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股东起诉 荣智健倒在澳元反弹前夜

2010-01-14 04:00:15
来源: 时代在线网

201015,三名香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HK.0267)的小股东起诉该公司前主席荣智健的案件在香港小额钱债审裁处开庭审理。小股东指控荣智健当时在明知中信泰富亏逾百亿港元外汇累计期权(Accumulator)的情况下,仍然发出集团财务状况没有恶化的声明,有误导投资者之嫌,向荣智健追讨损失。荣智健本人当天没有出庭。

该案件的开庭审理,令被“四叔”李兆基形容为“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中信泰富前主席荣智健,在去年4月因“澳元门”事件黯然下台、沉寂数月后再次成为焦点。

荣智健下台后,中信泰富的股价,亦随着管理层的更替及金融海啸的消退,逐步收复失地。

在三名小股东起诉荣智健索赔案开庭当天的15,中信泰富股价随大市升近2.5%,至21港元,与爆出巨亏事件后股价跌破7元水平相比,至今已反弹了3倍有余。

更可叹的是,从2009年以来,美元指数不断创新低,澳元走出了强劲的反弹,势头直逼2008年高点。有分析人士指出,假如当时中信泰富有足够的资金补仓,并一直持有至现在的话,可能今日中信泰富就算要蚀钱,也不会造成致命损失。

荣智健可谓倒在了澳元反弹的前夜。

涉嫌串谋欺诈

20081020,中信泰富突然发出盈利警告,指出为了减低澳洲西澳大利亚州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集团与汇丰及法国巴黎银行,签订多份“累计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外汇累计期权Accumulator),但后因澳元大跌而亏损逾150亿港元,预计全年业绩将录得亏损。翌日,中信泰富在香港股价暴跌55.1%,收市报6.52港元,跌至18年前的水平,创下1990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市值亦缩至144亿港元。

后来曝光的数据披露,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西部经营一个铁矿,需要以澳元购买设备和供应品。2007年,中信泰富为这一铁矿石项目,与包括渣打银行、花旗银行等在内的13家银行,签订24款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但2008年澳元大跌60%以上,导致已变现及未变现亏损总额达到近150亿港元,令中信泰富陷入巨额亏损。

主席荣智健对外表态称,外汇公司外汇合约产生的巨额亏损他“事前毫不知情”,是财务部门绕过他所做的决定,外界对这解释并不认同,而后荣智健在财务部门任职的女儿荣明方被免职。随后,“澳元门”事件不断发酵,荣智健的麻烦接踵而至。

20091021,香港有立法会议员向传媒透露,中信泰富早于97已获悉公司因杠杆外汇买卖合约导致巨额亏损,但董事局一直未向公众披露,直到一个半月后,公司市值损失过半时才作公布。而中信泰富股价持续暴跌,荣智健赴京求援。直至同年113,母公司中信集团将向中信泰富注资15亿美元,将中信泰富挽救于既倒。最终中信泰富以亏损91.55亿港元的代价结束了这场诡异的投机。

然而,中信泰富炒汇巨亏事件并未就此平息。200912,香港证监局确认对中信泰富展开正式调查,共涉及公司17名董事高管。更有消息传出,事件涉嫌虚假陈述、串谋欺诈。中信泰富巨额亏损的消息可能早于公告提前透露,而事先获取信息的内幕人士提前沽空,获取暴利。

一战亏百亿创红筹之最

目前,外人还不能准确描述中信泰富买入外汇金融衍生产品的详细经过。但有香港学者说,为了对冲投资这一涉及16亿澳元矿业项目的外汇风险,中信泰富购买澳元的累计外汇期权合约,做了一笔外汇衍生品的投资。在这次投资上,中信泰富实际上最终持有90亿澳元,炒汇金额比实际矿业投资额高出4倍多。公司与香港数家银行签订了金额巨大的澳元杠杆式远期合约,与欧元兑美元、澳元兑美元汇率挂钩,实际上是做空美元、做多澳元。由于澳元大幅跳水、持续贬值,跌破锁定汇价而严重亏损。

