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斯基的战争

2009-10-15 04:44:24
来源: 时代在线网
这本应是个“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故事—逃亡31年的强奸犯在76岁高龄时被绳之以法—可等来的却不是欢呼正义,以法国、波兰政府为首,包括马丁.斯科塞斯、阿莫多瓦、王家卫在内的数百位名人联名要求释放罪犯,甚至当年的受害者也呼吁美国洛杉矶司法当局网开一面。包括州长施瓦辛格在内的人震惊了:人们为什么要包庇一个强奸犯?”因为他是罗曼.波兰斯基。

2009927,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踏上瑞士苏黎世机场,前来领取苏黎世电影节终身成就奖的他面对的是一副手铐,由此牵出31年前的旧账和一场保卫波兰斯基的战争。

 时至今日,有关那桩强奸13岁幼女案的“阴谋论”仍甚嚣尘上,如果时间太久,人们忘了当时波兰斯基对自己所犯罪行供认不讳,也应该看看199912月他接受《Esquire》杂志采访时的话:“这里没有针对我的阴谋,也没有什么圈套,我知道我做错了,比克林顿错得还厉害。”

“超现实主义”强奸案

1977年,波兰斯基应法国版《Vogue》杂志邀请拍摄照片,他选用了13岁的女孩萨曼莎.盖里,波兰斯基向萨曼莎的妈妈保证“会让姑娘穿得严严实实”,可第一天拍摄衣服就被褪到了腰上。等第二次拍摄时,波兰斯基开着租来的梅赛德斯-奔驰,把萨曼莎带到好友演员杰克.尼克尔森家里,在灌了几杯香槟和药片后,与萨曼莎发生了性关系,波兰斯基在自传里为自己辩解:“我们是两厢情愿,她的身体发育成熟,看上去有20多岁,而且在性观念上极其开放。”

好莱坞里导演与女演员间说不清的潜规则,一旦被较真的法律盯上,就是实实在在的“罪行”,与13岁女孩发生性关系,在清教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美国是不可饶恕的,更何况波兰斯基的东欧背景、电影中的邪恶趣味、生活里放荡作风,都使得他成为媒体大众眼里的“恶魔”。翻开1977年的媒体报道,“强奸、口交、鸡奸、引诱未成年人使用毒品”等真真假假的罪名流传广泛,受害人代理律师道格拉斯·达尔顿、公诉人罗杰.古逊在有关波兰斯基的纪录片里也承认当时社会对波兰斯基有普遍的偏见、中伤和诽谤,并或多或少影响法官审判。

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波兰斯基本来与萨曼莎母亲私下达成交易,认可“缓刑已是足够的惩罚”,法官劳伦斯.里特邦德却因受到舆论影响,认为“绝不能在外界面前表现出对名人犯罪的丝毫软弱”,这个曾处理过猫王离婚案、擅长审判名人官司的法官坚决要把波兰斯基投进监狱。为此他在对波兰斯基做精神鉴定证明没问题后,又要求后者在监狱待满90天做医学观察。在此期间,假释的波兰斯基跑到国外寻欢作乐的场景被小报记者拍下来,被与本案无关、可看波兰斯基很不顺眼的公诉人戴维.威尔斯拿着交给了法官里特邦德,威尔斯回忆说:“那照片使我震惊了,波兰斯基像在对每一个人嗤之以鼻。”恼羞成怒的法官扬言要判波兰斯基一百年监禁,这显然远超过实际应受的惩罚。

于是,197821,波兰斯基在洛杉矶机场买了张去巴黎的单程票。

31年后,美国女导演玛莲娜.泽诺维奇拍摄了一部《波兰斯基:被通缉与被渴望》的纪录片,接受采访的当年律师、公诉人称这其实是一场“超现实主义的戏剧”,而被害者、已成为三个孩子母亲的45岁的萨曼莎表示已经原谅波兰斯基,并支持“他有权作为一个自由人重新回美国来”。电影终归只是电影,从法律层面讲,正如美国法警署的首席检察官托马斯.赫辛所言,1978年以来波兰斯基一直是国际刑警组织“红色通缉令”上的人物。

保卫波兰斯基

31年来,波兰斯基即使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也没有回过美国,他小心翼翼地避开所有与美国有引渡协议的国家。但在瑞士被捕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因为此前他曾长期在瑞士生活,还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所以当消息传来,人们第一时间质疑这次被捕是故意设的圈套。包括美联社记者都认为瑞士是为了缓和美国对瑞士银行的压力而献媚。

一场保卫与抗议的战争就此打响,首先从互联网掀起。在波兰斯基被捕后两天,维基百科的发言人宣布暂停对“罗曼.波兰斯基”词条进行更新,因为此事一出,网民里的拥趸和反对者就抢着编撰词条,以增强自己一方的舆论力量。

