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一年跌六成 曾荫权火线保就业

2009-11-12 06:44:59
来源: 时代在线网
对于香港来说,这场全球金融风暴来得实在太突然。就在1年前的这个时候,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考虑最多的,还是如何将创历史的1156亿港元财政盈余还富于民的问题。然而,幸福总是那么短暂,在世纪罕见的全球金融海啸的袭击之下,作为世界性的金融中心,香港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曾荫权政府如何应对金融风暴,香港人还是“马照跑,舞照跳”吗?

不到1年的时间,香港恒生指数从最高的近32000点,跳水到12000点以下,比风暴中心的美国股市跌得更为惨重。在经历了短暂的反弹之后,又再次陷入低迷,就在217,记者发稿时止,恒生指数再次跳水到13000点以下,继续在超低位徘徊。

全港奋起抵抗经济衰退

2009年的香港经济形势,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公开表示不容乐观,他认为香港今年出现负增长不可避免。但特区政府已经做好准备,推出一系列“稳金融、撑企业、保就业”的措施,凝聚力量,应对这场百年一遇的全球经济危机。

由于金融海啸首先波及金融市场及金融机构,香港政府认为首先要稳住金融业。为此,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了存款100%保证的措施,稳定市场信心。此外,资金充裕的香港政府通过不断向银行注资,使本地拆息下降至金融海啸前的水平,基本达到了“稳金融”的目标。

由于信贷紧缩,香港中小企业出现了大面积的资金周转困难,特区政府在去年就迅速作出了反应,推出中小企业特别信贷保证计划,200812月,又将信贷保证计划规模扩至1000亿港元,确保了企业的融资渠道畅通。

就业方面,去年金融海啸一爆发,香港就马上出现了裁员减薪潮,而餐饮、旅游这些关系就业的服务业都举步维艰。更为严峻的是,在珠三角从事加工贸易的上万家港资企业陷入困境,许多港人失业回到了香港。对此,曾荫权强调,“保就业”是香港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特区政府将采取以公共投资带动经济的策略促进就业。在继续推动10大基建项目外,加快推动其他中小型工程上马,加快公务员招聘及设立短期职位,短期内可提供超过1.1万个就业机会。曾俊华也透露,在考虑财政预算案的建议时,会将创造就业机会放在优先位置。

曾荫权等政府高级官员在公开讲话中,也多次强调了香港背靠祖国的优势有助于香港跨越幽谷。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百家战略智库主席刘梦熊博士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指出,金融危机往往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应对及时得当就可使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相反则陷入恶性循环。他说:在1998年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对付金融大鳄攻击香港汇率的凶险时刻,中央政府都担当了香港金融的强大后盾,为香港的金融稳定作出了很大贡献。前一段中央政府宣布进一步提高机电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等多项措施,也惠及了珠三角的港商及本地相关行业。而现在这个时刻,他本人也很看好大陆的经济前景,他说:“在国际性经济衰退的大气候下,仍全力争取2009GDP增长8%,傲视全球,可谓‘风景这边独好’!”再加上中央拥有巨额的外汇储备,他希望中央政府能更多地支持香港渡过难关,并希望香港和祖国内地一道,危中找机,“妥善因应金融海啸,不失时机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

危机下的市民生活

金融海啸的扫荡使得港人的财富大幅度缩水。据福布斯的统计,首富李嘉诚的财富在金融海啸中减少了一半,但仍排名榜首。“赌王”何鸿燊的身家甚至缩减近9成,也就是不见了624亿港元。40大富豪的资产总值从1790亿美元,跌到只剩下820亿美元,大大缩水5成多。

和内地居民热衷于直接储蓄到银行不同,香港人的理财方式更为多样,投资股市、基金、楼市的市民比例很高,这也意味着广大市民在这一轮经济风暴中也损失惨重。香港股市的龙头股票汇丰控股缩水60%多,2007年新股股王阿里巴巴,缩水达80%以上,碧桂园的情况也和阿里巴巴差不多。这些股票在香港有市民股之称,普通市民持股人数众多,损失情况可见一斑。

