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百佳停业 李嘉诚再遭滑铁卢

2009-08-24 15:38:43
来源: 时代在线网

二度折戟沪上

百佳超市(中国区)行政及公关部经理廖穗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百佳超市国和路店停业是“内部调整”,百佳不会放弃上海,公司将在古北新开一家店,“仍然是大卖场”。有媒体报道,百佳国和路店从开张以来,每月“倒贴”达到200万元,其注册资金只有4000万元。对此廖穗湘表示:“那是媒体的猜测。” 一经销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卖场的经销商均此前接到了通知,20081228是提货的截止日期,否则便视作放弃所有权。

1994年,百佳超市打着李嘉诚旗下产业的旗号进入上海,最鼎盛时期,百佳在上海曾有20多家门店,随后逐步萎缩。2000年,百佳超市以“1元钱”的象征性价格,将14家门店转让给荷兰阿霍德公司投资的顶顶鲜超市后,基本退出上海市场,仅在梅龙镇广场地下一楼保留了近600平方米单店。6年后,百佳超市重新杀回上海市场,百佳国和路店成为其在上海市场的唯一一家大卖场。

当时,百佳超市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冯砚祖高调宣布,该店是百佳以上海为中心拓展华东业务的战略基地,未来3年内,百佳还计划在上海再开8-10家大卖场。然而百佳再度折戟上海。

此前有消息称,百佳上海国和路店停业,是因为香港企业受金融海啸影响收缩国内战线。对此廖穗湘明确表示,国和路店的停业与金融海啸无关。

据悉,在金融海啸冲击下,香港零售业有些“感冒”,拥有62年历史的香港电器零售连锁老字号泰林门店和香港商业繁华地带的旺铺U-right服装连锁已经关门停业。

零售业资深人士黄静否认了上海大卖场的下滑趋势:“2009年沃尔玛将在中国开设超过50家店,家乐福上海、家乐福武汉收入还略有成长,大约在5%左右。”

黄静表示,大卖场多为居民生活消费必需品,且一直坚持低价经营策略,加上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其销售业绩应该不会下滑。

国和路店的死穴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百佳超市国和路店的经营策略有问题,其卖场面积仅为5000平方米,很难想象孤悬于上海的这一家大卖场能够拥有相等的谈判资本。供应商不会把大量资源如促销、年终返利、折扣等让给上海百佳。它的采购不是全国采购、大区采购,而是当地独立一家店的采购。更糟糕的是,“它没有配送中心”,完全依赖供货商送货上门。

另外,选址也有问题。百佳国和路大卖场地处五角场与中原商圈的交会处,受到了这两个商圈的挤压;且又距离极为强势的欧尚中原店仅1公里

家乐福在上海有18家大卖场,每家大卖场1万平方米以上,据2007年中国百强名单,其全国112家门店年销售规模达296亿元。沃尔玛与其规模相当。

将新开的百佳古北店,位于上海最优质的古北商圈,居民多为海外人士和精英,家乐福古北店是全亚洲最好的店之一,人均购买额达到300400元,还有易初莲花虎踞于此,“如果没有配套的物流和采购中心,外围无开店计划,百佳超市古北店的前景也很难乐观。”黄静表示。

上海商学院周勇教授称,上海由100多家大卖场主导,2000多家中小超市为(居民小区)基础,高端超市点缀其间,还有4000家便利店。

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中,超市可以走高端化、生鲜化之路。比如“城市超市”,十几年在上海扎根,也有8家店。它主要服务于在沪外籍人士,以进口商品为主,服务方式和商品陈列都与众不同。

生鲜超市近期也有崛起之势。由于上海有400多家标准化菜场,生鲜超市步履维艰—它要到各地采购,没日没夜地采购。但农工商、联华生鲜中心、山东家家悦、福建永辉等闯出自己的路。

廖穗湘表示:“生鲜产品一直是我们的强项,占上海超市收入的30%以上,以后也会坚持走这条路。”

周勇表示,大卖场发展前景有两种,要么成为更大的社区购物中心,面积在2万-3万平方米,要么缩小面积,降低成本,成为社区里的超市。

据悉,法国零售商欧尚正计划在中国引入其购物中心业态,将投资3.2亿元在华东建设其在中国第一家购物中心,该商业中心设有168个商铺,其中包括品牌风味餐厅、时尚百货专卖、专业体育用品城、美式家居生活馆及多元生活品牌店等。

总之单店独斗的模式不具备任何优势和影响力。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华为营收重回7000亿,车BU研发投入已超300亿,今年有望扭亏为盈
呷哺呷哺还没走出瓶颈:人均142元的湊湊同店销售额下降,2023年亏损近2亿元
广汽2023年营收超1200亿,净利下降45%,总经理冯兴亚:价格战必须迎头痛击
招商证券靠投资及交易业务收入翻盘,同比暴增97%!2023年加大信息技术投入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