中信泰富犯下投资领域的低级错误,衍生产品条款很不平等,其中包括澳元和欧元两个货币,最终是以币值较低的一个币种结算,这使得他们的风险无法得到控制。如果澳元汇率不能升到公司与银行事先约定的水平,中信泰富必须定期购入大笔澳元,直到澳元汇率上升到某个水平为止。20089月,中信泰富似乎察觉到合约的风险所在,于是中止部分合约,实时损失8亿港元。而按照当时澳元兑美元的汇率计算,中信泰富手上尚未中止的合约,账面损失高达近150亿港元。中信泰富玩的外汇Accumulator,这种行内人又戏称为“I kill you later(我迟些杀你)”的东西,用香港人的话说,是“赢粒糖输间厂”,一夜蚀了一百多亿元,创下香港红筹公司有史以来之最。

 一场金融海啸,加上一场豪赌,让荣智健“损手烂脚”。

200948,在中信泰富炒汇丑闻曝光之后的第五个月,中信泰富正式对外发布公告称,公司主席荣智健、总经理范鸿龄辞职,即日生效,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常振明接任主席和总经理一职。

荣智健在辞职信中说:“香港商业罪案调查科43发布搜查令,要求公司及其董事提供数据,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面对这个现实,相信退位让贤对公司最为有利。”他以辞职方式对中信泰富董事会说再见。

大亨玩澳元 同人唔同命

作为荣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中信集团的大佬,荣智健毅然离开耕耘20年的中信泰富这似乎昭示着荣氏家族光环开始陨落,虽然目前荣的三名子女仍在中信泰富任职。而令他最痛的或许是,百年的荣氏家族商界王朝的神话,在他手中幻灭。

更可叹的是,从2009年以来,美元指数不断创新低,澳元走出了强劲的反弹,势头直逼2008年高点。有分析人士指出,假如当时中信泰富有足够的资金补仓,并一直持有至现在的话,可能今日中信泰富就算要蚀钱,也不会造成致命损失。而与荣智健一样看好澳元、从2007年开始便一直买入澳元长渣(持有)及投资的恒基地产(00012)主席李兆基,其间也损过手,但四叔仍一直坚持持有。时至今日雨过天晴,澳元汇价节节上升,四叔亦有望收复失地。

而中信泰富的股价,亦随着管理层的更替及金融海啸的消退,逐步收复失地。在三名小股东起诉荣智健索赔案开庭当天的15,中信泰富股价随大市升近2.5%,至21港元,与爆出巨亏事件后股价跌破7元水平相比,至今已反弹了3倍有余。荣智健可谓倒在了澳元反弹的前夜。

 

 

投资折翼 早有前科

因投资外汇期权合约(Accumulator)失利,惨蚀150多亿港元的中信泰富前主席荣智健,其投资折翼其实早有前科。在12年前的九七年亚洲金融风暴中,亦曾因炒股票损失61亿港元,当年幸获北京总公司相助,方得以渡过难关。

1996年,荣智健向汇丰银行借入大笔资金,认购2.91亿中信泰富股份。之后因为香港中信和北京中信分家,加上1997年金融危机席卷亚洲,中信泰富股价不到一年内由53元高位,跌至1998613.2港元的低点,荣智健手头的股票市值约下跌至60亿港元,中信抵押在银行的股票险遭“斩仓”,他授予第三者的场外认股期权也不断遭人行使,荣智健财政不稳的传闻四起,一度面临破产的境地。

面对火烧眼眉,当年荣智健亦急急赴京求援。关键时刻,北京出手动用19亿现金扫货,购入中信泰富股份,令其股价大幅回升三成。199612月,北京中信同意以25%的折让价,即每股33元,配售3.3亿股中信泰富,给以荣氏为首的管理层,其中2.91亿股由荣智健独得,助其渡过难关。到1999年荣智健个人持有的中信泰富股票已经达18.75%(3.8亿股),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第一大股东一直为北京中信),荣智健的个人财富上升至177亿港元。

不过荣智健当年曾经矢口否认向母公司求助,事件的来龙去脉,后来乃由当时担任母公司中信集团董事长王军的口中,才了解事件始末。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龙湖集团“造血能力”强劲:经营性业务优化盈利结构,有息负债降154亿
黄光裕仍在自救,国美零售2023年亏损100亿元,拟成立新国美电器
偏离主业还是打辅助?中国信达2023年不良资产结构大调整,金融业务占比上升
近10年重大创新!隆基绿能发布新硅片产品,“卷”技术破局光伏硅片价格战?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