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二”何以不受待见?

2010-08-12 05:49:38
来源: 时代在线网

林铉

央行副行长易纲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实际上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尽管市场早有议论和猜测,但这一结论首次出自中国官方之口,可谓已成板上钉钉的事实。然而,在中国国内,对于这一具有里程碑式的超越,舆论几乎是一边倒质疑其意义何在。

中国将要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的观点由来已久,如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早已实现,即使以GDP计算,去年中国大约是5.01万亿美元的规模,日本则是5.1万亿美元。今天上半年中国GDP增幅为11.1%,日本同期预测不会超过2.5%,因此,尽管没有数据得出中国已是“世界第二”的结论,超越日本实属情理之中。

但是,国内舆论对于这一喜讯并不欢迎,因为这更凸显了一个令人不快的事实。若按人口基数来算,“世界第二”的GDP总量人均只有38000美元左右,排在全球百位之后。而事实上,如果按照人均可支配收入算则更低。中国统计上加以区分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09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17175元和5153元。如果按照50%的城市化率计算,去年中国总体人均年收入11000元左右,约合1600美元。这意味着普通百姓并没有在中国经济崛起中获得同等增长的收益。具体而言,就是国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如果经济增长的目的是增进人民的福祉,那么,即使实现“世界第二”也与这个目的很远。

虽然或有酸葡萄心理,但日本媒体以“幻想的经济大国”来形容中国似也客观。因为依照数据,如经济增长率、汽车销量、外汇储备额等,中国确实已经成为经济大国;若以产量来算,钢铁水泥、汽车家电、纺织鞋帽等等,无不是全球第一生产大国。但经济大国不等于是经济强国。第一,中国的增长依赖投资和出口,这种增长方式不可持续,而且若不能转型成功,很可能会失去曾经的繁华与财富;第二,中国在技术上几乎是一个山寨生产体系,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制造低端产品,创新力量远远落后西方发达国家,随着产能过剩加剧,增长空间有限;第三,中国不公平的分配方式几乎堵塞了中国转型的道路,中国现在不是欢庆“世界第二”的时候,而是经济增长面临最严重的挑战。

事实上,官方媒体也不欢迎“世界第二”的提法。认为西方媒体炒作中国经济全球总量第二怀有政治用意,存在阴谋。其目的是兜售“中国责任论”,迫使中国担负超出自身能力的更多责任和义务,要求中国在贸易投资、气候变化、能源开发等诸多领域作出更多让步。并且试图把中国从发展中国家阵营中剥离出来,在压缩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权益的同时,离间其他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关系。

问题是,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已是客观事实,不管人均如何,至少第二大经济体的规模对全球经济、资源、气候变化会产生重要影响,理应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即使目前的全球政治与经济体系存在不公。中国此前正是依靠经济的崛起获得自信,并争取与大国地位对应的国际权力,比如增加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投票权。我们不能在渴望权力的同时,排斥可能增加的责任,这是一个平衡游戏。

应当指出,正是由于缺乏对于国民的责任意识,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不是为了增进人民福祉,而是以GDP考核政绩的做法,尽管这种发展甚至以损害国民生存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为代价。因此,中国不能对内追求增长总量,忽视国民福祉;对外不能争取权力与尊重,却又以人均示弱于人并排斥责任。我们认为,做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比一个强大的政府更重要,这是赢得支持和尊重的基础,而且这不是依靠突出的排名才能获得。

作者系知名媒体人,经济评论员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北京车展首日:车企大佬互相“串门”,雷军人气爆棚
浙商证券入主之际,国都证券逾4亿股股权挂牌出售!此前多位股东清仓式转让股权
守本固源老酒战略,锚定长期发展价值,舍得酒业一季度营收21.05亿元
丁世忠力挺,安踏在上海试水新店态,不赚钱也要开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