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网民问政与开明执政比翼齐飞

2009-11-05 14:13:29
来源: 时代在线网

日前,广东首届网民论坛开幕。平日在网上“吹水”、“拍砖”的“大虾”们,不再是“单兵作战”,他们在论坛中找到了一个常态化的聚集平台。主办方表示,此后每月都将组织一次拍砖会,意在聚合网络问政的智慧,激发民众参政热情,借网民之力推动广东发展。

中国经济渐强,利益格局也日趋复杂,社会思潮异常活跃。网民论坛,一个广纳民意、顾及不同层面公共利益的网络平台,被视为公众问政的新路子。网络即社会,网友即公民,从某种意义上说两者并无本质区分,只是借用网络渠道,开掘另一条通往公民社会之路。“线下”社会,公民参与政治的渠道有限,人大与政协的参政作用还未充分扩展,操作上虽有极大空间,但成熟还需时日。“线上”社会,公民参政虽说还未有建制,但也无禁锢,大有可为。网民论坛,因其身处政府与网络的宽广天地间,若能汇集网络民意,上达于当政者,则将成为“线上”社会尝试构建公民参政渠道的先行者。

公共领域,“意见领袖”木秀于林;网络世界,网友谏言风起云涌。两者共同构建出政府之外的民间智慧。“意见领袖”因其精英身份,比一般公民占有更多的资源与渠道,传播平台更宽泛,但观点仍不易获当局采纳。一般网民,只能借网络疾声呐喊,难有振臂一呼之景象,其才智往往淹没于数码海洋之中。网民论坛,首次以制度和组织形态出现,将得到官方认可的网络名人网聚旗下,走出了“领军网意”的第一步。

这一步,是多么不容易。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在物质层面高歌猛进,但教育弱化、观念未有突破,政府决策和政策制定仍有透明化和科学化的空间,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网络充斥流言和喧哗,一时间“网民猛于虎”,网民与政府的对立情形时有发生。尤其是涉及事关民生的重大公共政策制定,网络呼声与政府决策之间的巨大裂痕,尚无完善的机制来进行有效沟通和弥合。某些事件的“完美结局”,也只能作为偶发,而不具可复制性。此种情势之下,网民论坛或可作为一种补益,在重大公共事件的解决上做出制度化的尝试。

公共政策涉及公权机构和公众利益,双方立场通常不易调和,网民论坛有空间作为缓冲地带,探索制度化的可能性。中国社会因 “责任缺位”, 执行部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没决定权,也无渠道可直接对接,因之政府易于成为矛之所指,小事大事都要找书记。“线下”社会的制度痼疾可能难以迅速消除,但“线上”社会尚是白纸一张,网民论坛能不能做成公民网络参政的模本,须看政府和网民双方的诚意。

都说中国民众爱骂娘。何也?或是劝谏了几千年,得出的惨痛教训,不如骂娘泄愤。中国的网络社会也常常处于无序化,容易被激进情绪所主导。当政者对此应予一定限度的宽容,在制度安排上给出一个宣泄的渠道,并对民意做适当疏导。而问政者,也需提升参与公民政治的素养,既不依附权势也不随口骂娘,术业有专攻,提案有智慧。最重要的是,当政者要以更加开明的姿态,广纳民间智慧,从制度上保证每一个呼声都能得到有效回应。政府的重大决策,不经网络问政不落槌,没有民意基础不推行,绝不能漠视网民的反对呼声。只有如此,方能舒缓民间对施政的不满,方能吸引有质有量的较高层次问政者,方能提高网络问政的整体水平。

然而,网民论坛只是一次由民间推动的善意举措,政府尚未有制度安排,也无职能部门参与其中。一个人的独角戏,难以长久,若有政府回应,则不负网友一腔热情,这场戏也就不会白唱一回了。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京东安联财险股权更迭:安联保险拟转让53%股权给子公司,京东持股上升
北京半马调查结果公布,特步就报名失误道歉
疯狂小杨哥不想当网红?减少直播带货场次,首部短剧开拍
联想向AI要增长:六年投资超百亿元,杨元庆能定义AI PC吗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