香港楼市也终结了前3年的上升势头,量价齐跌,很多地段都降了3成。尽管租金有所回落,但是一些餐饮、零售、旅游业的商铺依然不堪重负,关门歇业。打折风随处可见,记者在中心城区太子段甚至看到,有餐馆用10港币一碗的特价云吞面来招徕生意。另外,美国的一线品牌服装居然有商户两折甩卖,引发抢购热潮。

裁员潮使得白领阶层的危机感普遍加重。在一家金融投资机构工作的先生,虽然拥有两个名校的硕士学位,但依然很担心,他对记者说,去年他的生日愿望是发大财,今年他的最大心愿就是有工开(粤语:有工作做的意思)!香港理工大学的应届硕士生先生最近也有些郁闷,本来他已经通过了思科公司的招聘考核,但最近他收到通知,因为金融海啸,思科公司停止了在全球的招聘活动。

大公报记者余静,本是湖南人,在香港念完硕士之后留港工作。她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香港市民全民享受公费医疗,失业的情况下可以领取政府的综合援助金,加上廉租房等福利,即使失业,基本生活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他们会有担忧,但不会有很深的恐惧,这是香港人和内地人不同的地方。另外,香港法治健全,政府廉洁有效。经济危机不会引发政府的合法性担忧,因此,香港的社会稳定基本不会有问题。”

尽管形势严峻,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香港市民普遍心态不错,尽管一些罢工游行事件有所增加,但这在香港社会从来都是正常的公众表达方式,几乎都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进行,香港社会依然相当稳定。近几十年来,香港遭遇的经济危机已有多次。曾经的地产泡沫的破裂、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市民们都有经历,大家似乎对经济的起落已经有所准备。正如香港街头的励志广告牌上写的:“起起落落,好正常的。”

提高内在素质是关键

虽然此次经济危机是全球金融海啸所引发的,外因是最主要的推动力,但是也不得不承认,香港的经济结构问题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上次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香港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大陆出口业的飞速发展和大陆开放自由行走出那一轮危机的。但这些解决方式都非长久之计。产业升级的问题不解决,世界经济危机过后,香港经济很可能还会遇到麻烦。

多年以来,香港经济都高度依赖金融、贸易、旅游以及房地产四大行业,其中控制土地这个生产要素的房地产行业更是畸形繁荣,香港的富豪十有八九出自房地产业。与此相对,高新技术、创意产业等一直得不到发展,产业升级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超市、快餐这些行业往往能吸引数一数二的大亨来参与,而创新性的产品设计研发则没有什么人去做。据香港工商科技局数据显示,香港的研究与开发比重与台湾地区、新加坡、韩国比都明显偏低,甚至低于内地!

众所周知,房地产的繁荣其实是依赖于其他领域的繁荣的,一个不断升级的高收入的发达社会才能支撑高房价和高地价。但问题是,这些年来,香港在金融、贸易、物流等其他领域并没有内在素质上的提高,自然也没有多产生什么效益。因此,许多有识之士都在呼吁,香港应该致力于在完善各种社会制度上下功夫,提高整个社会的管理水平。刘梦熊委员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香港的民主有待提高,以使得政府的管制能够贴近民意,而这些,都依赖于一些深层次矛盾的解决。

香港著名学者张锦青教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香港搞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自主创新产业,绝不是一个企业意愿的问题,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而就他本人这些年在香港的观察,香港社会各行各业的专业水平、社会的运作水平都有所下降。他认为,这才是香港走出经济危机的最大威胁。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人保新班子交出首份年报,新能源车险业务承压,高管回应:有信心
把都市丽人开到每一个县,郑耀南重提万店目标,今年将狂开1100家新店
实探小米汽车门店:有店员电话打到停机,少量现车将在发布会后交付
洗地机市场份额领先背后,添可产品故障频出引用户不满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