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中国水塔”

2019-08-14 16:32:13
来源: 时代在线

开车的时候杨勇就喜欢听广播并到处张望,一遍一遍重复着相同的内容也不感厌烦。再过一个月他就满50岁了,到时候他应该已经回到了成都的家。已经50岁了,他这样的人历尽千辛万苦,对国家发展有没有意义?这个问题至今还在困扰着他。

“为中国找水——西北干旱区水资源考察”是他2006年开始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独立调查”暨工程规划区和调水源区考察后的第三次考察。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水利建设工程。

杨勇想通过自己的调查,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提出独立的意见。杨勇2006-2007年夏冬两季的考察路线是:大渡河、雅砻江干支流西线调水规划坝址库区及河源区、通天河及其主要支流、长江南源当曲、正源沱沱河、北源楚玛尔河、黄河源区、可可西里内流区和昆仑山东段干旱区,考察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考察行程5万余公里,已顺利完成。

根据杨勇的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对长江三源(当曲、楚玛尔河及沱沱河)还没有开展过较为深入的科学考察和纵深课题的研究。“有些调查结论不能让人满意,有些更是空白!”因此,他感到需要有人去实地考察长江源区和调水河流源区的情况。仅对南水北调西线的科考从2005年开始准备,至今进行了5年。他对长江流域的科考已经积攒了23年的一线资料。

“西线”危情

,考察队在兰州修车,杨勇盘着双腿坐在凳子上,香烟一根接着一根,他开始总结三次考察的一些初步认识:冰封期无水可调,并有可能引发冰灾、草原病虫害、调水源区冰川退缩,雪线升高、水系演变、沙化、工程规划区地质风险,生态人文社会影响以及以矿产资源、水电开发、旅游开发齐头并进的区域发展态势,均成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最大的制约因素。同时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关键生态系统维系等也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不得不面对的严峻挑战。

杨勇对科考的小结总会用“可能会”、“我们预计”这些词来做结论的开头,即使他内心深处已经很肯定。“看到什么、发现什么,就说什么。”

2007年的大年初一,他们砸冰铲雪翻过了海拔接近的通天河烟章挂雪山口,铺天盖地的雪片在狂风中肆意飞旋,天地间白茫茫一片,没有了参照物,掩盖了一切行迹,杨勇一行迷失了方向。一直到傍晚,仍未能解脱困境,天彻底黑后,不得不在一条不知名的河床冰面上扎营。在高原上已经两天没见到水了,大家口渴难忍。在刺骨的寒风中队员拿着锅碗瓢盆四处奔走,寻找干净的雪。挖来的雪中有一半是黄沙,别无选择的他们将水煮开饮用。然后在寒冷中,啃着方便面。

沿途,他们见到的水电站大都因为冰冻无法发电,有些地方的冰厚达到,因此在漫长的冬季,这里无电可用。

杨勇认为,由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的调水河流均处于以上的高寒地段,没有开展过冬季冰情的多年连续观测,也没有经过大型水利设施的冬季凌讯冰情检验。

1961年,黄河上游因新建大坝等各种原因,发生了大冰灾,最长冰块长达。因此,杨勇根据冬季考察所见到的这些河流的冰情、凌情和黄河上游已建大型水库河段的情况,认为西线调水枢纽规划还要比黄河上游已建库区海拔还要高许多,水文条件将更为复杂,河流冰情可能会更为严重、复杂;同时,调水入黄河后随着水文条件的改变和水量的增加,黄河凌讯情势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冰封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需要调查论证的重要问题。”

在色达县大则乡求宿时,杨勇遇到色达县然充乡副乡长夏成军。夏成军告诉杨勇,由于大则乡的牧民平时用水都直接从小河中提取,当地流传着的包虫病就可能是从水中传染给人的。在雅砻江上游的石渠县,他们沿途看到了不少藏狗和其它牲畜的尸体,也看到了预防包虫病的宣传和告示。到了冬季这一现象更加严重,因为冬季的冰封断流,只能靠砸冰取水的牧民长时间饮用这种长期没有流动的水。包虫病被当地称为高原癌症,据说比高原鼠疫还可怕。在乡卫生所陈列的包虫病资料图片令杨勇尤为吃惊。

