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智力与心灵中

2010-06-07 16:45:50
来源: 时代在线网

斯蒂芬•金如此欣赏《迷失》最终的画面:在两个世界的场景中不断闪回切换,第一集和最终集的场景相似并重叠。主角Jack从最初飞机坠毁时迷茫地睁开眼睛,到最后释然地闭上双眼,“这也算是一个完美结局”,斯蒂芬.金看完结局,自己调了杯伏特加丁尼酒,深夜致电好友—《迷失》制作人达蒙•林德洛夫(Damon Lindelof),“或许正如你所描述的那样,当LOST中的人物角色们不再‘迷失’了,这个剧也就结束了。”

518的洛杉矶,三个半小时内,1300名美国电视产业的重要人士和《迷失》的忠实剧迷们回顾了整个剧集。扑朔迷离的奇案剪辑,耳熟能详的配乐作曲,细腻丰富的创作历程,如同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点亮了《迷失》的完美谢幕礼。

同是制作人的卡尔顿•库斯(Carlton Cuse)向达蒙举杯,闪光灯下谈笑:“我们做了六年的双胞胎兄弟,终于到头了。”

在长达六年的播放时间里,美国广播公司的主打—《迷失》的成功早已不言而喻。第六季首播当晚,由于众多粉丝呼吁,奥巴马不得不将正计划发布的国情咨询文改期,为《迷失》让路。《迷失》平均收视1530万。在今年523日的“LOST狂欢节”中,1300万观众实时收看了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剧终集,收视率高达5.6。媒体一致给予高分和赞誉,《纽约时报》开辟大专题报道《迷失》系列,并给整部剧打出了罕见的满分。

达蒙对于这部长达六年的长剧,只简洁扼要地在微博中写下:

“铭记。放下。前行。对于LOST的怀念,我已无法用言语表达。”

谜团重重的剧情

这部号称美国电视剧最华丽制作的片子耗资何止过亿。首播集便成功重现一场极尽悲壮的空难,营造出最抓人眼球的场景。火苗、浓烟、飞机的爆炸声、生死瞬间从充气滑梯逃离,这些固定的元素加上特效显得惊心动魄和异常惨烈。空寂大地上飞机残骸散落山间,熊熊烈火和人们惊恐万分的脸—这便是此剧的开篇。

首集试播前,达蒙无法静心在起居室喝咖啡,惴惴不安地待在办公室里和其他制作人卡尔顿,JJ•艾布拉姆斯(J.J. Abrams)一起等待首集收视率指标出炉。直到负责监管《迷失》出品的主管乔森(Johnson)冲进办公室,对着编剧组兴奋地哭出声,达蒙才确定这个事实:首播收视为1860万观众,是ABC电视台自2000年以来的最高收视。

约翰•欧文(John Irving)是剧组的另一名成员,与达蒙有一项共同的爱好—收集各种版本的新旧约。约翰在构思剧情前期便向达蒙建议,虽然空难营造出悲壮的色彩,但小岛的格局太局限,因此能撑起剧集的重点在人物。

生活中处处碰壁的杰克(Jack),全世界追捕的无辜犯人凯特(Kate),身世低下被迫行骗的詹姆斯(James),侠肝义胆惩恶扬善的逃犯萨义德(Sayid),中了头等彩票的孤独胖子雨果(Hugo),追寻爱情一辈子的德斯蒙德(Desmond),迷失自我天天嗑药的歌手查理(Charlie),被骗怀孕无依无靠的克莱尔(Claire),甚至处心积虑却一无所有甚至失去唯一最爱的女儿的本(Ben),都是《迷失》里不可或缺的鲜活人物。

48名乘客侥幸生还,不同的国籍、人种、文化背景和个性在其中产生足够激烈的冲突和矛盾,“不需要刻意去制造悬崖边晃荡的高潮”,因为每个角色之间就可以营造“最自然的峰回路转”。约翰•欧文在建构人物关系网络图时,总会兴奋地将其形容为“错综复杂的热带雨林”。

于是,《迷失》随处可见的是:不同族群信仰文化经历的隔阂,个人独立意志和集体意志的对抗,上下级、不同性别、不同组织之间的冲突,甚至规则和自由的根本矛盾,再到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的不可协调,神与人,人性的幽暗和人性的光辉,命运与信仰,都以冲突的形式完美地结合进剧情里。

从头到尾,达蒙便反复向众人强调,《迷失》不是一部营营苟苟的肥皂片。首季中,德斯蒙德在飞机上专注地捧着《哈乐与故事之海》翻阅。这并不是编剧信手拈来的道具,“在《哈乐与故事之海》中,同时存在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 当涉及这个情节时,卡尔顿 便兴奋地向编剧组献策,“或许在后面的季里可以加入平行世界的理论。”最后,这个理论在《迷失》里成功实施。

斯蒂芬•金(Stephen King)是《迷失》的铁杆粉丝之一。斯蒂芬•金认为,谜团重重的剧情加上触目皆是的岔道口,以及如镜像一般的“闪回”情节是该剧的亮点。“当安娜•露西亚(Ana Lucia)中枪,然后迈克(Michael)转身又击中了利比(Libby)的时候,我都惊了”,这位誉满全美影视界的斯蒂芬•金谈到《迷失》,总是激动地表示感慨,“那真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想想我是谁啊!”

