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十字路口

2010-12-23 04:18:47
来源: 时代周报
在全民微博化的今天微博成为推动社会改革的新生力量,但或许这样的“围观”并不能属于真正改变生活乃至于改变中国社会的常态。有评论指,微博维权的成功案例很难被复制。

本报记者 王楠杰 实习生 雷佩雯 发自广州

12月1日上午10时25分,杨君发现自己的新浪微博突然间“一动不动”,顺手刷新了一下后,却意外地遭遇账号退出。

足足等待了半个钟头之后,新浪微博的页面却出现“非常抱歉,系统正在维护中”的通告,称到11时30分将恢复正常;11时30分后,该页面又改成了到12时恢复正常;随后,再次变成“正在升级,稍后回来”;13时左右,页面最终定格为“微博系统压力过大,正在抢修,我们深表歉意”的静态页面。

直到14时30分,微博服务全部恢复之前,整整4个小时里杨君几乎什么事都做不成。

“没办法,一时没这东西,话都不知道怎么说了。”他熟练地点开了一个好友的微博,在下面评论后迅速转发出去。

微博元年

在“不会说话”的那4个小时里,与杨君一样彷徨的人并不在少数。“竞争对手使绊”、“三俗话题”等猜测转眼间就传遍了整个网络世界,尽管随后新浪官方即发表声明,将故障的发生解释为“新浪微博用户量以及每日的微博发布量激增,给微博系统带来了一定压力”。

也许这样的解释并不让人完全信服,但宕机事件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其用户增长之快。

2009年9月,新浪以“织围脖”为口号,通过诸多名人把微博推入公众生活,百度、网易、搜狐和腾讯等门户紧随其后,甚至连“板着面孔”的人民网,也悄然间把微博放上了显眼的位置。在微博客鼻祖Twitter诞生三年之后,这个出现在中国、以140个字符为平台载体的事物,如同新生小兽一般,蓬勃发育,甚至突破网络,成为众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衍生出别样的风景与功能。

易观智库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微博注册用户只有800万,2010年底将达到7500万的规模,增速高达837.5%,而明后两年中国微博注册用户预计将分别达到1.45亿和2.4亿,增长速度创下中国互联网应用发展之最。

鉴于此,有人将2010年称为“微博元年”。

“讲元年一般是指这个事件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因为中国人总是希望有好的开始,有个起点。如果是元年的话,第一要有广泛的受众,第二就是有标志性事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何国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事实上,不少标志性事件正是在微博上率先引爆,从而将其影响力逐步扩大,受众渐广。

2010年3月,因张发财、宁财神等质疑黄健翔的微博涉嫌抄袭,引起后者反击。随着“骂战”升级,陈村、慕容雪村、陆川、王小山等名人纷纷加入“倒黄”阵营。黄健翔一度关闭微博,稍后才恢复。这堪称中国微博史上首次“名人口水仗”。

4月,青海省玉树县连续发生强震,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相比汶川地震,玉树也通过微博得到了更加快捷的直播和关注,当地网友通过及时发布震区现场的各类信息、所需物品,提供亟须援救者的大体位置和手机号码,使整个救援效率得到迅速和有效的提高。

7月1日,方舟子在自己的微博上指出唐骏的博士学位造假,随即引发了热烈关注。与之类似,李一、张悟本也在微博的强大攻势下露出马脚,最终被扯下神坛。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在微博上与网友交流提案,使微博议政成为一个新的参政议政表达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张鸣认为微博发展如此强势的原因还是技术表达手段所导致,“比其他工具更好一点,更方便一点,它是开放讨论交流的平台,可以互相发私信,可以揭露事实,可以发信息和维权,传播速度非常快。”

围观改变中国?

微博的原始作用也许只是社交,但在这一年的中国,却不知不觉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宜黄自焚案在微博上的发酵让“围观”一词深入人心。

遭遇强拆厄运的钟家姐妹在百般无助的情况下,开通了微博求助,短短的几天时间里,这系列事件在微博上得到无数转发及关注,单个拆迁自焚事件,向一个万众瞩目的公共事件迈进。

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中称,微博客正在改变着中国互联网舆论载体的格局,微博已逐渐发展成为介入公共事务的新媒体,成为网络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

“微博现在介入的不仅仅是公共事务,还有私人事务。但要成为一个主流媒介就需对公共事务有良性的发展。”何国平指出类似介入宜黄事件显出了微博的长处。

如今钟如九的微博已成为一个维权平台,她转发其他面临强拆压力的事件,呼吁引发关注。宜黄事件只是即将过去的这一年微博公共事件的其中之一,李盟盟、李刚、胶州大火等等事件都在这个平台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注目,并通过转发和评论的方式得到“围观”。

