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间谍风波:谁都输不起

2010-07-29 03:03:15
来源: 时代在线网

外交官笔记

华黎明

伊朗“核科学家”阿米里究竟是“叛逃”还是“被绑架”?是“科学家”还是“双面间谍”?是美国获取了伊朗关键的核机密还是伊朗让美国中央情报局蒙了羞?

两个故事截然相反

阿米里事件像一部情节曲折、离奇复杂的电视连续剧,只不过有两个不同的脚本。

伊朗版:2009年6月阿米里在沙特朝圣期间在麦地那被美国中央情报局和沙特情报局特工绑架,阿米里在失去知觉的情况下被送往美国,遭美国特工拷打、审讯和监禁。今年4月阿米里从美特工手中逃脱,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松市通过网络发表视频讲话,要求伊朗政府予以解救。伊朗政府多方努力成功营救了阿米里。

伊朗法尔斯通讯社引用革命卫队一名“不透露姓名的人士”的话说,阿米里是伊方有意派遣打入美情报机构的情报员,以刺探美方对伊朗核计划究竟了解有多深。“现在,伊朗情报机构已掌握美中央情报局内部有很高价值的情报。”

美国版:阿米里数年前就已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安插在伊朗核机构中的线人。他是2007年美国情报当局发表的《伊朗核计划评估报告》情报来源之一。他向美国中情局提供了关于他所在的德黑兰马立克·阿什塔尔大学秘密研制核武器以及设计导弹核弹头的详细情报。2009年6月,阿米里以朝觐为名赴沙特与美特工联络,自愿去美国定居。美中情局按惯例给予线人的待遇,向阿米里支付了酬金,并安排阿在美定居学习。后因阿米里思念在伊朗的妻儿,不愿在美国滞留,美国允许阿米里自由返回伊朗。

两个截然相反的脚本让人看了一头雾水。真实的故事究竟是什么,恐怕要等待若干年后,美伊冷战的尘埃落定才会水落石出。

宣传战背后的角力

如同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之间层出不穷的间谍战一样,从事件曝光的那刻起,双方都力图引导舆论倾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以占据政治和道德的制高点。

伊朗必须一口咬定阿米里“被绑架”,而美国一定要让国际舆论接受阿米里是“叛逃”。因为,美伊双方都承受不起输掉这场宣传战的代价。

美方若承认阿米里“被绑架”,而且被绑架者居然在中情局的眼皮底下逃脱并毫无障碍地返回伊朗,会造成美中情局粗暴无能的形象,这在美国无疑是一个天大的丑闻,也大大抵消了奥巴马政府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刚刚通过的制裁伊朗的决议的国际影响力。也只有给阿米里戴上“叛逃”的帽子,奥巴马政府才能向国会和舆论交代,同时置伊朗于被动。

内贾德政府坚持阿米里“被绑架”说,抹黑美国,刺激国内民众的反美情绪,能够巩固自己的地位。一旦阿米里的“线人”身份被证实,伊朗政府将面临两难困境。如果阿米里被惩处,伊朗当局目前的宣传会成为谎言,若不惩处,又不足以惩戒目前还在工作的伊朗核技术人员。

自伊朗核问题曝光以来,中情局便千方百计策反伊朗核技术人员,这些人一旦走出国门就被美情报机构跟踪,目的是刺探伊朗的核情报,切断伊朗核技术的来源。伊朗则是高筑壁垒,层层设防,阻止核机密泄露和人员的流失。阿米里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美伊关系是冷战结束以来世界上最敌对的双边关系之一。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调动了它广泛的外交、军事、情报、经济资源,使用各种手段阻止伊朗成为地区大国,推翻或设法改变伊朗政权。伊朗政权则“借助”美国的强大压力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利用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困境迅速扩张在中东地区的势力,挑战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利益。

奥巴马无法摆脱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全球战略的窠臼,仍然不能接受与伊朗现政权和平共处,而指望通过施加外交和经济压力改变伊朗现政权。于是,美伊关系就只能按照既定的轨迹恶性运行。

作者系原中国驻伊朗、阿联酋、荷兰大使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实探小米汽车门店:有店员电话打到停机,少量现车将在发布会后交付
洗地机市场份额领先背后,添可产品故障频出引用户不满
西麦食品:从燕麦片到大健康 创新型传统企业“三十而立”
419批次空调抽检报告:康佳、新飞、申花等品牌上黑榜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