据称国家卫生部门已派人进行调查和临床诊断,但到目前为止却还没有找到致病原因和治疗办法。只能做些预防宣传工作,当地政府正在逐步建设高原饮水工程,宣传人畜饮水分离、注意饮水水源选取等措施。

西线调水蓄水成库后,来自于腐质泥沼湿地和掺杂着牲口粪便的水源入库后,小流量替换慢的大库容调水水库自净能力会大大降低,水质会进一步恶化,调水会不会导致这些病源扩散传播呢?杨勇这么想。

他坚持最终结论还要待科考结束后,在室内做实验和研究后得出。“不谨慎的结论会被同行耻笑。”

消退的冰川

杨勇曾于19866月来过姜古迪如冰川,与20年前的冰川照片对比,他发现江源冰川经历了巨变。格拉丹东雪山以东的上千里绵绵唐古拉山脉南北两翼,还分布着众多规模不等的现代冰川,分别发源了长江南源当曲水系的旦曲、前庭曲、鄂阿玛那草曲、扠吾曲等。在南部和东段支脉,发育了怒江、澜沧江这两条著名的国际河流。而这些冰川和河流正在经历着加速演变。

一是冰川退缩了200

,这与青藏高原冰川总体退缩的演变趋势是一致的。

二是姜古迪如北支冰川的冰舌前沿由20年前的细锥状,变化为冰舌前沿部分的细长段已经完全消失。目前呈圆弧形的宽阔高大冰墙状,冰融水从冰墙裂缝和冰洞中散乱渗涌而出。然后汇流成溪,形成长江最初的水流。

三是冰舌前段原来与冰川分离的残留冰塔林和孤冰峰,现在已经基本见不到,说明近年来冰川的融化较强盛并且消融速度很快。

四是冰川前沿河床加宽,冰碛物被剥离推平,冰碛堆积物很少堆积成丘。在纳钦曲20余公里源流段及两侧山谷型冰川支流和切苏美曲河床两岸,同样看到数十条规模较大的冰川型泥石流和冰碛石满布的河床。

这一系列现象表明了全球气候变暖在江源冰川分布地区反应明显。这次考察队驱车经过当曲下游的巴绒狼纳山山下,看到当曲河水在今年干旱年份水量大减,两岸草地稀疏,成柱状的小龙卷风卷起一阵阵沙尘。

杨勇预测:长江源冰川的加剧退缩可能会导致“中国水塔”的坍塌,改变江源水系的分布格局,甚至失去源区河流水源的补给条件,使源区自然环境演变向时令河—内流河—荒漠化—沙漠化过程发展,最终形成与可可西里荒漠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罗布泊荒漠戈壁相连的内陆干旱区和沙漠带。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为了解决黄河中上游干旱地区的缺水。而杨勇认为黄河缺水断流的根本原因在于近几十年来的气候生态持续恶化和现今不合理的过量索取水资源,如果让这一现象持续下去,从长江水系调水也只不过是杯水车薪,是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据有关资料,如果黄河上游努力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使用,并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有农业体系,增强节水意识等,至少可节水120亿立方米,这几乎接近西线调水总量。

“在祁连山冰川、新疆的几大冰川水源地等地,都能看到矿藏的开发,力度很大,矿产资源开发延伸的洗选、冶炼加工对水资源的矛盾的加剧更是触目惊心。比如对祁连山的开发已经到了核心保护源区。”如何才是缓解黄河上游缺水的根本出路,杨勇说这个结论不好下,但是目前各方已经有了“缺水”的共识,这说明解决问题的机会还是有的。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发现新质好公司|“中字头+低空经济”双重加持,新质生产力代表中信海直16天9板!
聚焦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推出“交融科创计划”
哈啤被检出呕吐毒素?线上官方店已未见相应产品销售
汽车屏幕越来越大,车头放个“大彩电”真的那么香吗?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