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斌:隐性资本玩家

2019-08-18 15:14:26
来源: 时代在线

刚过不惑之年的余斌只手掌控着两家上市公司,本应是镜头聚焦的人物,但关于其本人的报道却少之又少,如同身披一件能隐于市的隐形衣。他几乎从未在公众场合上露过面,但传言却称,此人可能会拥有一些上市公司之外的资产,这更让人觉得余斌非常神秘。

然而,这位神秘的老总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资本高手”。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余斌旗下的天誉置业根本无法与万科、富力这些大型地产公司相提并论,但其利用融资平台撬动的资金却远远超乎外界的想象。

时运不济的余斌突遭金融海啸,资本市场受到的冲击,使得天誉置业风雨飘摇,惨遭债主讨债,成也资本,败也资本,对于资本高手余斌而言,似乎有些讽刺意味。

根据不多的资料显示,今年45岁的余斌并不是科班出身,他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而此前曾经从事医生职业,这多少让人感觉有些意外。1990年,余斌离开了广州黄埔区中医院,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面,余斌成为了广州国际信托公司的房地产开发经理。

这似乎成为余斌事业的转折点。1997年余斌开始自己创业,创办了广州市天誉房地产开发公司。而1993年,李思廉与张力刚刚携手挺进地产行业,事实上,就在余斌开始创业的彼时,广东现在几家大型房地产公司也仅仅是刚起步,但天誉公司并没有在业内有很大影响,“广州知名地产品牌”或许正是天誉的真实写照。

随后,2004年,余斌接手香港人人控股,并经过业务收缩后,成功将人人控股改造成为“内房股”,这同样是余斌的一个起点,他从此开始不断利用资本运作,盘大旗下公司。

香港人人控股,这家名字看起来不露锋芒的公司,在余斌接手前,是香港资本市场的疯狂“抽水机”。该公司短短5年时间内就有3次卖壳易手,以发转债、配股等各种名目“抽水”集资共8次,企业本身赚的钱还不及集资来得多。

上世纪末期创立的人人控股多年来年营业额没有超过2000万港元,但从2000年开始的3年每年亏损从来没有少于8000万港元,2003年更是猛亏1亿港元。可最终令人咋舌的是,余斌买壳46%还交付3477万港元。

翻开人人控股的风云史,新闻集团默多克、美国SUN公司、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商、知名的投机客和香港地产商不断地交接,像是上演一场热闹的接力赛,2004年,当时年仅39岁的内地地产新贵余斌作为最后的接棒者也跻身其中。

“当年的人人控股虽然不是香港资本市场上最疯狂的案例,但也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它利用名牌股东的效应,纯粹以一种概念模式在市场上操作。”招商证券(香港)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温天纳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能够在资本市场上借壳发展的企业家一定都是对运作非常熟悉,并且都会有自己的考虑和目标,借机发展壮大,余斌也一定如此。”温天纳虽然并不熟悉余斌本人,但直言余斌“挺不简单”。

随后,余斌将恒大许家印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绿景地产纳入囊中,此时的他,拥有了两家上市公司—香港与内地的两个融资平台,这样的事情对于擅长资本运作的余斌而言,无疑是锦上添花。

但是,事与愿违,绿景地产与天誉置业都遇到了一些麻烦。天誉置业已经到了用旗下资产抵债的地步,绿景地产更是出现亏损,开始筹划重组,余斌的财技突然失灵。

“很普通的一个生意人。”一位与余斌有过接触的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形容这位隐形地产商。

由于业务的往来,他与余斌之间有过两三次不深的接触。而在他的记忆中,余斌有着北方人的外貌,却如同很多南方富商一样低调。短暂的几次交流,也并没有让对方感觉此人有太多的特别之处。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业内人士称,余斌手上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资产与项目。

“余斌只能称作资本市场上的弄潮儿而已,并不能算是资本玩家。”广州地产专家韩世同则向记者表示,天誉置业前期开发的天誉花园和威斯汀酒店项目,应该说是获得了肯定,但余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运营高手,公司以短期贷款去谋求长期投资,这只是投机取巧的做法而已。

确实,从天誉和绿景目前遭遇的困境来看,作为一个资本玩家,余斌不合格。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业绩变脸股盘点|海通发展上市首年净利同比大降七成,五券商在解禁高峰前提前减持套现
监管能见度|IPO严监管进行时:常态化滚动式现场监管,重拳打击违规报价
业绩变脸股盘点|兴业证券IPO保荐怪相:18家企业上市首年业绩下滑,四成企业破发
减持套现观察 | 比依股份抛出千万元回购计划,限售期满大股东频频减持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