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之外 有更急切的问题

2009-07-22 18:08:50
来源: 时代在线网

围绕春运的一系列批评和质问,正向铁道部倾泻。有涉嫌内部出票丑闻的视频给公之于众(铁道部已做澄清),又有总书记批示要铁道部开动脑筋。每年此时,铁道部都在民怨沸腾中“艰难度日”。

舆论甚至认为,铁道部之所以挺过2008,没有并入交通运输部,是去年年初的冰灾帮了忙—这个计划经济体制留下的堡垒,才没有被攻破。

成千上万“无家可归”的人为“一票难求”,正把滔滔民意对准铁道部:中国已经搞了几十年的市场经济,为什么要存在这样一个奇怪的机构?

而人们可能忽略了一个更为尖锐的问题。去年10月,中国再次启动类似凯恩斯新政的经济复苏计划,其中铁路建设是重点,国务院批复的铁路投资额达2万亿元,这个数字远远超过十一五规划的12500亿元。

而一个“脆弱”的铁道部能否让人放心地用好这些钱,让中国在未来十年甚至20年内健康提速?

其实,春运不过是铁道部及其体制问题的表象,甚至不像舆论所描述的那样。

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称,即使是他们也不一定能搞到火车票。在我所接触的一个铁路系统的人士看来,王所说的并非应付之词,因为,春运期间倒票的“内鬼”并不多,如果说在五六年前可能有不少,但现在这方面管理较严。

这个铁路系统出身的人亦认为,不应情绪化地批评春运问题,更应细致地观察这个系统的逻辑和规则。

在她的描述中,这个以十万甚至百万计的职工群体,可能是中国最特殊的一群人,很少和外界“对流”,他们在里面生老病死,铁路提供了学校、医疗、住房等等一切保障,里面的人发生了纠纷,没关系,有现成的“公检法”。

一个国务院组成部门—铁道部,拥有完备的司法系统,这在21世纪,多少有点行为艺术的味道。

在众多报道铁道部的文章中,很多人提到了铁道部系统的人才流失问题,“有本事的人”不愿留在里面,想飞走,外面的人也很少应聘到里面去。

很多人质疑,为什么铁路不可以学习民航,有更多的售票网点、全面开放电话购票等方式,一定要将大部分人集中到车站?还要动用那么多人去打击票贩子,岂不是舍本逐末?甚至有人认为铁路系统的动机是“自肥”。

铁道部对实名制没给予明确回答,只是说成本、技术因素使实名制改革不太现实,有人却认为,是因为职工素质不能支持类似的IT系统,不完全是既得利益使然。但无论如何,从这一话题中的互动过程可以看出,铁路系统不够透明。

《南风窗》2006年的一篇报道显示,郑州铁路局改革前的3天,铁道部一位副部长传达改革指令,在一次小范围的干部会议上无奈表示:到郑州后,才被电话告知最终的改革方案。该报道认为,“内部消息、小道消息,成了人们了解铁路改革动向的主要渠道,连铁路局的中层官员们也不例外。”

如果铁道部过于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个封闭系统不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又怎能内聚人心,外用合力?如前所述,让他们主导2万亿甚至还会追加的投入,又怎能让人放心?

公开报道显示,近年来,铁路改革更多地停留在“提速”、内部路局调整拆分与大规模基础建设上,而市场取向改革却停滞不前。

有媒体报道,在一份关于中国铁路体制改革的建议中,专家们给出了铁路改革的主线:“政企分开、网运分离、调度独立。”

具体设想是,通过铁路资产重组,铁道部与所属企业“脱钩”,将铁路资产管理全部移交给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改革后的铁道部不再直接管理铁路国有资产,将政府职能真正转到全行业管理、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市场规则、依法对企业的各种经营行为和安全生产进行监管。

但类似改革,却未见于官方文件中。

媒体曾引述铁道部官员对冰灾的总结:“我们仍然很革命,救灾之时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如果不是现有的体制发挥了巨大作用,而是靠公司体制各自为战,救灾工作就不会取得更高的效率和成绩。”

问题是,铁道部指望中国每年都要发生冰灾吗?而如果这是一个理由的话,民航、公路运输等领域,都回到铁道部模式不是更利于救灾?若如此,中国改革开放当推倒重来。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士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新股第一研报|出门问问:AIGC第一股,AI领域市占率仅0.3%
京东安联财险股权更迭:安联保险拟转让53%股权给子公司,京东持股上升
北京半马调查结果公布,特步就报名失误道歉
疯狂小杨哥不想当网红?减少直播带货场次,首部短剧开拍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