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策展人眼中的双年展关键词

2009-12-10 03:19:07
来源: 时代在线网

市民中心:

政治背景的去政治化

时代周报:为什么会选在市民广场这样一个市政府的所在地?

欧宁:我喜欢它的政治含义。深圳的市民广场就在市民中心前面,市民中心是市政府的办公室,是市政府的办公空间,而我喜欢“市民中心”这个概念。他们为什么命名为“市民中心”呢?因为政府就应该是给市民老百姓办实事的,政府办公的地方就是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的地方,就是市民中心。

但是实际上这也是个美好的愿望,要做到这点需要许多制度上的配合。本来市民中心和市民广场的规划就带有理想主义色彩,但建好之后没有人去用。所以从这点来讲,我觉得规划师,或者是建筑师,他们真的很无力。所以我很想通过这样一个双年展,来激活这个市民广场。

全民:

艺术与公众的对等

时代周报:这次的主题是城市动员,也是说从精英到平民,你也强调这一届与往届相区别的大众化,这个意识是怎么落地的?

欧宁:动员这个词,在上世纪70年代“文革”期间,带给我们很坏的回忆。因为以前的老百姓在传统的政治模式里是没有主体性的。但是今天出现了一种新的政治模型,就是公民政治的模型,老百姓参与公共事务,不再是因为国家动员,而是因为权利意识的上升,他们要维护自己的权利,所以参与到公共事务里去。所以我希望赋予“动员”一个新的含义,这个动员指的是公民动员,动员更多的公民参与社会事务。

我并不把普通人看成是普通人。传统的展览都把观众看做是需要教育的群体,我不认同。我觉得普通人有很强大的创意能力,人人都可以当艺术家,艺术不是属于小撮人的。在这种观念下,我不认为普通老百姓和展览有什么冲突,老百姓参观展览时有什么看不懂的可以大声说出来,不要以为艺术就是高高在上的。普通人有权利批评,不要怕别人说自己没文化。

我们准备的建筑电影选择露天播放,也是出于这么一个考虑。就是要创造一个市民公共生活的感觉,要有一种仪式感,用16毫米胶片放,那个转动的声音都可以创造出一种仪式感,而且在广场上。

双城:

依然是个遗憾

时代周报:在此次双年展开幕之前,建筑师、香港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朱涛,在其博客上提出:深圳和香港联合举办双城双年展,其本意在于通过两城互动来相互交流,而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反而越来越趋向于呈现为两个独立的展览,只不过偶然地凑在同一个时间开幕罢了。在双年展的新闻发布会上,同样有外国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深圳的展览和香港的有哪些联系?

这是第二届深港“双城展”,一个真正的双城展如朱涛所说,或许应该具有更多的互动和交流,而香港此次只是在九龙西展出了一些建筑作品,深圳这边我们也不知道香港的展览情况,似乎形式大于实际。

欧宁:我本来是想用一个策展团队来领导两个城市,但香港那边不同意,也想要叫“香港、深圳双年展”,但今年,我们至少做到了香港深圳共用一个展览主题—城市动员。而且开幕时间挨得也比较近。

香港的策展预算不够,大概有600万港元,200万就给了版报,香港那边分给每个策展人只有一万块的预算,所以他们的作品都很小,不像我们这些很大。他们的展览还是传统的建筑展览模式,这跟预算很有关系。而且他们花的时间比较短,我花了一年多,他们可能是半年。所以在这么有限的时间内,我觉得MALISA YOU(香港方面策展人)已经做得不错了。

创意:

有待更加国际化

时代周报:深圳一直在力求打造“设计之都”,也在和其他城市争夺“创意城市”的头衔,你觉得提出的设计之都、创意城市,包括现在双年展的落地,这个城市有没有足够的容量去承载?

欧宁:我觉得是有的,但还需要一点时间。其实深圳在国际化方面是做得不够的,当双年展或其他活动邀请更多国外的人来深圳展出作品,或为深圳设计一些东西,而我们发现深圳有很多国际设计的时候,我们才敢说深圳是设计之都,否则只是一厢情愿。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北京车展首日:车企大佬互相“串门”,雷军人气爆棚
浙商证券入主之际,国都证券逾4亿股股权挂牌出售!此前多位股东清仓式转让股权
守本固源老酒战略,锚定长期发展价值,舍得酒业一季度营收21.05亿元
丁世忠力挺,安踏在上海试水新店态,不赚钱也要开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