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深圳的春天:经济发展呼唤体制变革

2010-09-09 04:21:29
来源: 时代在线网

历史的转折,需要坚强有力的支点;艰难的远征,离不开披荆斩棘的尖兵。 30年前,深圳就担起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支点和尖兵的角色,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产物和代表,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在一代人的时间里拔地而起,成为举世瞩目的国际性都市,创造了一个属于改革时代的中国的“深圳奇迹”。

30年,是整整一代人的黄金时期,当年那些满怀激情的创业者们都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而作为一个以外需为主的大型经济体,在经过3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深圳的比较优势和体制潜力也已经消耗到了尾声。

要么老去,要么换代,深圳,再一次站在了时代命运的潮头浪尖。这是深圳,也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共同节点。

9月6日, 胡锦涛主席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赋予深圳今后的重要使命:分别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和“党的建设”五个方面。要求深圳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

“突破”二字,凸显了中央以及全中国对深圳的新期待。

上月,温家宝总理考察深圳,也在讲话中强调:“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他还指出,我们站在一个新的伟大的历史起点上,要继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停滞和倒退最终只会是死路一条。

这些表达不可谓不急切。在经过3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已经进入一个由高速增长到中低速增长并包含着一系列极其复杂的社会及政治变革的新的转型时期。而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中国经济模式的典型,深圳的困境也具有典型意义,深圳必须率先突破。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日益清楚地看到了深圳模式的成功和瓶颈所在。由于行政的力量,深圳利用了劳动力、资源、环境的超低价格,再加上全球市场扩张所带来的高市场需求、城市化以及大量基础设施所推动的高投资,在过去30年获得了年均百分之二十几的经济增长。但这些推动增长的基本因素,要么已经消失,要么就在逐渐减弱。而为了维持增长实施的刺激政策,很快带来的是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威胁,这也是深圳经济的潜在增速已经明显下降的一个明证。

近年来以富士康跳楼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劳工事件,也表明以高投资、高消耗、高外部依存、低权利、低福利为本质,以盲目追求GDP速度为目标的发展方式,不仅在经济上难以持续,也会在政治及社会等广泛领域付出高昂的代价。

面对改革,深圳已无法选择沉默,为了生存,深圳必须突破。

胡锦涛主席赋予深圳今后重要使命的第一点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温总理讲话的核心是“政治体制改革”,实际上两者是高度统一的,因为只有政治体制改革,才能真正实现深圳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突破中国改革的瓶颈。

深圳的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要转变,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劳动者的权利在与公权力的博弈中极易失衡。在过去的30年中,为了保持GDP的高速增长,为了保持经济增长中的最低成本,行政权力对劳动者的权利的限制已经达到了极限。在政府收获高增长速度的同时,经济结构也因为权力和权利关系的扭曲而失衡,最终难以实现可持续的增长,经济陷入瓶颈,社会不稳定因素日渐积累。要改变这种经济领域的失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通过政治体制改革,让公民权利在与权力的博弈中实现平衡。

在改革初期,改革的主要阻碍是来自于思想领域的“左”,而如今则阻力更大地来自于对既得利益的维护。因此,政治体制改革的阻力很可能也存在于体制本身。在这样的局面下,由上而下的推动就成为突破的关键。

深圳,再次期待春天的故事。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TapTap年入13亿,《出发吧!麦芬》港台爆量,“不卷”的心动要打一场翻身仗
小商品城董事长被子公司起诉:索赔100万加4年薪酬、股票收益
美的置业去年卖了659亿元,管理层称把规模往后放,先活下去
疫苗巨头滑铁卢!康希诺去年营收腰斩、净亏损14.83亿,创近八年之最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