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中国的投资政策当告别“结果导向”

2010-07-22 04:40:03
来源: 时代在线网

717,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来访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一道出席了中德企业家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温总理表示,“目前世界上有一种舆论,(认为)中国的投资环境变得不好了,我认为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并再次声明,“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坚定不移的。”

温总理的这番话是对近期一些外企和机构认为中国的投资环境恶化的一个有力回应。

在此之前,通用电气、西门子、巴斯夫等企业的负责人在不同场合表示,中国无视知识产权、强迫技术转移、在政府采购中偏袒本国企业的政策让一些外企觉得,自己正被排挤出这个国家。而欧盟商会的年度调查也声称,尽管许多欧洲企业对中国的增长前景感到乐观,但它们预计未来两年中国的监管环境将会恶化。该商会表示,欧洲企业计划增加在华投资,但如果经营环境变得更加艰难,它们也有可能决定收缩在中国的业务。而美国商会也在最近的声明中表达了类似担忧。

正如温总理所说,这些外资企业和机构的说法并不符合事实。因为据商务部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9.6%,其中6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幅为39.6%。即使是在去年的金融危机之中,全球跨国投资总额下降40%,而流入中国的外资较2008年基本持平,只微降3%。对于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企业家用脚作出了回答。

对于一些外企的抱怨和不满,中国的一些经济官员和公众颇为疑惑不解,甚至感到愤怒。在他们看来,中国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已经足够多了,外资在中国甚至享受着超国民的待遇,在中国过去三十年的高速增长中,这些外企都赚得盆满钵满,为什么还不满意呢?有网友甚至指责这些外企是“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忘恩负义之徒。

不过我们大可不必如此动气,改革开放,打开门做生意,讨价还价、建议批评都是商业社会的常态。何况对于批评意见,中国人讲究胸怀宽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从一个侧面来讲,这场争论也显示了中国和西方企业在观念上的一些差异。中国人认为,我们给外企优惠的条件,让它们赚到钱,它们就应该满意了。为什么还要抱怨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中国市场准入规则等问题呢?

我们看到,此次这些外企机构抱怨的核心就在于一个公正的法治市场环境。与中国人崇尚实用主义的目的论不同,许多外企机构更看重规则。这次抱怨的几个企业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国际巨头,对于这样的企业而言,一个稳定、公正的法治环境比一些让利的优惠政策更能吸引它们。因为它们不是捞一把就走的投机者,而是致力于长远大计的投资者。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商人到一个地方做生意,必须明确地知道规则,知道自己行为的预期效果。相反,不公正的法治环境将给经济生活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对于市场社会的经济活动来说是致命的。如果法律是强者管制弱者的工具,就很难有公正可言,而且对于强者来说也没有安全感,谁能保证自己总是最强的呢?只有公正才能使所有人感到安全。

外企机构的抱怨,从一个侧面也确实反映了他们的焦虑,在改革开放30年之后,一些投资机遇的洼地已经逐步被填平,一些过于优惠的超国民待遇已经不再可能,外资已经很难像过去那样轻松地赚取超额利润。在这个关节点上,或许我们应该将未来吸引外资的努力放到软环境上来,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营造的市场环境都要学会与国际接轨,如果我们的政策由保证外企赚钱的“结果导向”转向保证公正市场环境的“规则导向”上来,将更受那些立足长远发展的外企的欢迎,而且,这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繁荣。由功利主义的 “结果导向”转向“规则导向”,是一项双赢之策,何乐而不为呢?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绵柔年份老酒战略,洋河股份2024封藏大典送给“世界的礼物”
从豪车专属到国产电车标配,后轮转向真的让转弯更简单了吗?
因3亿欠款,凯撒旅业起诉前大股东海航,青岛国资入主后加速扩张
东北证券去年自营业务收入大增超2倍,沪深交易所首发保荐项目连续两年挂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