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视剧:潜伏之后的再出击

2009-12-24 05:29:53
来源: 时代在线网

12月中旬的广州冬意正浓,“2009南方盛典影视颁奖典礼”上却是一片春暖。回到娘家的《潜伏》剧组再次成为了最大赢家,获得年度新人奖、年度最佳女主角、年度表演艺术贡献奖、年度最佳编剧奖、年度电视剧品牌奖五项大奖,《潜伏》的导演兼编剧姜伟三次上台,却还对没有获得最佳导演奖而“耿耿于怀”。舞台背后的采访室里,刚获得最佳女主角的《潜伏》主演姚晨说,在南方盛典上获奖,就像是被自己家人肯定。

2008年以黑马姿态出现,一路红火到2009年的《潜伏》,在不同观察者的眼中有来自不同角度的惊喜,有人看到了像姚晨这样的个性女星,有人看到了谍战剧题材的热度,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李京盛司长则这样点评道:《潜伏》是中国电视剧在经过这么多年来的整体发展,总结成功和失败的教训等等各方面的基础之上诞生的,它代表的是一种电视剧创作的总体趋势。也许更因为《潜伏》在这种观察高度下的成功,在“2009年南方盛典影视颁奖典礼”上,南方电视台将百万大奖给予了《潜伏》项目组。

曾经风光的“广产剧”

1989年的9月底,许多人的生活习惯悄然发生变化—吃完晚饭后,人们都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剧。当年《公关小姐》在珠江频道黄金时段的首播日收视率高达90.99%,远远超过了此前创收视纪录的香港电视剧《流氓大亨》。“广产剧”在港剧的包围中成功突围。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广东影视圈曾经深刻影响着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从《公关小姐》、《外来妹》、《情满珠江》到《英雄无悔》和《和平年代》,它们先后把“飞天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收入囊中,更是成为了全国电视剧观众的精神食粮。《外来妹》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时,“饭后看广产剧”,已成了那个时期的全民习惯,也是现在留给我们的全民记忆。

在那个时代,反映广东地区改革开放、新人新事、价值冲突和社会问题的故事吸引着全国观众。南方电视台总编室副主任华明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其实那时的‘广产剧’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广东题材电视剧’。”这些“广东题材”在特殊的发展年代中仿佛取之不尽,也烙下广东省的“文化工程”中对当下题材持续关注的烙印,但随着全国改革不断深入、各省份对文化产业开始着力、民营影视制作蓬勃发展,“广东题材”开始逐步衰弱,失去关注度—尽管关注当下社会生活与矛盾的电视剧依旧受到全国观众热捧,例如近年来的《奋斗》、《蜗居》等,但在这个范畴内,曾经创下辉煌的“广东题材”的身影业已模糊。

南方电视台“为剧狂”

 2009南方盛典影视颁奖典礼”的主题是“我为剧狂”,这个“我”既代表着千千万万南方的电视剧观众,也指南方电视台自己。

回首8年前,南方电视台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省级电视台成立,“既有兵强马壮的境内同行,更有在广东合法落地的实力强大的香港及境外电视台。”在电视剧方面,不仅面对地位被动、适合广东播出剧目有限的问题,还直接处于广东本地三家卫视、四个购片机构的竞争格局之中。

竞争永远都要寻求差异。华明对时代周报记者这样解释南方电视台的“差异化”:“最大的差异是我们在项目的源头介入,核心竞争力则是我们团队对项目的判断力。”

这一点在《亮剑》上得到了证明。2001年,南方电视台在开台之初就购买了都梁的小说《亮剑》的电视剧改编权:“然而当时的南方台无论在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还是节目经费、运营经验诸多方面都不占优势,缺资金缺运营人才缺市场经验,不具备实力,只能以改编权作为投入,将投资制作拍摄交予合作方海润公司。直到四年之后的2005年,《亮剑》才由北京的海润影视公司拍摄完成。”

虽然《亮剑》的火爆证明了南方电视台的判断准确,但知道《亮剑》与南方电视台渊源的人寥寥无几,这对品牌建设并没有太大作用。“尽管如此,这也是南方台介入电视剧生产的第一次”华明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遇到好的项目,必然会有很多的经验和教训,也许因为我们台比较愿意去承担风险,所以才有今天的局面。潜伏就是按照艺术和市场的规律来做的事。”

