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治信用之殇

2010-08-30 13:02:49
来源: 时代在线网

本报记者 王楠杰 实习生 陈家源 发自汕头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是1989年3月国务院原副总理谷牧视察汕头经济特区时题下的两句诗,毫无疑问,大改革家王安石的这两句诗是对创办特区历程的高度概括。手持榔头,开垦荒地,汕头人在这样“小米加步枪”的艰苦环境下凿出了一个经济特区。

然而汕头特区30年的发展历程却非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历尽磨难。汕头在设立特区之前,在广东是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大城市,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GDP每年也有20%的增长率,但在21世纪初却出现负增长。

罪魁祸首,显然是信用的缺失。当时汕头“地下经济”—走私、搞批文和骗出口退税,将“诚信”这个曾是潮汕人最鲜明的品质冲击得荡然无存。而随着信用危机的蔓延,工商业也一蹶不振,汕头发展由此走入低谷。

每个关注汕头的人都在问,后信用危机时代,这座城市何去何从?

信用之痛

2001年后,做茶叶生意的汕头人黄先生,与潮汕地区客户进行业务往来,双方都会互相猜疑,如履薄冰,甚至倒退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原始状态。“跟外地人打交道,我真的很怕他们问起我是哪里人。”他告诉本报记者。

汕头信用危机之痛,很多汕头人不会忘记。20世纪90年代末的汕头, “地下经济”十分“繁荣”,走私、倒卖批文、骗出口退税曾让不少当地人“怦然心动”。几乎是空手套白狼的生意,谁愿意沉下心来做实业?

“那时有个说法,某位走私大鳄一觉醒来,账户上就会多出几百万。”汕头市原政协主席刘峰回忆道。

虚开增值税发票则汕头的另一宗罪,潮汕企业信誉由此一落千丈。

1998年,位于汕头所辖的潮阳市(现潮阳区)谷饶镇的桂光集团董事长张桂溪当选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当地利税大户的老板,张桂溪名声大噪。然而,他却在1999-2000年间,从一些三无企业虚开增值税发票7.8亿元,骗取国家的出口退税1.3亿元。发人深省的是,当时有记者采访时发现,张原本也是勤劳发家,在出事前甚至给人“诚信立业”的印象。

光潮阳市虚开增值税发票就涉及13个省。国家税务总局有一位官员曾对潮阳籍香港知名人士陈有庆先生说,潮阳虚开增值税发票影响了半个中国的市场经济秩序,现在人家都不敢跟你们潮汕人做生意了。当时全国有18个省市明确表示,对汕头和潮州开出的增值税发票要一张一张地核实,甚至有的省份表示,不再与潮汕企业做生意。

然而,失“信”于人的,不只是民间企业,有时政府也不守信,李嘉诚就曾在家乡吃了大亏。

1994年前后,李嘉诚的长江基建集团在汕头共投资9000多万美元,兴建三家中型电厂。作为回报,汕头市政府保证长江基建在十年内每年回收10%的固定资产投资,每年最低经营回报率保持在14%左右,但这些承诺最终并没有兑现。

汕头还有这样的“传说”:1991年,李嘉诚投资3亿元建汕头海湾大桥。汕头市政府亦承诺,若干年内将不会建第二座跨海大桥。然而在海湾大桥竣工的第二年,汕头市就建起了礐石大桥。此后,李嘉诚几乎再也没有到汕头投资过。

退税风波

于是,汕头的“无诚信”几乎在一夜之间被“广而告之”。1998年后,中央及有关部门连续对汕头进行深入的调查,一批重大案件相继曝光并被依法处理。2000年,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严格加强广东省潮汕地区购进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的通知》,要求凡从潮汕地区购进出口货物申请退税的,各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在进行退税单证审核、报关单等电子信息核对的同时,必须向货源地征税机关进行函调。

汕头经济因此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企业外迁多达1200家,仅2002年就有450多家,以李嘉诚为首的侨商也对汕头乃至潮汕地区“避而远之”。2001年,汕头市的GDP比上年下降20%,出现负增长,这在汕头是首次,在广东地级市中也绝无仅有。

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在较长时间里,潮阳的商业银行将大部分贷款都投到了基建领域,面向企业的贷款不断萎缩,“能不贷就不贷”成为不少银行的原则。

有分析指出,汕头不少企业通过特区优惠政策进来的商品,没有被用来发展实业,而是更多地被倒卖到其他地方赚取差价,而暴利又助长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

但事实上,“诚信”在潮汕传统商业文化中根深蒂固。20世纪初,汕头的银庄开始发行可以兑换现银的纸票,票额1元兑银7钱,名“七兑票”,在商场上的信用甚至超过港币和银元。 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惟汕头七兑虚本位制独能巍然操伸缩金融之权”。而海外潮人通过民间渠道向国内寄回侨批——兼具汇款和家书功能,靠的只有信用二字。

回暖之机

重建信用成了痛定思痛的汕头政府的当务之急。2002年元月,汕头市成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2001年起,时任汕头市委书记的李统书亲自带队,多次赴香港拜会潮汕老乡李嘉诚,取得李嘉诚的谅解,对扭转汕头在华侨中的形象意义重大。

2006年,国家税务总局明确,停止执行严格从潮汕地区购进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汕头面临回暖机会。

如今,汕头希望成为粤东中心城市。按照官方设定的发展规划,要在汕头东部围海造地20多平方公里,打造城市商务中心,南部建设现代化海滨工业新城,西部发展生态经济走廊。这一发展规划的目的是,突破现有城市空间狭小的被动局面,带动沿线产业的合理布局,提升对周边城市的辐射能力。

2009年,汕头发展亮点频现:GDP实现1035.73亿元,增长10.7%,比2003年翻一番;财政总收入152.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8.5亿元,增幅均达14.3%;港口货物吞吐量3101.6万吨,集装箱吞吐量82.1万标箱,增幅均居全国沿海港口前列。这个成绩足以让经历过负增长的汕头人振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中心主任陈万灵认为,汕头过去最大的失误是定位不准。他指出,区位条件把握不准,对中央的宏观政策利用不充分,这是汕头需调整之处。

今年1月6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汕头出了“三道题”:过去30年干了些什么,有什么经验教训?在迎接特区成立30年的历史节点上能干什么?今后30年还能再干什么?

“‘三问’的关键是今后的汕头将何去何从。”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陈伟光向记者表示,“汕头提倡未来工业强市,但要发展什么样的工业?我认为应该利用汕头的天然优势,着眼于低碳的产业。发展可再生能源,利用优良港口的优势,来建筑高新产业园。”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京东安联财险股权更迭:安联保险拟转让53%股权给子公司,京东持股上升
北京半马调查结果公布,特步就报名失误道歉
疯狂小杨哥不想当网红?减少直播带货场次,首部短剧开拍
甘肃银行资产突破3800亿元,去年净利润6.45亿元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