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共同体:绝不应由美国主导

2010-03-18 02:38:21
来源: 时代在线网

去年9月日本政权更迭后,新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外交上打出的第一张“变革牌”,就是在联合国大会宣称,日本要努力推动构建“东亚共同体”,强调日本“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即日本“是一个位于亚洲的国家”,“必须把日益显出生机活力的东亚地区确定为日本的基本生存空间”。

东亚共同体这一东亚合作和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词”,人们并不生疏。早在1990年,时任马来西亚总理的马哈蒂尔就曾提出过成立“东亚经济核心组织”(EAEC)的建议,虽然由于美国的反对以及日本和韩国的退缩而悄然“流产”,但其影响仍然持续在东亚乃至整个亚洲徘徊,实际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东亚国家都在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对它有朝一日重新诞生而作出奉献。

21世纪之初,日本前首相小泉也曾提出过建立东亚共同体的主张,但由于他亲美色彩太浓,冷战思维太重,东亚国家几乎无人答理,连昙花一现的声誉也没能得到。现在鸠山提出这一主张,立足点显然已有所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时代变迁的步伐,也反映了日本重新国际定位的某种需要,在国际上引起了普遍关注;当然,也引起了美国的不安,以及日本一些右翼的不满和担心。

少数冷战思维严重的媒体(如日本的《产经新闻》)警告说,一个“不包括美国的共同体是危险的”,认为“日本要在亚洲外交发挥领导力量的大前提是,必须通过日美同盟的互动与协力”,要求日本首相和外相将此“铭刻于心”。

美国必须是核心成员?

这是人们目前最为关心、也是最担心的问题。美国在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有着传统的影响和利益,有些是正面、积极的,有些是负面、消极的。构建“东亚共同体”可以而且应该欢迎美国发挥积极作用。但美国一些主流媒体强调,美国应成为“不可或缺的成员”。奥巴马总统去年11月访问日本时,声称他是“首位心系太平洋的总统”,这本无可非议。1993年,克林顿总统上台后也曾心系亚太。问题是奥巴马接着强调,美国要增强并继续保持在这一极其重要地区的“主导地位”。112,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夏威夷东西方中心发表奥巴马政府对亚太地区的政策性讲话,连续6次强调,美国要继续在这一地区(当然也包括东亚)发挥美国“传统的经济与战略领导作用”或“中心作用”。这与美国最为重视的亚太地区组织APEC“平等伙伴关系”的基本精神背道而驰,也是东亚地区国家和民众难以苟同的。

“东亚共同体”,顾名思义,是东亚地区国家的共同体,岂能由大洋彼岸的美国来“主导”?美国如真有兴趣,准备发挥积极作用,东亚国家是会欢迎的。它完全可以以“东亚共同体+

1之类的形式参与,或者索性成为东亚共同体利益攸关的“对话国”。否则,正像日本外相冈田克也说的,那就说不清楚是什么“共同体”了。难道中国和日本也可以要求成为“北美自由贸易区”或者“欧盟”“不可或缺的成员”,而且要去“主导”吗?按照这一逻辑,俄罗斯岂不更有理由要求成为“东亚共同体”“不可或缺的成员”吗?

同样,构建东亚共同体是否应包括东亚峰会成员中的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东亚峰会是一个“论坛”,本质上是“10+3”(东盟+中日韩)的延伸,也即“10+3+3,而不是什么“10+6”。 10+3”延伸到包括印、澳、新,这既体现了它的开放性,也体现了它合作共赢的战略目标,有利于它的发展和扩大影响。印度是一个很有影响的南亚大国,它的参与连接了南亚一大片;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太平洋地区颇有影响的发达国家,而且连接着大洋彼岸的一大片。但这3个国家都不是东亚地区国家,因此,原则上也只能按照“美国因素”处理,或者欢迎它们参加可能出现的“东亚共同体论坛”,发挥积极合作的作用。