编剧为王

从夏威夷绵延的海岛转到洛杉矶豪华的办公室,达蒙和卡尔顿六年里频繁地往来。在平均每周工作量7080小时的高强度下,他们已成为LOST剧组的双胞胎兄弟,形影不离。

夏威夷的迷人景色中,LOST剧组有两百多名工作人员,洛杉矶的工作区另有一百名成员。在被达蒙戏称为“圆桌会议”的豪华办公室里,编剧们坐在宽大皮沙发上,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讨论剧情,分解中间细节。

“美剧中编剧为王。” 卡尔顿直言道,“编剧做所有决定。”从一开始的8位编剧成员到整个剧集前后共35位成员的编剧组,制作过程就像“一碟大杂烩”,自由烹调,毫无桎梏。达蒙常常用“非主流”来形容剧组的每一次创作。

卡尔顿每次谈起创作过程,会很形象地描绘:房间内有8名编剧和一块白板,编剧们围坐进行集体讨论,讨论会细化到剧情的每一分钟,然后将结果写在白板上。有结果后,两名编剧就去另一房间继续撰写剧本,而余下的6名则继续讨论,这样一直轮流下去。就像说相声一样,每6分钟必须有一个包袱,其目的就是吊观众的胃口。修改后的剧本传至拍摄地夏威夷,编剧们每天至少要打上10个长途电话与在那里的演职人员进行探讨。

编剧组还创作自己的网站,写下过程中点点滴滴,让观众参与其中,“我们也希望能够从网友的想法中获得新的灵感”。这种边写边拍的方式保证了《迷失》剧组及时跟踪剧情影响范围和舆论导向。

虽然经济市场的指标显示这部戏还有继续拍下去的价值,但达蒙却认为“六季长度的《迷失》,是编剧们预期的结局”。“《迷失》从来都不是靠吃老本的。”早先,达蒙便希望在六季长度的剧情里加入各种各样的神秘元素,“倒不是我们想让这部剧具有艺术感,剧情需要不断地改变叙述方式,这样故事才会讲得更好”。

在《迷失》中,科幻、哲学、宗教、惊悚、恐怖、阴谋、圈套、暴力、女人、爱情、友谊、亲情,任何元素都可以充当绿叶在这片“热带雨林”中滋长繁衍,不同层面的观众各取所需。为了这个效果,编剧组可谓费尽心思,“前提是要做好一大堆准备工作,这样才会按照我们的预期走下去。”

对《迷失》编剧组而言,“不跟主流”还体现在剧情设计上的随意性。当众多粉丝对《迷失》的谜局讨论得如火如荼时,导演和编剧却来一招“假作真时真亦假”。

“说来说去,其实就是跟着感觉走。就像狄更斯总是在报纸上一章一章写故事。”卡尔顿说得直截了当,“我们常想,他写故事之前到底了解多少?多少是构思中的,多少是因为还要写一章而灵感迸发。”他说,“但我们尊重他的作为。”

但艾布拉姆斯、达蒙和卡尔顿都明白,剧情编写过程中汲取的大量其他书籍的内涵,是这部片子“丰富”的原因,而用心写作是这部片子“动人”的核心因素,“不管怎么样,我们都需要用心来写作,把内心最深刻的感情和最深刻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

制片人如同指挥官

《迷失》团队就像一个阵容庞大的军队,创作制片人就如同指挥官,需要细腻地权衡制片人、演职人员和编剧组不同的工作。卡尔顿认为,《迷失》的剧情极为复杂,一个编剧不可能考虑那么全面,所以需要借助集体的智慧,团队的合作。

比如在编剧背后负责配乐及作曲的迈克•吉亚奇诺(Michael Giacchino)则用另一种创作才华为《迷失》带来了多变贴切的背景音乐。采用交响乐级别的后备队伍,抑扬顿挫的背景音乐配合其中跌宕起伏的谜团情节,相互交融,浑然一体,迈克•吉亚奇诺更是一举夺下奥斯卡最佳作曲奖。

电脑特效也成了《迷失》团队津津乐道的一部分。除去开篇的空难特效,更有宏伟俊美景色的不断变换交替。有澳大利亚的海港、油田和灯塔交相辉映,还有韩国大瀑布旁边浪漫的晚餐,更有埃及沙漠特有的苍凉和绝望。电脑拍摄技术的成功让《迷失》成为一本《孤独星球》的缩印版,让观众也在其中一尝旅行的夙愿。

521日晚,纽约最繁华时代广场前,达蒙和读者进行了一场短暂的访谈。达蒙强调的是,除开最基本的剧本和故事阐述,创作者关心更多的是演员本身的特质。

“我们想让人物角色变成一排画着精确脸谱的牌。”其实达蒙也是斯蒂芬•金的忠实粉丝,他极力将斯蒂芬•金对自己的影响灌注进《迷失》的创作中。如何根据演员的特质调整角色安排,而不是拘泥在剧本创作的固定场景中。

“每个演员都是剧中很有特色的人,所以我们才需要根据演员的特点去改进角色,让他更适应角色个性的需要。”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从豪车专属到国产电车标配,后轮转向真的让转弯更简单了吗?
因3亿欠款,凯撒旅业起诉前大股东海航,青岛国资入主后加速扩张
东北证券去年自营业务收入大增超2倍,沪深交易所首发保荐项目连续两年挂零
三六零2023年报:经营性现金流同比提升65.84%,近两年复合增速达136.26%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