《潜伏》并不是横空出世。《亮剑》之后,南方电视台有一个能量积蓄期。这个时期的作品包括《51号兵站》、《西安事变》、《楚留香传奇》、《A计划》、《柳叶刀》、《生死桥》等。华明以 51号兵站》举例说:“2006年,也就是《潜伏》诞生的两年前,我们就参与了电视剧《51号兵站》的运作。当时我们认为,涉案剧因为政策面影响大规模退出市场,红色谍战、地下斗争题材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必然迅速崛起,并且在未来两到三年内会成为市场的题材的一个主流。就《51号兵站》来说,这部红色经典品牌影响力和改编的空间都很大。”最后,《51号兵站》获得了2007年南方台收视冠军,在CCTV-1播出后被认为是红色经典改编剧目最成 功的一部。

同《51号兵站》一样,《潜伏》同样按照“从源头入手”的原则,得益于南方电视台较高成功率的市场判断,最终以较小的成本投资获得了极大的社会反响,从“白玉兰奖”到“飞天奖”和 “五个一工程”奖,带着广产剧标签的《潜伏》基本上囊括了2008年度、2009年度各项电视剧的大奖。南方电视台副台长余瑞金对记者说:“《潜伏》的影响不仅仅只在影视圈,我们自己认为它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共文化现象,也成为一种传播现象,同时也成为了广东优秀文化品牌的代表之一。”

还能有多少《潜伏》

 《潜伏》的成功,到底是强劲的冲锋号角,还是一个历史的偶然,周建平给时代周报记者打了一个比方:广东电视剧生产如同一群人在踢足球,球队具备了猛攻的能力,但能不能踢进球,还要看时机,包括整体的配合。

“南方电视台找到了市场的契合点,一直压着球门来踢足球,按这样的团队、这样的作风,总会踢进去。”周建平说,“南方电视台有了整合的经验和初露锋芒的创意,但是这种团队在广东太少。在策划上面,广东呼唤高手。”

“实践使我们意识到,在所有的影视剧项目运作的要素当中,最重要的是剧本价值判断和题材积累,这是核心资源中的核心。而人才、模式和经验的积累,将成为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余瑞金在《从〈亮剑〉到〈潜伏〉—南方电视发展战略背景下的品牌打造及内容产业拓展》一文中这样写道。

而华明则对时代周报记者强调,南方电视台本身作为媒体,一方面当然要关注作品的社会导向和价值意义,但在另一方面,一定要研究它在市场、观众层面上的反应。这和23年前,广东电视台10人考察队从香港取回来的经道理是一样的:“他们(香港电视台)是研究了香港观众,他们是真正尊观众为上帝的,他们是迎合观众的口味来制作电视剧的。”时任广东电视台电视剧部主任的张木桂如此说道。

 “合作”也是延续成功的法宝之一,在15分钟的采访中,华明提到这个词多达11次。“在前期介入项目之后,包括制作发行都是对外合作的。现在总局提倡制播分离,而且提倡国有的电视机构在年底必须改制。其实南方台一开始就是这样做的。在《潜伏》之前,我们一直都是前期介入,对外合作的方式。”华明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所谓合作就是双方互补。对方需要资金和播出平台,我们在制作和发行上是弱项,就可以在互补的前提下去合作。”

尽管坚持前期介入和合作互补的特点,但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依然存在。在羊城晚报副总编辑周建平看来,这些年描写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的作品流于形式,浮在表层,缺乏审美表现力和感染力。有的为了响应某些节庆,为了评奖,抢占题材,匆匆上马,出现“跟风”、“随大流”的现象。运作机制滞后。与先进省市相比,广东电视剧创作生产体制及评价、激励机制、媒体文艺宣传策划仍有差距。“相对沉寂时期的那些问题依然存在,”周建平说,“相对而言,广东民营制作公司运作灵活度,市场敏锐度上都还值得研究和借鉴。”

 “《潜伏》的成功经验是可以复制的,南方台对外合作的模式也是可以复制的。”华明这样说道,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期待。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接替蔡嵩松半年后,诺安基金刘慧影业绩出现分化
上海家化潘秋生:和市场赛跑,让改革说话
直击胰岛素集采接续开标:13家企业全部中标,甘李药业称结果符合预期
产能过剩叠加价格战,锂电负极企业钱难赚,货难出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