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中国模式VS印度模式

2019-08-18 11:44:18
来源: 时代在线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中国脱颖而出,有别于西方国家发展经济的“中国模式”成为一个新词汇。在这之前,西方国家一直看好“印度模式”,认为作为“最大民主国家”的印度将超越中国,成为亚洲霸主。但是现实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经济发展模式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印度模式下的极端落后与现代高科技的强烈对比让人瞠目结舌;而中国在教育、科技以及产权改革等方面也有很长的路要走。

早在印度刚独立不久,印度总理尼赫鲁就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写道:“印度以它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

经过半个世纪尤其是最近20年的发展,印度作为“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已经成为了毋庸置疑的事实。如今,一头“奔腾之象”屹立于亚洲,与高速奔跑的“中国龙”并驾齐驱。

20世纪中期以来,中国和印度的发展都为对方提供了一面镜子;双方之间的比较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日前,有西班牙媒体宣称:“中印差距就像地中海遥远的两岸,无法弥合。”而且两国的差距越来越大。文章称,中国模式就好像打在印度模式脸上的一记响亮耳光……相对于中国,印度尚未苏醒。印度只是采用英语才与西方显得接近,而宗教理解、务实主义、平等主义、现代化等方面,中国人更接近西方人的思维。

印度模式“盲目乐观”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世界各国的商人们就在开始谈论印度既是“世界办公室”,又是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的可能。与此同时,很多印度人也一直醉心于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的说法,并认为这是最终印度能够赶超中国的最主要动力。所以,就是在这种思路下,大部分印度学者都醉心于论证印度最终将超越中国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不久前,印度Infosys公司前CEO 南丹·里勒卡尼在《想象印度:一个复兴国家的思路》一书中,将中印两国经济转型中的“人口红利”问题进行比较研究,他认为未来中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将给印度带来巨大的机会。印度将借助庞大的“人口红利”取代中国而崛起。

作者认为,现在的印度拥有独特的“人口红利”,其大部分人口都处于15岁到65岁之间,这是一个生产的人群。在未来30年里,其将促使印度经济飞速发展。值得指出的是,在作者看来,印度是现在世界上唯一正在享受“人口红利”的国家,而其他的国家由于各种原因都正在老龄化,尤其是中国;在作者眼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老龄化国家正在加速发展,而4亿老年人口又没有适当的社会福利保障,必将成为中国严重的社会问题。

对此,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教授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其实,在一些印度人根深蒂固的思维意识中,中国一直就是其竞争对手。”所以有些人就处心积虑要证明印度的模式更优越。

实际上,印度发展模式有着自己严重的“阴暗面”。如今,印度整个国家呈现出一幅分裂的画面:一边是恍若回到中世纪的贫困,一边则是标志21世纪的高科技。田野里的人们以3000年不变的姿势赶着耕牛犁地,而在新德里和孟买则活跃着现代、繁荣的服务业。印度是一个核大国,但依然有40%的儿童营养不良。事实上,印度的“新经济”与传统产业的比例已经严重失衡,而印度政府对此却手足无措。

中印模式应互取长处

但不可否认的是,印度最近十几年来GDP年增长都超过6%,过去3年的增长率还保持在8%左右,无疑正在挤入世界经济强国之林。可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印度象”能最终超过“中国龙”而腾飞吗?

对此,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教授认为,尽管中印两国所走的道路不同,但发展经济的基本原理仍然是相同的,中印两国都在寻找着一条适合各自国情的经济增长和国家崛起之路。

不仅如此,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印两国都还面临着巨大挑战。两国共有的问题是坚持通过创造财富来消灭贫困而不是搞平均主义。中国需要深化以农民土地所有权、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私人财产权为重点的产权改革,而印度则需要改革其限制社会流动、压抑经济活力和削弱人力资本投资的种姓制度。

“中印之间经济改革模式进行比较,着力点在于经济绩效问题。当然,在这个方面中国目前还具有优势,因此中国并不太在意印度是否会赶超的问题。”北京大学的一位学者对时代周报记者说。不过,他同时也深表遗憾,出于意识形态的因素,中国国内一些人士倾向于回避印度的民主制度对经济改革的探讨。

在《善于论辨的印度人》一书中,印度著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明确指出,数年来印度一直在努力学习中国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但随着时间推移,中国人也应该学习一下印度民主参与方面的成功经验,这样双方之间的“相互学习”才能保持某种平衡。

早在两年前,印度商务部长、著名经济学者贾伊拉姆·拉梅什就在《理解中印度:中国与印度之反思》一书中,深切反思了中印这些年来的发展。他认为,人们热衷于讨论印度何时超越中国以及中国对印度的威胁等问题,其实是一种于事无补的情绪。为此,他还发明了“中印度”(Chindia)一词,因为两国有太多的可以取长补短的地方,因此“世界工厂”与“世界办公室”应该合作起来,为构建新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作出各自的贡献。

印度德里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斯里玛蒂·查克拉教授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印发展模式是互补的,并不是彼此对立的,两国都有很多值得对方借鉴的地方。”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绵柔年份老酒战略,洋河股份2024封藏大典送给“世界的礼物”
从豪车专属到国产电车标配,后轮转向真的让转弯更简单了吗?
因3亿欠款,凯撒旅业起诉前大股东海航,青岛国资入主后加速扩张
东北证券去年自营业务收入大增超2倍,沪深交易所首发保荐项目连续两年挂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