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短视与政绩饥渴症

2010-08-19 05:47:45
来源: 时代在线网

时代周报 评论部


【专题导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种重大的环境污染事故和自然灾害频繁。随着灾害的不断升级,政府的执政思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2003年,科学发展观提出,强调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随后又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明确提出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近年,又提出生态补偿的概念,并在探索实施。


【开篇】
彭少麟:生态内涵应纳入政绩考核

地方政府应该放远眼光,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创造好的投资环境,吸引高科技企业,有时一家技术条件好的企业的经济效益,会高过几家污染严重的企业。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在政绩考核制度上做文章,把生态内涵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中,或者可以让官员的任职时间尽量长一些,让基层领导高挂行政级别,让其有长远的规划,否则都会想着赶快弄一点政绩,然后升迁。


【访谈】
环境污染:政府管了,老百姓买单了,企业呢?  
访谈嘉宾马军(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在整个环境管理的过程中,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有一套严格的监管体系,虽然这个体系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地杜绝问题,但起码不会像我国这样频繁发生事件。因为他们能做到防微杜渐,把环境风险在平时就识别出来,解决了。这个监管的体系,包括监管企业排放行为。因为处罚严厉,使企业知道违法成本高于守法成本,而我国常常是违法成本低于守法成本。很多企业宁可交罚款也不解决问题,有些大型企业甚至把排污的罚款做进自己预算。


【资治之鉴】
环保运动在台湾的社会角色 
张铁志(台湾作家,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候选人)

台湾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社会运动,环境运动就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人们进行“自力救济”抗议工厂污染土地、农田,反对设立重污染工厂、核能发电厂等等,所以政府在1987年成立环境保护署,并开始推动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让对环境冲击的评估纳入工厂设立的规范。


【另一只眼】
ICPR,河流治理的欧洲经验

ICPR(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没有制定法律的权力,也没有惩罚机制, 无权对成员国进行惩罚。它所能做的全部事情就是建议和评论。ICPR从不采取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 它会组织所有成员国就某项建议彼此互相讨论, 直到达成一致, 得出所有成员国一致同意的方案。因此,ICPR的所有决定都是被成员国完全支持的。各成员国之间存在着政治互信, 羞耻感在各国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国一般都会忠实地履行ICPR所做出的建议。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一个大模型引发的停牌:商汤科技股价为何一日暴涨30%?
投资亏超8000万元,沃森生物一季度净利大跌逾九成,刚终止一款新冠疫苗研发
北京车展今日开幕!合资自主齐上新,智驾“普及风暴”进行时
《恋与深空》海外上线3个月狂赚超5亿元,苏州跑出一匹游戏“出海黑马”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