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油气管道破局马六甲

2009-07-31 16:01:06
来源: 时代在线网
6月16日下午,中石油副总经理廖永远与缅甸驻华大使吴登伦代表双方正式签署《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缅甸联邦能源部关于开发、运营和管理中缅原油管道项目的谅解备忘录》,中缅管道尘埃落定,今年9月份将全面开工。在海上、东北、西北三大油气通道之外,中缅管道作为整体油气战略的西南大通道打通,有望破解威胁我国能源安全的“马六甲困局”。同时促进和强化中缅双边关系,巩固极具价值的地缘缓冲带,拱卫国家安全。

缓解大西南油荒

中缅管道西起缅甸西海岸实兑港,经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从云南边城瑞丽进入中国境内,直达昆明。管道全长约1100千米,初步设计每年可以向国内输送2200万吨原油,油源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此前这些石油必须经马六甲海峡运输。

马六甲海峡承担着全球贸易1/4以上的货运量,地理位置的战略性十分重要。我国约80%的石油经马六甲海峡进口,其对中国能源供给的重要性自不待言,正因为如此,也蕴含了潜在风险:马六甲海峡充满政治变数,国际上各方势力都试图染指并控制这一航运通道。另外还有狭窄水道、运力有限和海盗猖獗等诸多因素。

因此,中国能源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马六甲海峡的局势,自主程度不高,易受制于人,由此形成了“马六甲困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认为,我国作为石油消费大国,大部分石油进口通过马六甲海峡,海上运输面临的压力和风险很大,陆上管道运输有利于石油供应稳定性的增加。

工程专家,中山大学梁永宽教授也对时代周报记者说:“管道输送比海运可控性强,管道有很多截断阀,一旦遭到破坏,迅速截断,损失有限。”

早在2004年,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就提出,中国的能源安全策略之一即是开辟西南通道,石油通过印度洋,经缅甸进入云南,避免过分依赖太平洋这一进口原油通道。让中国石油通道在印度洋获得最便捷的出海口,形成与太平洋石油运输线遥相呼应的两翼格局。

随着中缅原油管道项目尘埃落定,我国的东北、西北、西南陆上和海上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已初步成型。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时代周报记者说:“三条陆上油气管道建成投产后,可以承担我国40%的油气进口量,传统的经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运输通道承担的油气进口量将有望从目前的80%以上降至60%。这不仅有利于破解困扰中国多年的“马六甲困局”,也将能更好地维护国家的能源安全。”

从中国石化产业国内布局看,中缅管道在破解“马六甲困局”的同时,还可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建设,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总战略的实施。

滇黔桂三省区石油蕴藏量低、也无海运便利,长期处于成品油销售的末端,也缺乏建设大型炼油设施的条件。随着中缅石油管道的建设,西南缺油的现实将逐步改观。2007122,中石油与云南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除了计划建设中缅油气管道外,将配套1000万吨/年炼油和100万吨/年乙烯一体化装置。云南进口石油将促成西南炼化基地的建成,改变西南地区无炼化基地的局面,带动当地炼油化工产业的发展。云南炼油厂投产,仅运输成本就会降低200/吨以上。

据悉,中缅油气管道在第一期2200万吨基础上,第二期工程还有望引进4000万到6000万吨的原油,接近中国2008年原油总进口量的三分之一。以此为基础的原油加工的石油产品,除覆盖并满足西南地区需求外,还可销售到湖南、湖北,甚至能向东南亚辐射。

中国石油管道局、中国石油管道分公司高级顾问潘家华教授认为:“这意味着中国能源战略布局的重大调整。自此,云南炼化基地项目建设的展开,将会加快优化我国炼化工业布局,缓解整个西南地区的成品油和乙烯产品供需矛盾,带动地方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对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构南出印度洋的战略

有专家指出,中缅油气管道,除了能源安全的考量之外,还是中国着意经营战略大后方、南出印度洋的大棋局中一环。在这样一个战略蓝图下,“大中华经济圈”不仅辐射到整个东南亚,还将给整个东北亚的前景和格局带来深刻的变化。

623香港文汇报报道,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表的最新年报表明,美国近年针对中国形成“新月形”包围圈,只剩下北面缺口。在中国南面,美国若租借越南金兰湾军港成功,围绕南海就有三个海军基地,再加上关岛基地和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即可对中国南海形成三角合围之势。

西北面,北约的东扩脚步越来越逼进中国。东亚的美、日、韩军事同盟,现在还加上澳洲和印度。在战略态势上对中国形成了大包围。

东北面,中国长期的政治盟友朝鲜和中美力量角逐的缓冲带,其不确定性正在增加。

西北方向,巴基斯坦一直是中国的长期可靠盟友之一。但因为历史的、地理的、宗教的、民族的种种因素,地区稳定还有待时日。

北方邻国俄罗斯、蒙古,虽然不在美国对中国的包围圈中,但作为战略后方,并不可靠。

面对这样一个地缘政治环境,中国将缅甸作为战略屏障甚至战略后方,不失为一个上佳的选择。

从历史以及现实着眼,中缅两国两国传统友谊和非同一般的亲密关系,虽然缅甸的政治局势具有不确定性,但基本不会对它与中国关系造成实质性的损害。

从国际政治角度上看,缅甸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它虎视马六甲海峡出口,西可压缩印度向南海、东南亚一线伸展的空间,北可依托中国,辐射老挝、泰国等东盟国家。如果说控制新加坡就控制了马六甲的咽喉,那么缅甸就相当于咽喉外多了另一个出气口。

因此,缅甸对中国而言,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友好国家,而是关系到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经济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战略伙伴。

未来的能源咽喉要道

对于中国而言,缅甸本身的特殊地位,在国际政治博弈中具有的效用,远远超过接壤的其他国家。缅甸战略地位上升,将成为中国影响南亚、东盟,钳制印度的重要力量。复旦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的祁怀高博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缅甸历来是中国和印度的‘缓冲国’。中缅石油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建设利于中国与缅甸、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共组次区域的经济合作体,可以拓展各自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和利益。”

依托缅甸的地缘优势,中缅管道将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咽喉要道,在国防上,不仅重要的战略物资可由此直接到达中国腹地,而且对从侧面钳制印度、保障西藏安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中缅管道将形成欧亚大陆的高速公路、铁路通过中国伸向印度洋的一大出海口,从而使中国在国际战略层面形成“双洋”格局。

“我国传统的‘一洋战略’正在发生改变,打通大西南陆上通道,直达印度洋,更加安全稳妥的‘两洋战略’将得以实现。”云南省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王崇理如是说。

在战略分析家眼中,西部印度洋通道与国家安全联系紧密。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瞿健文认为:“21世纪的中国大战略必须依托大陆,面向海洋,一出太平洋,二出印度洋。建立在这种战略形势上的和平崛起,才是可长久依恃的和平崛起,也才真正有利于地区的安定与繁荣。”

 

因此,中缅管道不仅在能源格局上破解“马六甲困局”,支持中国大西南经济崛起,更在国家安全上,为中国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战略保障,奠定南进印度洋的基础。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京东安联财险股权更迭:安联保险拟转让53%股权给子公司,京东持股上升
北京半马调查结果公布,特步就报名失误道歉
疯狂小杨哥不想当网红?减少直播带货场次,首部短剧开拍
甘肃银行资产突破3800亿元,去年净利润6.45亿元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