中日应为良马勿为虎

日本方面的保守派,一直把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视为一只“虎”。他们以“冷战思维”之心,度中国“和谐共处”与“合作共赢”之腹。他们自己想当“老虎”称雄,却硬要制造一个“中国虎”。长期以来,他们不断宣传“一山不容二虎”论。最近,他们更是露骨地散布,构建“东亚共同体”日本的“主导权不易落实”,中日“同床异梦”,等等。这是十分有害的,也有悖于时代潮流。中国不是“虎”,也压根儿不想当什么“虎”。笔者2000年在日本冲绳的一次国际会议上曾提出,中日“应为良马勿为虎”的主张,当时会场一片掌声。可见这也是日本的民心所向。

所幸的是,去年日本政权更迭以后,日本新政府开始了外交变革。鸠山及其他的民主党领导人一再宣称,他们要奉行“友爱外交”;日本的基本生存空间在亚洲,要重视和“确立同中韩等亚洲国家的信赖关系”,在东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文明之间发挥“桥梁作用”;加强同中国的战略互惠关系是他们的“历史使命”,日美中三国关系应该是等边的(过去60年,日本一直依仗“21”,即日美对中国),日本不能过于倾向美国,同美国关系应该是“紧密而对等的”,等等。这些政策的宣示虽然可能有一定水分,执行起来也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挫折,但这些政策反映的时代潮流和日本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难以逆转的。

至于“领导权”或“主导权”问题,既要看实力,更要看政策,在共同推进构建“东亚共同体”的实践过程,会自然形成某种形式的“主导”。但从根本上说,“东亚共同体”应该是一个“平等伙伴关系的共同体”。现在就一心想着当头,或争着当头,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有百害而无一利。

构筑自贸区带动一体化

东亚国家的合作和一体化进程,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已滞后很多。但东亚地区形势现在显然比世界其他地区好,这次金融危机受到的冲击相对也比较少一些,存在着很好的发展势头和有利条件。东盟102015年将完成一体化进程;中日韩3国已开启了自身的合作机制,并有了初步的共进目标;中国和东盟10国的自由贸易区协议今年11日已经生效,日韩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协议也将于今后3年相继生效;“10+3”区域内的贸易已经接近它们外贸的60%,高于北美自贸区;金融与货币方面的合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如清迈协议和有关基金的建立)。这一切都为构建“东亚共同体”的第一个战略目标“自由贸易区”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发展条件。如不出现特殊干扰或意外事件,“东亚自贸区”建立将是顺理成章的,只是速度快慢问题。

当然,东亚自贸区也有个“谁是主渠道”的问题。如果仅以实力而论,中日韩经济总量占“10+313个国家的85%。但如从东亚地区合作的历史进程和演变的实际情况,以及各种关系与实际矛盾看,当推东盟为“主渠道”比较实际可行。中日韩不应同东盟攀比摩擦,而应协力同心,推动“合作共赢”。至于“10+3”以外的东亚国家和地区,在构建“东亚共同体”的运作过程中,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参加。

总之,构建“东亚共同体”是一个复杂的艰巨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像鸠山所说的,这是“一项艰巨挑战,但成就伟业非一日之功”。东亚情况既不同于北美自贸区,也不同于欧盟,它有着巨大的多样性,经济、文化、社会制度以及价值观等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差异,有些矛盾是结构性的 。中国领导人说得好:鸠山首相提出建立东亚共同体,显示了日本政府重视东亚区域合作的积极姿态。这一构想符合亚洲一体化进程的大趋势,也是包括中日两国在内本地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构建东亚共同体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立足现实,又要着眼长远。当前最重要的是各国应加强对话沟通,形成共识。这席话把中国对构建“东亚共同体”以及对日本外交“新政”的态度说得再清楚不过了,为中国外交思考和处理构建“东亚共同体”战略指出了方向。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曾任中国驻尼日利亚和哥伦比亚大使,1993年至1998年任APEC要职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北京车展首日:车企大佬互相“串门”,雷军人气爆棚
浙商证券入主之际,国都证券逾4亿股股权挂牌出售!此前多位股东清仓式转让股权
丁世忠力挺,安踏在上海试水新店态,不赚钱也要开
常青产品数量占比过半,腾讯游戏被低估了吗?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