共组的沟通协商平台,对两岸交流具有象征性的指标意义。

“两岸经合会的成立消息至今没有公开,可能台湾方面还是有很多顾虑。经合会实际上是60多年来成立的第一个管理组织,它是民间机构,但实际上是由政府人员组成,是两岸公权力部门的直接合作。因此,它可能会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可能会触发多米诺骨牌,推动其他领域类似组织的成立。我相信双方的共识能够达成,但何时公开,如何运作,可能主要还在于台湾方面。”褚静涛说。

事实上,对经合会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台湾民间确有一些质疑。经合会可直接处理ECFA后续争端与解释内容,无须再经过岛内立法机构审查通过,是否会权力过大,甚至有取两会而代之之势,为岛内主要顾虑所在。

“民进党担忧经合会不受‘立法院’监督,实际上,经合会是ECFA协议内容的一部分,而ECFA已经由台湾‘立法院’同意,通过法律程序了。经合会是有法律保证的,并且其协商成果最后还是会通过台湾有关方面的批准。因此,我觉得岛内的质疑是比较片面的理解。”王建民说。

据公开消息,对经合会的组成架构,两岸已取得共识。除了确定总召集人选为台湾经济部常务次长梁国新与中国大陆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外,由于经合会是在两岸两会架构下运作,因此,由海基会副董事长高孔廉与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担任经合会主席。台湾企业界认为,两岸经合会双方总召集人由梁国新与姜增伟出任,层级太低,一旦涉及跨部会的投资相关议题时,恐怕发挥不了太多作用。

对此,刘震涛认为,经合会的层级问题并不重要,关键还在于双方的互信诚信。“诚信互信、包容互谅是ECFA签订的基础,两岸利益共享、经济共荣是ECFA的目标,ECFA的内容体现了两岸特色。两岸一定要紧紧抓住两岸特色做好文章,ECFA才能有生命力。”

对经合会的机构定位,刘震涛则表示,经合会目前并未定性为功能性还是常设性机构,“高孔廉说是功能性机构。如果是功能性的,我个人认为功能应该全一点,完善一点,真正对两岸推动ECFA的落实有更大的帮助。”

两岸交流将随台湾选情放缓

对第七次陈江会谈的预定内容,此次也予以敲定,将以ECFA的后续协议商谈为主,其中,两岸投保协议,双方力争在第七次陈江会完成签署。至于争端解决协议、货品贸易协议及服务业贸易协议,双方也同意,启动先行协商,任何一项取得成果,即可列入两会会谈议题。

此外,大陆方面日前也声称,希望本次陈江会能讨论新闻与媒体交流,并互设常驻机构,同时表态希望明年能签署《两岸文化协议》,但台湾方面持保留态度,没有想象中那么热衷。江丙坤回应,在文化产业这一块,两岸仍宜以先交流为主,由于陈云林并未强烈要求一定要列入,文化协议仍未纳入下一次的协商议题。

随着两会签订协议数量渐稀,江丙坤甚至一度表示,未来如果没有协议可签,陈江会也不一定会保持一年两次。

对台湾表现出的相对保守的姿态,王建民认为,这与2011年台湾进入新的选举季节有关。“2011年台湾既有‘立法委员’选举,又将进入‘总统’大选年,而国民党选情并不理想,蓝消绿长的趋势没有改变,因此马英九当局希望回避敏感议题,对文化议题也比较保守,不敢明确表态。两岸交流总体趋势会趋向于保守,大陆方面可能也会低调一些,放缓节奏。”

“大陆认为两岸关系发展的空间很大,希望走得快一些。台湾却认为这两年走得已经够快了,接下来能消化落实经济领域的协议,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台湾随着进入大选年,政治氛围会更复杂一些,很可能会淡化一下两岸关系,不会走得太快。”褚静涛也表示。

不过,刘震涛认为,两岸交流很难说会局限于经济议题,“比如教育,开放陆生去台也在进行,只是没通过两会,开放的门也比较小,限制较多,这当然有岛内的考量。两岸的事情急不得,要看时机,时机成熟了就水到渠成。”

尽管文化议题无法纳入第七次陈江会,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表示仍将秉持积极态度,推动两岸文化交流,“看两岸交流基础及条件,再适时纳入”。

面对两岸交流渐难的现状,褚静涛建议,还是要从互相加强认知、沟通着手,“大陆对台湾的研究还是比较浅,偏重于对策性、应用性研究,基础研究并不是很扎实。应深入了解台湾社会的各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民风民情、阶层组成等等,然后再考虑如何拟定商谈的议题。我相信,未来几年如果能把这方面工作做好,把基础打得扎实一些,就会为以后的合作创造条件。”

刘震涛则希望,两会今后仍能保持交流的频率。“一年两次是制度化的表现,有多少谈多少,没多少谈谈执行情况也是一种交流,交流也是需要的,有利于培养感情,不谈的话,陈江会就等于名存实亡了。”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TapTap年入13亿,《出发吧!麦芬》港台爆量,“不卷”的心动要打一场翻身仗
小商品城董事长被子公司起诉:索赔100万加4年薪酬、股票收益
美的置业去年卖了659亿元,管理层称把规模往后放,先活下去
疫苗巨头滑铁卢!康希诺去年营收腰斩、净亏损14.83亿,创近八年之最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