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四大名著,我们超越了什么?

2010-03-11 04:54:31
来源: 时代在线网
今年5月,高希希版的《三国》和李少红版的《红楼梦》将与观众见面。最迟到2011年,张纪中版的《西游记》和鞠觉亮(1983年《射雕英雄传》副导演)版的《水浒传》也将依次登台亮相。自从1998年央视版“四大名著”收官以来,这是华人世界再一次对“四大名著”全景式的呈现,尽管面世时间如此接近有着偶然性,但“新版四大名著”不约而同地投入巨额资金、完全市场化运作、追求电影式视觉,并在名著解读上力求另辟蹊径以吸引当代观众—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的集体亮相是中国电视剧行业整体迈入了全新阶段的必然,也是当下中国电视剧行业真实状况最好的观察标杆。

明朝人冯梦龙提议《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为“四大奇书”,深得明末清初文学大家李渔的认可,便也被当时世人所接受。后来《金瓶梅》被《红楼梦》替代。在上世纪20年代的新文化运动当中,评论家们纷纷给旧小说平反,四大奇书变成了四大名著,站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将华人世界最著名的故事以视觉化呈现,自1924年香港民新影片公司拍摄的梅兰芳《黛玉葬花》开始,从未止息。例如邵氏1961年拍摄了电影版《红楼梦》,此后陆续推出《铁扇公主》、《水浒传》、《水浒传2荡寇志》等等。19611964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片《大闹天宫》在国际上收获颇多荣誉,影视第一枪则源自1982年国庆播放的《西游记》试集《除妖乌鸡国》,从1983年始至1998年终,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联手打造了《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大型电视连续剧集,算得上是四大名著第一次全景式的展现。在这前后,华人世界里或整部、或片段地以电视剧、电影形式呈现四大名著的例子不乏枚举,仅《西游记》一例,从1999年至今,大陆与香港便已有7部电视剧、1部电影面世,连好莱坞都曾不止一次地凑过热闹。

对于人物、故事众多的四大名著,最佳展示载体无疑还是电视连续剧。尽管央视旧版四大名著从未停止过重播,但自2005年开始,一些具有实力的影视公司与地方电视台就已经开始策划、投资新版四大名著,数年间它们一直是媒体和观众的关注焦点,也常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虽然从没有邀约相伴,但它们最终将在前后1年时间内集体与观众见面,并都号称将超越央视旧版,在它们最终接受观众检验之前设问,在四大名著的集体翻拍事件中,我们超越了什么?


新版《红楼梦》剧照

市场:风险之下的无奈之举?

南方电视台除去拥有此次新版四大名著其中三部的播映权外,还是张纪中版《西游记》的投资方之一,2009年,他们向《西游记》剧组注资1800万元。南方电视台总编室副主任华明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大家一窝蜂地翻拍经典名著的背后,其实是在市场风险过大的状况下的保守表现。”

“现在电视剧行业除去普遍浮躁,很多不懂行的人参与玩票之外,找不到题材、找到了不知道如何处理、知道了如何处理编剧又不靠谱、剧本终于出来了但错过发行的最好时机的事情举不胜举。”华明说。在他看来,翻拍无疑是最守成的市场选择,首先是节约创意成本,因为很多绞尽脑汁的创意在市场上屡屡受挫。其次是节约宣传费用,“最差的也能让大家关注新旧版本之间的对比。”但最重要的是,翻拍目的在于占有资源:“经典版虽好,但与自己无关,播一次要给一次钱。翻拍完成后,三部新版海岩剧就成了江苏台的资产,自己播消化成本,往外卖还能赚钱。经典版再好,寿命总是有限。”

正因为日益残酷的电视剧市场,也因为这几大基本利好保证,四大名著的翻拍才前后脚开始,也呈现出类似的市场轨迹,从营销角度观察,翻拍四大名著大多以海选演员、选角风波、剧组“丑闻”、互相骂战、剧照曝光等等新闻抢占娱乐版面,使用当下最为“主流”的口水、负面手段,无一例外地“未拍先红”。

但并不是所有轰轰烈烈开始的翻拍都能成为最后的赢家,《红楼梦》投资方之一的北京华录百纳影视有限公司副总罗立平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说,50集的《红楼梦》成本约为1.18亿元(还不包括动用的各类无形资产),但卖给各地电视台的单集总价仅在150万元左右,“因为很早和电视台签约,当时看来每集的价格都是很高的,现在与其他翻拍四大名著相比就低了些”,罗立平说,“但是我们不能只看眼前,还有海外市场,总体来说收回成本问题不大。”投资1.55亿元,共95集的《三国》则创下了目前国产电视剧的单集最高价与最高总价,导演高希希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了最新的发行情况:“一、二轮播映所有国内电视台加起来是一集260万元。日本也是创纪录的9万美元一集。”

尽管第一轮收益冷暖不一,但在此次四大名著的翻拍过程中站在操盘影视公司背后的地方电视台才是旱涝保收的绝对赢家。例如李少红版《红楼梦》的投资方之一的北方电视台、张纪中版《西游记》的投资方之一的南方电视台等等,腰包与市场欲望日益丰满的地方电视台将触角延伸至产品生产线上,并借助媒体资源推产品,不仅获得更低的播放成本,并将得到更多、更直接的广告收益。“以销定产”的电视剧行业现状遇见电视台稳健的投资策略,在另一方面也压缩了那些更有当代感、更具创意的电视剧的面世机会,而纷纷创下单集价格新高的翻拍四大名著最终在各地电视台的呈现,也许会再次推动“广告插播电视剧”的势头。

技术:超越好莱坞?

