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起高楼 粤派谋大业

2010-04-29 02:49:27
来源: 时代在线网
在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房地产是一道新鲜靓丽的风景线,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诞生了一批蜚声全国的粤派地产,他们以睿智的眼光、超前的理念,引领中国地产潮流。今天我们评出10大品质地产,来展示粤派地产的发展足迹以及他们为社会所做的贡献。

合景泰富:

地产资本新贵

在老牌实力地产商们正在互相较劲之时,合景泰富携资本优势一骑杀出。920日下午,珠江新城D3-4地块经过44轮的举牌,最终被合景泰富成功拿下,目前,合景泰富在珠江新城的商业用地已经增至三幅。

高端写字楼、顶级豪宅、住宅屋苑、香港上市、走出广东,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面,合景泰富完成了行业内一般企业多年才完成的事情,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黑马”。

合景泰富的前身是合景房地产公司,于19956月成立,此前默默无闻。2003年合景更名为合景泰富,凭借“叠彩园”一炮打响之后,逐渐为人所知。10年间,合景泰富先后开发了御晖园、御华苑、叠彩园、盈彩美居、国际金融广场等商住项目。

2003年到2004年合景泰富集团成立前后,整个公司的战略和架构经过了调整,开始在产品上面进行高端化,并且开始注重企业品牌,这使得合景泰富的知名度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同时,以2004年以市场第一“天价”投得珠江新城两幅“地王”为起点,合景泰富迎来由单一住宅地产转向中高端物业、写字楼、零售商铺、酒店及服务式公寓多元化发展的契机。

同时,合景泰富与喜来登酒店联手,打造高级酒店,并委托摩根士丹利帮助其上市,使得合景泰富在上市当日便受到投资者青睐。

本报记者 谭骥

 

合生创展:

大盘建筑师

顺着市政发展的方向,提前储备土地,集中做大型地产项目,合身创展如“沉默的大象”行走在地产界。连王石都惊叹“合生创展在广州一个城市的开发规模,就相当于万科在全国五大城市开发的总规模”,“合生创展才是房地产界真正的‘航母’”,说出了合生创展独特的发展模式。

1992年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合生创展,刚刚起家时就巨资拿下处于规划之中的广州天河大块农田,开发建设华景新城项目。当时的广州,仍然以市中心的小盘销售为主,合生创展的大盘开发成为首吃螃蟹者。

华景新城项目的开发,使合生创展成功淘得大盘建设的第一桶金,并由此而取得大盘项目开发管理的宝贵经验。凭借华景新城项目的成功经验和品牌效应,合生创展先后在广州开发骏景花园、帝景苑、愉景雅苑、合生城邦,合生高尔夫,合生朗廷等多个大型社区,成为大盘引领者。

上个世纪90年代末,合生创展在香港上市,借助境外资本平台,又开始了全国扩张,顺利完成了在中国经济活跃圈核心城市的战略布局,由区域性品牌走上全国性地产品牌旗舰企业的道路。

17年间,合生创展实施区域中心和系列品牌发展战略,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惠州五大区域囤积重兵,主打超大规模项目,产品线以高端项目为主,成功打造了近60多个项目,累计开发逾2000万平方米,涉及住宅、酒店、度假村、高尔夫球场、写字楼、商场等商、住、贸、物流多个地产领域及配套行业,全国服务业主60万人,成为中国大陆业绩表现最佳、开发规模最大、业主数量最庞大的房地产发展商之一,奠定了行业龙头地位。

本报记者 金光风

 

时代地产:

生活艺术家

“玫瑰园”、“依云小镇”、“花生”、“糖果”……就连给楼盘取名字,时代地产也要标榜自己的“不同”。而这个“不同”,正是它的生存之道—在同质化泛滥的年代,“生活艺术家”的理念能给公众不一样的个性。

