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条”催化广东转型

2010-05-27 09:08:33
来源: 时代在线网
5月20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对今年广东经济发展的头号工程—“转方式”进行了全方位的部署,出台了《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这是广东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文件。文件中的一系列措施,无疑给广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添了一个强大的引擎,也为全国“转变经济方式”提供了新的样本。

位于粤北山区的南雄市,是广东省最为北边的地区,远离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但这并没有熄灭这个县级市对经济腾飞的渴望,在国道北侧,东莞大岭山(南雄)产业转移工业园正建设得火热。

“目前这里已经进驻了86家企业,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524,南雄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长助理吕道宏向时代周报表示,“我希望省里‘转方式40条’的力度更加大一点,既然把两翼和山区的发展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吕道宏说。

吕道宏所说的“转方式40条”,指的是广东省刚刚出台的《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

该政策的问世,为正在努力前行的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努力引发无数想象。

40条”出台始末

520,广东省政府公布了《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共8部分40条,以下简称“40条”)。包括产业转移在内,“40条”从“突出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到如何“狠抓落实”都作了规定,特别对今年广东经济发展的头号工程—“转方式”进行了全方位的部署。

作为外贸大省,广东进出口额长期位居全国第一。2009年,虽有金融风暴的影响,出口增长下降了11.5%,但出口的总量仍高达3589.6亿美元,相当于全省GDP62.7%

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也为广东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敲响警钟,如果应对不当,随着外需的收紧,广东过去基于外向的产品优势,可能变成今后市场受限的长期劣势。

“广东省长期的粗放型发展,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中低端,在资源环境都受到制约的情况下,这种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经济学家陈鸿宇对时代周报分析,“综合这些因素,广东的转变迫在眉睫,非转不可,而且必须现在就加快转。”

广东的促转变也获得了中央的支持。2009年底,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时要求,广东要真正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

据悉,在2010年初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后,广东就有所行动,在省委“学习论坛”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研讨班上,省委书记汪洋亲自部署了转变方式工作,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开始启动“40条”的编制工作。

326省政府常务会议之后,由省政府秘书长徐尚武亲自负责,省政府办公厅牵头,会同省直有关部门,立即启动了文件起草工作。起草组广泛收集省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先后多次进行封闭起草和讨论修改,在420形成“40条”初稿。

“在从酝酿到成文只用了一个半月时间,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迫切,省委书记汪洋一直强调,转方式要在‘快’字下功夫,等不得;而另一方面,广东的转方式是有基础的。”广东省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对时代周报解释道。

据李惠武分析,汪洋主政广东之后,2008年在全省曾有过思想大解放学习讨论活动,这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2008年年底,中央批准《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给广东提了很多新的要求;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时,广东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包括双转移、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等等。正因为如此,有了这些基础,“40条”才能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得以形成出台。

破解飞地之难

“这次出台的文件不追求内容的面面俱到,而是直接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工作措施,突出实操性,重点放在近期能够推动突破的领域。”一名参与“40条”起草的人士对记者说。

与“40条”出台互相呼应的,是在20日当天,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探索广东特色之路》一文,对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论述。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无法回避的‘硬仗’。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不转不行;面对国内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我们慢转也不行;面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们盲目转更不行。”文章伊始,汪洋便用了一个排比句说明转变的迫在眉睫。

“汪书记写的文章,讲的是广东要在转变发展方式过程当中,要继续当好排头兵,突出的是‘快’字的问题。但同时他又强调了,‘快’也是需要探索的。”李惠武这样分析它与“40”条的关系,“而在新颁布的‘40条’里,政策支持这方面的力度是很大,但同时,里面也用了很多市场化的手段,这说明我们是在探索。”

40条”中关于深入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规定,或许是最能体现广东省尝试用市场手段促转变的章节之一。

早在20053月,广东省政府就已经颁布了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三角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

南雄市的产业转移园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正凭着产业园的成功,南雄的财政增长率从全省47名跃升至第4名。