“日益升级的制作技术为名著翻拍提供了想象和物质空间,降低了部分市场风险。” 南方电视台总编室副主任华明这样说。在翻拍的四大名著中,张纪中的《西游记》尤其明显。《西游记》出品人、投资方慈文影视老总马中骏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情节上我们绝对忠实原著,最重要的突破点就是特技效果。”投入了近4000万元的《西游记》特技效果在马中骏看来“二十年之内无人能够超越”:“我们一共有9个特技团队,其中有来自好莱坞的、香港的和大陆的,为了保证拍摄效果,我们航拍团队就有5个。”马中骏说:“我们已经超过了好莱坞的电视电影拍摄方式了。例如猪八戒的‘面具’,大陆的团队一直达不到要求,好莱坞的团队过来只是调配了配方比例,就作出了完全不一样的效果,但是也导致每天拍摄都要重新更换‘面具’,成本大量提升。”

无独有偶,《三国》花在特效方面的投入也是将近4000万元,导演高希希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说:“超过好莱坞我不敢说,起码你得先干掉《阿凡达》吧,但是在东南亚《三国》的视觉效果绝对是傲视群雄的,好莱坞很多电视剧其实超过一般电影的视觉,我们就是追求这种高品质的画质。”同样,《红楼梦》为了打造精美布景的花销亦是不菲。

翻拍的四大名著,在视觉特效上超越央视旧版、超越其他投资花费较小的影视版本,应该是可以确信的事实。但这些超越了的视觉特效,遭遇的是已经不能同十数年前视野相提并论的观众们,被好莱坞特效滋养了许久的他们,早已见怪不怪,重现央视《西游记》的些许特技便震撼、风靡全国的时代早已一去不返。

另一方面,央视《西游记》与《西游记续集》之间的故事同样值得借鉴。在《西游记》拍摄初期,制作团队几乎没有三维动画基础、没有“枢像”设备、没有现场“维亚”经验,只是依靠叠化、停机再拍等单一处理手法来表现《西游记》的神话内容,虽然开拍伊始央视引进的最早的ADO特效设备为电视剧视觉方面作出了贡献,但扎实的人物塑造与精彩的故事展现才是征服观众的重点。

视野:当下人看古典名著

清乾隆十八年、十九年曾连续下旨查禁《水浒传》,称“《水浒传》以凶猛为好汉,以悖逆为奇能,跳梁漏网,惩创蔑如。实为教诱犯法之书也。”《三国演义》也曾遭出自名家的严厉批判。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行的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化人对旧小说的评价调门陡升,例如称:“《水浒》一书纯是社会主义”、“倡民主、民权”等等,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对四大名著作出点评与肯定。而在他们前后,各代名家也都有着不同评点,仅一部《红楼梦》,从脂砚斋到胡适,从俞平伯到刘心武,“红学家”们层出不穷。

四大名著早已有之,其中故事更是口口相传。在当下时刻翻拍四大名著,或许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以当下人的视野审视已有的人物与故事,这也是更能打动当下观众的要素。高希希版《三国》的编剧朱苏进,以前曾担任《康熙王朝》和《郑和下西洋》的编剧,也许是因为早期写作战争题材中的自由度不够,到如今的历史题材中他更加大刀阔斧。在《三国》剧本中,原央视版《三国演义》中重要人物刘、关、张退居二线,夯实统一基础的曹操,登基大魏皇帝的曹丕,奠基西晋王朝的司马懿成为了《三国》主线。天下三分,群雄逐鹿,完成一统成为了朱苏进观看三国故事的视角,在这种视角下,常被脸谱化的人物们都拥有了新鲜的、复杂的个性。导演高希希说:“最重要的还是灵魂问题,必须以新的观点、新的价值观来演绎一个新的故事。”

虽然“一直站在观众角度思考问题”,但高希希依旧紧张地等待着“专家拍砖、观众评论”,其实,不仅主创需要站在当下时代重新审视原著,专家与观众们也需要以更宽广的胸怀面对影视剧对于名著的改编与再现。尽管当年央视旷日持久、耗资甚巨的旧版四大名著主要目的是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如今翻拍的四大名著更多是市场环境造成的文化产品,但观众与专家对待翻拍的客观、宽容态度正是时隔十数年之后我们翻拍四大名著能够收获的另一种超越。

(实习生洪玮、刘元鑫对本文亦有帮助)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股价涨幅第一!中信银行年内涨近50%,超10家上市银行获大手笔增持
机器人、机器狗、重卡?李彦宏携AI神器及5000万大奖亮相开发者大会
港股IPO|挚达科技增收不增利,傍上比亚迪仍难解盈利困局
股价异动观察丨股价“抢跑”?天承科技业绩披露前夕股价爆拉12.58%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