时代地产总裁岑钊雄一直持有“为社会大众建造美好家园”的抱负。这成为时代地产“生活艺术家”的理念基石。

时代玫瑰园是时代地产进行地产与艺术相结合的最早探索。在深入思考建筑与生活以及广义的人文艺术之间的关系之后,这个小区几乎是以“作品”的形式呈现在大众眼前。而将国家级美术馆、艺术沙龙等引入社区,无疑让这件“作品”更加实至名归。

尝到甜头的时代地产又陆续打造出不同路线的产品,并将产品这种“物质”同生活方式的精神层面有机结合起来:以时代玫瑰园、时代花生、糖果为代表的时尚动感生活;以时代花园、时代廊桥为代表的亚热带风情生活;以时代依云小镇为代表的纯粹艺术生活等。成长中的时代地产,正用建筑与生活、商业与艺术结盟的方式,祭出一面充满个性的大旗。

本报记者 张睿

 

中海地产:

扎根地方的“京官”

在恒生指数成分股中,中海是唯一有着特殊的国资背景,但却在完全竞争的行业中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成长的中资公司。

中海地产最初的战场在香港。做过中环填海、迪士尼等大型项目的承建,同时涉足地产和基础投资。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中海转向内地投资房地产。在这十年间,正是国内房地产快速起飞时期,中海再次起飞。

经过最初五年的‘卧薪尝胆’,中海在国内五个中心城市深圳、上海、广州、北京和成都站站稳了脚跟。如今,中海地产已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布局,以深圳、广州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区域布局,以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圈布局,以及西南的成都、东北的长春和西北的西安的点状布局。

转战内地后,中海剥离基建和承建等利润微薄的业务,专攻房地产项目。到了2008年,内地房地产项目的收入已经占到中海总收入的九成。

本报记者 黄蒂

 

万科:特区崛起见证者

生长在深圳特区,阳光明媚,雨水充沛,土壤肥沃,万科从一家地方小企业长成了参天大树,成为中国地产界的一面旗帜。

1988年,王石借着鼓励大型国企进行股份制改造的东风,完成了万科的股份制改造。三年后,万科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是中国大陆首批公开上市的企业之一,由此建立了规范化企业制度。

在改制最初的六年间,万科同那个时代的其他企业一样,实施多元化和跨地域经营战略,形成商贸、工业、房地产、股权投资和文化传播五大业务,拥有55家附属公司和联营公司,遍布全国12个大城市。

此后的几年,万科不得不对过去铺出的摊子一一进行“收拾”。万科开始意识到,以集团目前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能力,应该收缩行业,向房地产专业化方向倾斜—1994年开始,万科确立了以房地产为主导业务的战略思想。首先从多元化向专业化调整发展,并把开发地域集中到深、京、津、沪等经济发达地区。做专业化的住宅产品,是万科多年总结经验教训以后摸索出来的一条“低风险高收益”的、适合中国房地产企业发展的道路。

20世纪初,万科制定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区域为中心的三大区域城市群发展以及其它区域中心城市的“3+X”的发展策略。销售业绩一路突破,从100亿、200亿到2007年的500亿。

回顾2008年,对万科而言并非易事。这一年,房地产行业在连续8年高速增长后首次遇冷,24岁的万科也遇到成年后的第一个负增长。此外,还先后遭遇“降价门”、“捐款门”和“质量门”等危机。此时的万科,无法停下,只能且行且变。

痛定思痛。2009年万科重新上路时,已经将过去的一切光荣全部“归零”—万科提出,今后将从规模速度型增长转为质量效益型增长。

万科上下对此的反思是:规模速度型增长方式要求市场整体规模持续快速增长,而未来两年中国住宅市场空间不再支持这一增长方式;虽然有了规模速度,才能保证企业实力,但会使部分产品市场竞争力、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速度跟不上规模增长的速度,资源使用粗放,运营和管理不够精细。如同王石在《让灵魂跟上脚步》中所言,脚步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了。这个时候,需要慢下来,让灵魂跟上脚步。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万科提出,今后将从规模速度型增长转为质量效益型增长。回到原点的万科,开始了成长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 张睿

