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的责任法则

2010-11-23 16:22:51
来源: 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纪旭 张晓雅 发自深圳

华侨城25年企业史,就是一部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史。

在中国,国有企业既是一个完全的市场主体,又因为资产关系是国有,而具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特殊属性,从而成为除政府和市场之外的可推动社会进步的“第三力量”。

从1985年的8000万元到2010年的近600亿元,25年间华侨城的总资产增长了700多倍,这个当年并不起眼的国有企业,如今已经以“世界主题公园集团公司前8强”的身份,成长为与迪士尼比肩而立的中国旅游产业巨人,以及中国最具创想文化和影响力的企业。

无论是十几年前的产业转型升级之变,还是“优质生活创想家”理念的秉持,华侨城的发展之路始终贯穿着一种“责任法则”,即以前瞻性的“科学发展”践行了“发展即是责任”,成为国企改革的鲜活样本。

快与慢的变奏

华侨城的故事,从25年前深圳湾畔的一片滩涂开始。

1985年华侨城成立的时候,以发展速度闻名全国的深圳各处都在炸山填海。但华侨城却在4.8平方公里的滩涂上‘缓慢’地做绿化、做城区规划,并且这种城区规划从1985年到现在只做过两次修编。

彼时,企业社会责任虽然在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得到普遍认同,但对中国企业而言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华侨城却坚持一个简单而朴素的责任理念:要建百年基业,必需打牢基础。

“当全国房地产商都在拼命卖楼花时,华侨城却盖起了一个个公园,建起了雕塑走廊、美术馆;当全国开发区都忙着租赁土地招商引资时,华侨城却固执地建起了一批自己的企业;当全国企业都致力于扩张规模时,华侨城却认为拥有三个康佳不如让康佳翻三番……”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小安如此描述华侨城的发展路径。

正因如此,当与华侨城同时代的多数企业倒下甚至消失之后,华侨城的总资产从1985年刚创业时的8000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预计600亿元,25年增长700多倍。当年国家除了将沙河农场这块滩涂地划拨给华侨城之外,再没有投入一分钱——这25年间巨大的资产增值,都是企业滚动发展的结果。谁又能说华侨城发展得“慢”呢?

如今的华侨城,是一个跨区域、跨行业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培育了旅游及相关文化产业经营、房地产及酒店开发经营、电子及配套包装产品制造等三项国内领先的主营业务。 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2010年,又被中宣部评为中国文化企业30强。

显然,在华侨城身上,快与慢是一种变奏,其本质正是“厚积与薄发的切换”。这不但契合了“发展就是硬道理”,而且也体现了“发展即是责任”的企业道德观。

多与少的辩证

2008年5月,广东省在面对过去20多年以高资源、能源消耗为特征的投资、出口驱动型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的尴尬,推出“腾笼换鸟”的“双转移”新政,以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而从1994年开始,华侨城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三年“关停并转”,进行产业的升级和转型,这比广东省提出的“双转移”战略提前了14年。 1995年之前,华侨城旗下有110个企业,涵盖30多个行业,包括纺织、印染、玩具、自行车、照相机,应有尽有。这些企业占华侨城资源的七八成,但是只贡献了总营业额和利润的百分之十几。于是,华侨城决定把所有的资源集中到最具未来发展潜力的业务和产业上去,未来没有发展前景的一律“关停并转”,推进”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升级。正是这次“减法”,才有华侨城今天的旅游、电子和地产三大主业。

走在前面,需要的是战略的眼光。“每个做企业的人,在跟城市发展、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可能会用更高的视野去看问题。”华侨城集团总经理任克雷表示。

上世纪80年代,深圳改革开放最有名的镜头是蛇口炸山。在这种轰轰烈烈的场面面前,华侨城依然踏实低调地做事,面对一片滩涂,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理念,来认认真真地规划这片土地,造就了今天的深圳华侨城。“眼前利益让位长远利益”的事例比比皆是。“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这里的社区景观是做得最好的,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优雅超过了纽约、洛杉矶等许多美国的大城市。”这是现代主义建筑“白色派”教父、建筑大师理查德•迈耶对深圳华侨城的评价。

“不急功近利。”这是任克雷对企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华侨城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表面上看,华侨城失去很多,实际上得到的更多,在多与少的辩证关系上,华侨城显然是更有智慧的企业。

让城市更美好

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欢乐谷、何香凝美术馆、东部华侨城,还有正在建设中的欢乐海岸,几乎华侨城的每一个项目,都成为深圳的名片。这不禁让人联想,没有华侨城的深圳,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是的,对于深圳市而言,华侨城是这个城市灵魂的一部分。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深圳被称为“文化的沙漠”。而今,深圳不但有中国第二个国家级博物馆——何香凝美术馆,还有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华•美术馆等文化场馆,这些都是华侨城的贡献。“华侨城做了许多公益性的文化艺术投入,每年仅何香凝美术馆举办的公益讲座就有数十场”,华侨城有关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作为一个企业而言,并没有这方面的强制要求,但是华侨城对城市文化建设及城市功能的完善一直在尽着自己的责任。”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华侨城逐步构筑起了一个包含有主题公园、休闲度假、生态观光、科技体验以及会议酒店等多种产品形态的大型综合性的旅游产业王国,截至2009年底,华侨城累计接待游客已经达到1.5亿人次。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谁让城市更美好呢?华侨城一直在探索企业与城市的关系,并在二者协调发展上做出了很好示范。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华侨城为城市做了很好的公共服务。”宋丁的解读证明,华侨城已经成为“第三力量”的代表。正因为如此,华侨城模式受到各地方政府的青睐。2002年,华侨城计划到上海投资新项目,双方谈判僵持了很长时间,于是华侨城邀请对方到深圳看看,上海方面在考察后当即拍板:项目交由华侨城开发。

有关人士分析,华侨城未来的发展可能会从两个维度上展开:其一是横向地域上的扩展,即把华侨城成熟的成片综合开发模式进一步推广到全国;其二是在纵向的产业链上延伸,即适时进入影视、动漫等领域,以求继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说过:“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只是为了自身,而是为了社会而存在,企业也不例外。只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也才能走得更远。”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华侨城的存在更有样本意义。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因3亿欠款,凯撒旅业起诉前大股东海航,青岛国资入主后加速扩张
东北证券去年自营业务收入大增超2倍,沪深交易所首发保荐项目连续两年挂零
三六零2023年报:经营性现金流同比提升65.84%,近两年复合增速达136.26%
文创冰淇淋圈粉年轻人,伊利“须尽欢”联名长隆一口气推8款新品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