虽然名为东莞大岭山(南雄)产业转移园,但据吕道宏讲述,两地目前的合作还停在“程序上的需要”的阶段。

2005年签协议的时候,是计划将大岭山的电子、五金这些加工类的放到我们这个转移园,但后来我们的产业政策重新进行了调整,成为化工类园区,这样之后就没法承接了,所以我们不存在两地分税的说法,也没要大岭山的钱。”吕道宏说。

据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副主任林位超介绍,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广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普遍面临资金难、招商难、用地难,珠三角政府推动产业转移的积极性不高,珠三角地区企业转移发展的积极性不高的难题。

一位地级市市委书记向时代周报表示,与长三角制造的产业转移园区相比,广东此类“飞地”多是类似南雄这样,有名无实。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40条”提出,要健全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机制,鼓励采取由园区共建双方成立园区开发股份公司等方式,共同推进园区开发建设;鼓励珠三角合作方在园区一定范围、一定年限内,单独进行开发建设,并享受相关收益。

这种被称作“飞地”概念的出台,为产业转移提供了新的探索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可以进一步协调产业转移园的GDP和税收的归属问题,有专家甚至提出,产业转移园的GDP和税收可归转出方所有。

驱动利益新流向

“从理论上说,企业转出去了还可以分成和GDP共享,会鼓励转出方的积极性,我也赞同这个说法。”吕道宏说。

他坦言,以金融风暴为界线,部分珠三角地区对转移境内企业有着前后不同的两个阶段:在这之前,珠三角比较积极地将一些企业往外转,但金融风暴之后,由于珠三角自身的出口型企业损失很大,再加上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使得企业劳动力成本增加,转移的积极性就降了下来。

“因为原来有这个传统体制,特别是财政体制的分割,使珠三角有些地区不愿意把产业调整出去,但也有些地方,很想把企业转移出去,继续搞土地财政,这是两种不良的倾向。”陈鸿宇认为,“40条”出台后,广东将会对产业转移有更加明确的规定,“一是园区GDP统计、税收收入的分配问题,不会让转出地吃亏;二是哪个企业该不该转移也不是珠三角政府来定,是走是留,由市场来决定。”

为了向入园企业展示自己的服务诚意,增加园区的吸引力,南雄市政府在每一个企业的入口前都竖立了一个蓝底大牌子,上面除了标明了该项目的名称、生产范围、投资额、占地面积等信息,还写明了相关负责领导的名字以及他们的手机号码,从市长、局长,甚至是法院的院长,都在上面留下了“名片”。

“如果客商有问题需要解决,他们可以找管理处,如果是管理处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就可以直接打这个电话找负责的领导,”吕道宏在谈起这些名片的用途时说,“我们是要让每一个官员对项目负责到底。”但吕道宏最为头痛的事并非招商难,缺配套资金才是他主管的产业转移园的最大烦恼。

“现在上面拨下来的专项资金需要地方配套,像我们这样的欠发达地方,财政上捉襟见肘,不配套嘛,这笔钱拿不到,要配套嘛,又没有。所以现在这些投资对于地方是个‘烫手山芋’,很多地方都不敢接。”

他希望,在欠发达地区建工业园,省里能减少配套项目,“全部由省里的资金解决,不需要配套,我们也接受审计监督,你要非发达地区配套20%-30%,这样的项目会要地方的命。”在不久的将来,吕道宏的愿望也许不能完全实现,但随着“40条”具体措施的逐步落实,欠发达地区工业园的配套难问题有望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得以缓解。

“此次‘40条’关于产业转移的最大亮点,是要鼓励珠三角的企业在园区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局部独立地进行建设和管理工作,这是以前没有很明确地提出来的。”陈鸿宇说,“这一条把握得非常准确,通过这个方法,珠三角可以拿出部分经费用作工业园区建设,缓解欠发达地区园区资金建设不足的困窘。”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京东安联财险股权更迭:安联保险拟转让53%股权给子公司,京东持股上升
北京半马调查结果公布,特步就报名失误道歉
疯狂小杨哥不想当网红?减少直播带货场次,首部短剧开拍
联想向AI要增长:六年投资超百亿元,杨元庆能定义AI PC吗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