12月6日,青岛市四方区居民王国栋在微博上公布了自己的遗书,表示要“用鲜血捍卫自己的私宅”,引起网友关注。12月16日是青岛市四方区政府规定拆迁户王国栋搬迁的最后一天,青岛市四方区新闻中心主任齐玉峰在这天表示,区政府将暂缓拆迁王国栋的房子—这成了微博维权又一成功的案例。

“公民活动就是建立在对现实生活不信任的基础上,如果现实生活好一点的话,可能就不会这样了。现实表达渠道太窄了,没有可能性,走法律途径程序复杂,效率未必很高。”张鸣认为微博成为维权工具实属无奈,他也提醒,“光围观不行”,要有合法的行动。

在全民微博化的今天,微博成为推动社会改革的新生力量。但或许这样的“围观”,并不能属于真正改变生活乃至于改变中国社会的常态。有评论指出,是法律的缺位给了微博更多的表现机会,而微博维权的成功案例是很难被复制的,假如缺少跟进与协同,仅靠微博所做的努力可能都是无用功。

在十字路口

当原本以分享和交流为主的微博客在国内承担了不少“超出其中”的功能时,开始有人担心这个新兴事物是否会跟其他曾经好用的网络产品一样,“突然间就没了”。

这样的担忧在新浪微博停止服务4小时的时候得到部分印证,却又因为饭否的归来而得到部分消解。

饭否是中国大陆地区首个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网站,于2007年5月12日建立。建站一段时间以后,这个以“唠叨精神”为口号的网站成为了许多网友的最爱。然而,在系列敏感事件之后,2009年7月7日,该网站被关闭,直到2010年11月25日才再度开放。

“原本以为是死刑,没想到是死缓。”一个“饭友”这样描述他的心情。饭否“意外”归来也让不少坚定拥趸纷纷奔走相告,尽管他们都注意到了在网站的logo旁边,悄悄打上了“测试版”的字样—与其他微博一样。

客居日本、活跃在几大微博客网站上的用户“StarKnight”认为,饭否倒掉是一件事,它的重生又是另一件事,两件事重点不同。“只说后一件:它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还有理想主义者,还有勇于执著于梦想的人。”

当然,在某种意义上,理想主义者也得承担更多的压力和风险。

饭否重开之后,它的主创团队发现,这个市场已经跟一年前完全不同了。不仅是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门户网站大行其道,更重要的是,饭否得和它的后辈们一起,面临着更加严厉的内容监管。

有消息指出,在国内的微博网站当中,团队有一半的人所做的工作是内容审查—这几乎决定了该微博网站是否可以安然无恙地运营下去。

“毫无疑问,所有在中国境内运营的网站,都必须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饭否创始人王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表示。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自媒体平台,在“关注”与“被关注”之间,微博的多种属性也决定了其传播力量的强大,这可能导致谣言与假消息的泛滥。

12月6日晚7点半,微博上传出著名作家金庸在香港去世的消息。尽管这则消息在很短的时间里便被证伪,但《中国新闻周刊》却因为在微博上转发了这则消息,导致该刊一名副总编辑和负直接责任的编辑双双辞职。

“互联网如果完全是意见市场的话,它有一个纠错机制。”何国平认为并不能因噎废食,“媒体有自纠错和自审查机制,在海量信息交错交融的情况下,会纠错信息,揭露出来。如果不让大家发信息,就不会出现信息的流动量。”

近期以来,随着全国各地的政府部门、公安部门相继开设官方微博,也预示着有关方面对于网络民意的态度开始逐步重视。但在微博内容的博弈上,才刚刚开始。

名人、维权、问政、改革……在这一年里,中国式微博被赋予各种不同的属性,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之上。但或许当一切都有序之后,这个功能简单的网络产品会最终回归其源头—以人为本。

“我如此热爱微博式媒体不是因为网站功能有趣,而是因为我关注的人们是那么有趣。” 在一个微博网站上,“StarKnight”向记者发来了这么一句话。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国有六大行拟分红超4000亿元,工商银行营收下滑3.7%,非息收入大幅增长
保守的瑞安:亏本出售青浦酒店,自己转当租客
万科求生欲拉满:郁亮称绝不躺平,会以更强的危机感推动削减千亿负债
上海楼市传出炸裂信号!顶豪现抢房大战,首次开盘收金近200亿刷新全国纪录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