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天堂

2009-10-22 07:17:25
来源: 时代在线网

如果你读过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或者欧文·斯通的《梵高传》,那么相信你几乎不可能对两位作家笔下的保罗·高更心怀好感。

有趣的是,略萨似乎是有意在和两位前人作对,其小说《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着力表现了一位为梦想放弃一切的艺术家形象,将高更重新还原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毋庸置疑的是,在略萨的笔下,高更显得家常,更亲切,有缺陷却并非不可饶恕。

存在的孤独感,创造力的迸发和枯竭,艺术追求中不断遭遇的阻力和诱惑,让高更不得不一次又一次为坚守自我付出惨重的代价。世俗的挑战总是残酷而无情的,高更为做回自己逃往了心中的世外桃源塔希提。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塔希提少女在高更的笔下被赋予了艺术的生命力,贫血的欧洲绘画中重新诞生出原始、野蛮然而高贵的形象。

然而,略萨借高更的主题表现的,并不仅仅是这位画家人生历程的艰辛,在小说中,和高更的主题并置出现的,是高更的外祖母弗洛拉·特里斯坦的一生。在今天,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名字相信已经鲜为人知,可是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她曾经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工人运动的组织人和女权主义的推动者。

作为私生女的弗洛拉,从小即受人歧视,婚姻生活不幸,屡屡遭受丈夫虐待,不得不多次离家出走。或许是越艰难的生活越能激发人的斗志,成长起来的弗洛拉受到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积极投身到工人运动的热潮之中,在寻找天堂的路上付出了青春和生命。

祖孙两人的人生轨迹虽然各不相同,然而仔细思索,我们仍然能够发现,略萨意在揭示的是,虽然两人的天堂各不相同,但他们为寻求天堂所付出的努力是一致的。

千百年来,人类寻找天堂的努力从来没有中断过,无论是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还是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理想主义者们一直在寻找一个更美好社会的道路上奋力前进,并以丰富的想象力构建出了五花八门的未来。可是人类前进道路上重重的阻力让这些理想主义者们不断遭遇现实的质疑,赫胥黎、奥威尔和扎米亚京用自己的笔揭露了所谓乌托邦可能给人类带来的恐怖前景。政治学家施密特更是将政治的浪漫派作为一个贬义的称谓写进了自己的著作中。

在这点上,略萨的看法似乎更中肯:天堂是每个人依靠自己去建立的,人类的希望就蕴藏在不断寻找天堂的过程中,它比结果本身更为重要。因此,无论是外祖母弗洛拉对工人运动的寄托,还是外孙高更笔下未受人类文明污染的塔希提少女形象,他们的追求都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天堂,永远在另外一个街角。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投资亏超8000万元,沃森生物一季度净利大跌逾九成,刚终止一款新冠疫苗研发
北京车展今日开幕!合资自主齐上新,智驾“普及风暴”进行时
《恋与深空》海外上线3个月狂赚超5亿元,苏州跑出一匹游戏“出海黑马”
一季度营收、利润双降!西部证券去年净利润上涨超170%,分红超4亿元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