保卫者中最高端的当属法国和波兰两国,作为波兰斯基的出生地和祖国,法国与波兰人民普遍认为此事是美国司法体系的缺陷体现,并不正常,简直是丑闻。法国文化部长密特朗动情地称命运多舛的波兰斯基被捕犹如弱羊入狮口,“看着他被引到一个原本应给予他赞美和承认的电影节,然后将其逮捕,这真是非常糟糕。这事告诉我们在看到一个宽宏大量的受人爱戴的美国的同时,它也是一个可怕的美国,而且刚刚显露它的面目。”

在波兰斯基的妻子、影星艾玛纽尔的牵头下,全世界的著名电影人也坚定地站在保卫者的一边,联署签名的抗议信中,包括伍迪.艾伦、大卫.林奇、马丁.斯科塞斯、阿莫多瓦、佩内洛普以及王家卫等数百位举足轻重的电影界大佬,其中美国独立影业大佬,哈维·温思坦成为好莱坞组织营救波兰斯基的领头人,据说他将尽其所能把波兰斯基“捞”出来;一些久不曾出现的好莱坞老人,如因《唐人街》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传奇编剧罗伯特.汤也表示“毫无疑问我和波兰斯基站在一起,他是我非常敬重的人”。

虽然也有部分好莱坞电影人表示不同态度,如情景剧演员保罗·皮特森就觉得波兰斯基的行为完全是利用自己地位去利用女演员,“好莱坞或许可以宽恕波兰斯基,但我不会”。但正如人们指出,从好莱坞给波兰斯基授予奥斯卡奖、那么多大腕儿愿意和他合作就可以看出:“波兰斯基身后有整个好莱坞,无论是站出来营救还是沉默,背后都是他们的支持态度。”

捍卫艺术还是法律?

“真不明白为何电影界要庇护一个强奸犯?”这是著名谐星克里斯·洛克的疑惑,也是许多美国人的疑惑,在美国本土的一份调查里,有78%的人觉得波兰斯基应该进大狱,仅有8%的人不同意。身为司法管辖所在地州长的阿诺.施瓦辛格也表示波兰斯基的被捕与是否国际巨星或国际知名大导演无关:“外界应该从起诉书中了解真相,不只是他的案件,所有类似案件的起诉书都陈述一个事实。这里头有错写的地方吗?有不公正的地方吗?”

一位研究法国文化的学者指出,对待波兰斯基的美、法两国的不同态度,恰巧反映了两国的价值取向:“法国人把波兰斯基看成奥斯卡·王尔德那样的不公制度受害者,而美国人则觉得波兰斯基的被捕证明没有任何人能凌驾于法律,这种意识之间的差距比大西洋还要宽。”当波兰斯基的编剧罗伯特.哈里斯称“逮捕是令人恶心的”,当法国文化部长为“一个历经沧桑苦难的人又一次经受严酷折磨”而心痛时,在他们心目中一个人的艺术成就足以使任何不足让位,即使是触犯法律,他们或许从没有听进去萨曼莎的辩护律师的话:“波兰斯基逃走的那天,是公平和正义失效的时刻。”

在波兰斯基的身上,艺术与法律的较量并不是第一次了。2003年奥斯卡金像奖就完全不理会他的罪犯身份而以“最佳导演”充分肯定其艺术成绩,如今当面临引渡和起诉的时候,为什么要用艺术来干涉法律?那些拥护波兰斯基艺术大师身份的人完全不必如此紧张,正如洛杉矶郡首席检察官库里表示,“逃亡者本来就该被引渡回来制裁,更何况他已经坦承犯罪,要求引渡只是希望完成这项起诉案”。

罗曼.波兰斯基曾经说,“每当我感到快乐的时候,我的内心总是同时会产生一种不安的强烈感觉”,翻译过来就是“出来混,一定要还的”。这么多年波兰斯基一直在逃亡与追捕中惶惶度过,两年前戛纳电影节上老友巴特问他“你还想回好莱坞吗”,竟然立刻让心情大好的波兰斯基紧张起来,巴特回忆道,“可见那段日子依然是波兰斯基挥之不去的噩梦”。在7 月中旬的一份e-mail 采访中,波兰斯基也曾写道:“我看这案件的发展,什么可能性都有。”庆幸的是,尽管是以最出乎意料的方式结束,但对波兰斯基来说,噩梦终于要结束了。




    罗曼·波兰斯基简介

1933年生于巴黎。童年时代,全家人迁回波兰克拉科夫老家。二战期间,父亲和叔叔在集中营幸免于难,但母亲惨死。1963年,《厌恶》和《卡特巴赫到来时》为他带来了柏林电影节上的两次荣耀。1969年,包括他怀有8个月身孕的妻子在内的五人被残杀于家中,凶手系邪教组织“曼森家族”成员。1977年,因“强奸13岁幼女案”远逃欧洲。1979年拍摄的《苔丝》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随后的《苦月亮》更成为情色经典。2003年,《钢琴师》获得第55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第7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大奖。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新股第一研报|出门问问:AIGC第一股,AI领域市占率仅0.3%
京东安联财险股权更迭:安联保险拟转让53%股权给子公司,京东持股上升
北京半马调查结果公布,特步就报名失误道歉
疯狂小杨哥不想当网红?减少直播带货场次,首部短剧开拍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