 

星河湾:“高贵名片”设计师

希望在中国三大城市广州、北京和上海都有一个星河湾的黄文仔,如今已经实现了心中的愿望。凭借在豪宅产品细分市场里的突出表现,星河湾为粤军闯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星河湾地产的第一个项目是广州市中心的宏宇广场,这个项目卖得相当不错,但董事长黄文仔不满意。人云亦云,复制大众产品,这并不是他想追寻的道路。

在此后的每一个项目开工之前,黄文仔都会认真分析这个项目能不能成功,是不是可以做得好。他认为如果还是与别人做一样的定位,很难做到超越。他养成了考察周边楼盘的习惯,每个楼盘都要亲自走几遍,尤其是其中做得好的楼盘。最终他确定了自己的目标:楼盘定位要高于他人,要集中人力、财力把这个项目经营好。

广州星河湾成功了。借着这张“高贵”的名片,星河湾又先后布局北京、上海。随着产品星河湾的声名鹊起,这张“名片”的价值进一步扩大,品牌效应升级,为集团的战略发展奠定了基础。去年,宏宇集团更名为“星河湾地产”,实现了企业与项目品牌的统一。

截至目前,星河湾地产今年总成交金额已经达到了80多亿元。加上9月份广州星河湾海怡半岛项目的如期推出,预计该集团今年的总销售金额将突破100亿元,星河湾地产跻身百亿军团料无悬念。

本报记者 陈晓双

 

恒大地产:

二线市场“大拿”

在决定向全国拓展的时候,到底是去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布局,还是去房地产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的二线城市抢城攻池,恒大地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有些犹豫。

二线城市地价比较低,发展空间比较大,最终许家印选择了在二线城市开荒拓土。几年间,恒大从广东的一个地区性公司,在全国遍地开花。恒大地产目前在售项目中,77%的项目集中在二线城市。

正确的决策需要辅以非常的营销手段和高性价比产品,才能提高恒大在二线城市的影响力。恒大地产从一开始,就懂得把企业形象与明星效应捆绑在一起。

今年710日,恒大地产集团首个超五星酒店恒大酒店面向全球盛大开业。成龙、刘亦菲、范冰冰、容祖儿、蔡卓妍组成的超豪华明星阵容纷纷出席,一时间成为娱乐圈与地产界的话题。

8月初,恒大聘请中国女排的“铁榔头”郎平担任恒大地产的排球队主教练。不仅是各媒体的地产版,连娱乐版、体育版甚至社会版都纷纷进行报道。

与这种高调的明星宣传效果相配合,恒大地产坚持“开盘必特价,特价必升值”的直接营销策略。恒大地产集团自4月中旬起启动“恒大2009全国首届精品房博会”,全国12个核心城市22个楼盘联手发力,大量新货在此期间入市,凭借“微利”策略一举成为五一楼市大赢家,吸金高达30亿元。

目前,恒大地产正在为香港上市积极备战,今年上半年总销售额高达127亿元的业绩,为其上市提供了有力的推助。

本报记者 陈晓双

 

颐和集团:

稳健扩张笃行者

10年前,当水手出身的何建梁在广州建造山水楼盘颐和山庄、创造了南中国房地产神话的时候,颐和就开始成为一个稳健扩张的笃行者。

颐和在创业之初,便渗透到旅游地产开发这一全新领域中。在公司成立之后的几年内,初涉地产的颐和小试牛刀,先后在广州、上海、威海等地合作开发一批优质地产项目,这为公司成长积累了丰富经验。

公司目前成熟项目包括:素有“岭南第一山水住区”之称的广州颐和山庄,广州首家产权式商务酒店—远洋商务大厦,广州市内唯一巴厘岛风情度假酒店—颐和大酒店,南湖国际高尔夫球场,以及顶级豪宅项目广州颐和高尔夫庄园等。

