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开门!”

2010-04-29 03:13:56
来源: 时代在线网

以天然麦秸板为建筑材料,构建起7个相互独立的形似金灿灿麦垛的筒状建筑,各筒之间通过顶部的蓝色透光ETFE膜连成一体。外围有超过1000平方米的开放水域环绕,在营造自然舒适的展馆环境之余还会起到调节展馆区域气温、湿度的作用……

在上海世博会上,命名为“2049”的万科展馆,以零碳排放、不产生建筑垃圾的低碳建筑的姿态呈现出来。万科是这届世博会唯一建有独立展馆的房地产企业,也体现了中国房地产企业在低碳领域的价值主张和宏大构想。这个构想,自从去年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在中国地产企业里纷纷吹响了集结号,而华南地产商则是先行者。

哥本哈根到低碳联盟

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承诺,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要比2005年下降40%-45%,此后中国仿佛一夜之间奔入低碳时代。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房地产行业,恰恰也是碳排放量的重点行业。数据统计显示,房地产建筑行业的能耗占据全球终端消耗的40%以上,而中国每年的新开工建筑面积是世界的一半,并且80%-90%没有达到国际节能标准。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由万科董事长王石、万通董事长冯仑、锋尚国际董事长张在东等企业家组成的中国企业家代表团,发布了一个推动节能减排,旨在保护生态、保护地球家园的联合声明《我们的承诺与希望》。

此后,包括万科、招商、朗诗、金地、恒大、富力、碧桂园、颐和等众多品牌开发商,纷纷将低碳设立为未来房地产开发方向。“低碳社区”、“低碳养生房”、“生态住宅”、甚至“零碳房”等概念,成为房地产项目宣传的核心概念。各式低碳论坛、低碳基金、低碳万里行等活动则让人目不暇接。

2010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属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发布低碳标准体系,在这一权威机构的组织下,众多品牌房地产开发企业签订低碳宣言,并加入低碳联盟。

先行者的探索

随着“低碳”从概念到实质,地产行业的探索也逐渐从模糊走向清晰。

对于房地产项目而言,低碳最直接的影响是对节能新材料、新产品的应用。低碳地产更意味着从规划、建筑至后期管理,整个产业链条的观念和技术调整。作为探索者,华南地产商们早就先试先行了。

招商地产位于番禺市广路钟村飞鹅岭的招商金山谷,是其在广州推出的“绿色社区”代表作,去年获得中国唯一一个“联合国人居最佳范例奖”。

该盘在规划之初就重视低碳设计,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生树木,树比“墅”多是一大特色。建筑上采用多项绿色节能技术,在顶层采用特殊隔热板,别墅均将配送24小时太阳能热水系统。通过各项节能技术的应用,建筑综合节能65%,每日可减少用水需求40%,减少污水排放约80%

“低碳实际是欧盟形成的一个阳谋,而绿色我们觉得是比较合适的。”招商地产营销中心总经理王钻介绍,招商地产从2002年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8年实践,收获颇多,“我们的绿色主张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它应该是不以牺牲人的舒适度为代价,能够形成一个和自然有亲密关系的人的生活方式。”

另一位系统探索低碳的地产企业万科董事长王石的设想是“三步走”。精装修必然是“绿色住宅”的第一步,拟于今年“消灭”毛坯房。第二步是“住宅产业化”在今年达到30%,到2014年可能全部实现产业化生产。第三步是,在住宅产业化基础上开发绿色建筑,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潮汐发电甚至垃圾发电,最大程度地开发替代能源。

上海万科新里程2021号楼是万科首个市场化的工厂化住宅项目,整合了上下游产业链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及监理等环节在内的50多个核心合作伙伴,涉及各种标准200多个。据评估,与未采取节能措施的住宅建筑相比,在正常居住使用过程中,全年可节电63.8万千瓦时,折合标准煤233. 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84吨,节能率超过60%

此外,今年五一推出的颐和高尔夫庄园四期“玖院十八峰”,还首创了“环保定制别墅”。发展商安排国际顶尖的设计师与买家直接沟通,并提供世界顶尖低碳、环保的最新材料的套餐供业主选择。这可谓是在普及环保概念的基础上,将成本控制与消费者本身结合起来,合理实现了商业化。

悬念与风险

虽然很多房地产商开始加入低碳地产的行列,但是以珠三角实际的情况看,市民很多并不买账。因为其实不少楼盘只是借“低碳”概念炒作,打打擦边球而已,目的是借机进一步抬高房价。

招商地产绿色地产研发中心主任林武生指出,市场风险是房地产企业面临的风险之一:“把这些东西做完以后,市场会不会买你的账,还是企业自己来买单?”

另有专家表示,低碳建筑的具体评鉴体系尚未完善之前,大谈低碳住宅毫无意义。据了解,日本在很早前就由政府牵头,深入调研,制定出了一整套减排标准,对住宅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进行了量化,可操作性极强。而在中国标准如何出台至今仍是个悬念。

而新技术的风险也不容乐观。但对此,万科表示,在基地住宅会输出大量的技术,万科住宅产业化的关键节点技术申请了专利,但同行仍可以免费使用。

“节能本来就是全行业的事。在中国,我们希望能避免重复开发。另外,本来就是要全行业规模化地施行才有可能取得高效。”王石表示。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投资亏超8000万元,沃森生物一季度净利大跌逾九成,刚终止一款新冠疫苗研发
北京车展今日开幕!合资自主齐上新,智驾“普及风暴”进行时
《恋与深空》海外上线3个月狂赚超5亿元,苏州跑出一匹游戏“出海黑马”
一季度营收、利润双降!西部证券去年净利润上涨超170%,分红超4亿元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