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讼纷纭的文学史

2009-08-11 11:58:20
来源: 时代在线网
顾彬在“呐喊”一词和《天狗》这首诗所做的“考古”工作,抉微发隐,极有见地。我相信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尚有其他的文体值得他这样“苦读细品”的。但文史家要弄清埋伏在文本中的各种“草蛇灰线”,先得对内文有眼观鼻、鼻观心的透彻了解。

德国波恩大学教授顾彬著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最近出了中译本。此书论点自他先前接受了《上海书评》盛韵的访问后,已成国内知识界的热门话题。访问稿内容每见语惊四座,因此即使没有看过原书也可以就他的论点跟他吵个不休。且看他怎样说阿城。

但阿城现在什么都写不出来,如果一个作家什么都写不出来还是作家吗?我怕他不是作家,是在玩文学。……一个人为了钱而推翻自己所有的梦想,这样还算作家吗?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阿城的作品我都看了,但不知道为什么我都不喜欢。我觉得他写得太传统,那种风格我受不了。

看来顾教授言重了。除阿城外,华文作家中还有不少“写不出来”的。美国还不是一样?《麦田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还不是一样见首不见尾?至于他因阿城的作品写得太传统而“受不了”,那不要紧,写文学史的学者没有本分要喜欢在他讨论范围的作者。

其实他这类“耸人听闻”的言论,早见于200611月“德国之音”的访问。现代作家得到他毫无保留推崇的,仅鲁迅一人。诺贝尔奖得主高行健呢?他答道:“别拿这个开玩笑了。”为什么话说得这么决绝?因为高行健拾人牙慧的地方太多:“他所有的话剧都模仿法国、爱尔兰的两位作家的作品”,没有自己的创造。他对当代中国文学的总体印象是:除了诗歌,“大部分是一种从外文翻译成中文的文学,没有什么自己的风格”。

我倒是读完了他的《文学史》,全书连参考书目共419页。论述范围从“传统到现代、世纪之交的文学”开始,“展望20世纪末中国文学的商业化”结束。文学史如果不预设一些评审标准的话,单举事实,容易贬为流水账。顾彬自订的三个规矩是:作家的语文能力、塑造形象的功夫和“个体性精神的穿透力”。

顾彬对文本“苦读细品”(explication de texte)的考究,基本上是“新批评”或“形式主义”的宗旨。他从鲁迅小说集《呐喊》书名的德文翻译问题,推演出此词源出于《圣经》的拉丁文译本。《以赛亚书》所载vox clamantis in deserto,“有人在旷野呼喊”,为的就是要大家准备救世主的降临。“呐喊”因此是对一种新秩序的向往和鼓吹。

单从文字看,郭沫若的新诗,今天看来,实在一无是处。亏得顾彬为《天狗》找出纹理。“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全诗21行,每行均以“我”字开头。顾彬教我们在《出埃及记》上帝跟摩西的一段对话找出“我”字的含义。上帝对摩西说:“我乃我是者;你可对子民这样说:我是由‘我是’派来的。”译文引自冯象《摩西五经》。冯象在注释说:“我是,即我在、我生、或我生万物,一切在我。”此可见《天狗》(1921)放在“五四”的历史语境来读,“我把宇宙来吞了”的“我”寓言意味可不简单。天狗要“打倒孔家店”,为新中国破旧立新。

顾彬在“呐喊”一词和《天狗》这首诗所做的“考古”工作,抉微发隐,极有见地。我相信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尚有其他的文体值得他这样“苦读细品”的。但文史家要弄清埋伏在文本中的各种“草蛇灰线”,先得对内文有眼观鼻、鼻观心的透彻了解。论点的依据不能依靠翻译,因为只要关键词一出现误译,你苦读细品的心血就会白废。

单以篇幅的大小来衡量轻重,顾彬显然不像夏志清那么看重张爱玲。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特辟一整章去给这个原属“鸳鸯蝴蝶”的海派作家重新定位。相对来看,张爱玲只是顾彬的“过场人物”。他只用三页的篇幅去讲述她的身世和出版记录。他引了《倾城之恋》结尾一段介绍她文字的原貌,但没有细及张爱玲独树一帜的文体。“祖师奶奶”在色彩的描画和意象的经营上,每见匠心过人。常出现于她作品中的“苍凉”二字,是她对“人生一切饥渴和挫折所内藏的苍凉”刻骨铭心的了解。

张爱玲的小说,不是“大叙述”,不是“国族寓言”。细品她的文字,每有意会时,就感觉到一种“细细的喜悦”。或者倒过来说,一阵阵沁骨的凄凉。《金锁记》开头一段,颇有“考古”价值:“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现在回头说顾彬。他在《上海书评》的访问说他很难接受张爱玲的女人世界。既然他因为阿城写得太“传统”而不喜欢他,他也可以因为无法接受张爱玲的女人世界而不喜欢她。顾彬说自己的观容或有偏见。那是很自然的事。夏志清也有他的偏见。但最引起我注意的,是他在访问中坦承阅读张爱玲1949年以前的作品有困难,“很难真正了解她,因为她的文笔很细,她的汉语我不太明白”。这么说我们就不能寄望他在张爱玲的作品上做什么“考古”工作了。真是可惜,因为他在《天狗》上寻幽搜秘得来的见解很有启发性。说顾彬教授这本著作“聚讼纷纭”,绝不过分。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黄光裕仍在自救,国美零售2023年亏损100亿元,拟成立新国美电器
偏离主业还是打辅助?中国信达2023年不良资产结构大调整,金融业务占比上升
近10年重大创新!隆基绿能发布新硅片产品,“卷”技术破局光伏硅片价格战?
销售通宵接单、提车要等2个月?小米汽车售价21.59万元起,雷军:成本真的很高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