2008年,颐和集团先后在广州市中心、广东台山、陕西、云南、海南、内蒙、宁夏获得大量土地,进行稳健的逆势扩张。

从颐和山庄到颐和高尔夫庄园,颐和集团都是以做精品而受市场关注。这使得该集团无论在楼市疯狂期、调整期还是复苏期,都能够有理想的销售业绩,成为粤派地产中品质地产的笃行者。

本报记者 纪旭

 

富力:

“双轮驱动”急先锋

1993年,广州人张力力邀来自香港的李思廉合资组建广州天力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此即富力地产的前身。

1994年,富力买下一家外迁化工厂的地皮,开发了富力新居,作为当时市场上少有的普通住宅,该项目迅速售罄。富力新居出人意料的业绩,使公司的战略方向初步明朗:搬迁老城工厂,建设宜居社区。

此后,富力便一发不可收:从较早的富力广场、富力半岛,到如今热销的富力现代城,前后在广州做的20多个楼盘大多是市区旧厂房的拆迁地块,而令公司一夜之间名扬全国的北京富力城,原址也是北京起重机厂等五家老厂所在地。

上个世纪末至新世纪初,富力地产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先后推出了盈泽苑、富力半岛花园、富力环市西苑、天朗明居、富力千禧花园、富力阳光美居、顺意花园等多个楼盘,创造了连续三年广州市房地产销售冠军纪录。随后富力开始了全国布局,先后在北京、天津、武汉、佛山开发多个大盘,并拿下广州珠江新城七个地块,全力进入商用地产领域。

20057月,富力地产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借助资本力量,富力地产驶上快车道,并以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并重的战略快速发展,目前公司项目遍布全国各地。今年上半年富力地产协议销售额近130亿元,显示了这位急先锋的成长势头。

本报记者 纪旭

 

碧桂园:

地产“麦当劳”

1992年,广东顺德人杨国强,建了一所贵族学校做招徕,成功将4000多套让他发愁的别墅卖光。从此,由酒店+学校的配套模式,发展至今天融入更多如高尔夫、主题公园等大规模居住社区的跨越性探索城市化运作,碧桂园一直领跑中国房地产市场。而这种特有的碧桂园模式,使得其品牌DNA成功在全国各地复制。

2007年碧桂园在香港上市,其市值已达2000亿港元,更缔造了一个中国房地产商暴富的经典神话。快速拿地、快速开发,做的均是超大型的社区项目,同时,低价的拿地成本相比竞争对手有价格优势,碧桂园被业内比作是专做“巨无霸”的地产麦当劳。这种像工厂流水线一样建楼的运作模式,使得碧桂园产生规模效益。

碧桂园是一位全能型选手,其所有楼盘自己开发、自己销售,无论是项目设计、建筑、装修、销售还是物业管理,碧桂园几乎囊括了产业链的每个环节,是一个少有的反外包典型。

在营销创新上,碧桂园敢于独树一帜。“给您一个五星级的家”, 碧桂园的产品形象一直深得民心。又如“白领也可以住别墅”、“平过自己起屋”的广告语平实但定位精确,让消费者朗朗上口。1999年春节,碧桂园又打破春节不卖楼的惯例。而碧桂园多年来一直是“五一”、“十一”等假日经济的赢家。无疑,碧桂园是粤派地产中站得高,走得远的领头羊之一。

本报记者 黄蒂娟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华为营收重回7000亿,车BU研发投入已超300亿,今年有望扭亏为盈
呷哺呷哺还没走出瓶颈:人均142元的湊湊同店销售额下降,2023年亏损近2亿元
广汽2023年营收超1200亿,净利下降45%,总经理冯兴亚:价格战必须迎头痛击
招商证券靠投资及交易业务收入翻盘,同比暴增97%!2023年加大信息技术投入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