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背后的经济怪圈

2009-07-22 18:01:39
来源: 时代在线网

新年伊始,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会议专门讨论大学生就业问题,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头一遭,即便不考虑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确已经到了空前严重的程度。

经济学认为,如同其他商品和劳务一样,个人所受到的教育年限主要由供求决定。教育需求主要由收入和成本决定,而教育供给在发展中国家往往由公共部门决定。由于教育的私人收益率高于社会收益率,公众对教育的需求大大超过人力计划预测的需要量,而政府则由于各种压力不得不努力满足这些需求,从而实际提供的各方面专业技术人员远远大于实际需求量,这就引起了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深化和知识失业。

当一个人完成越来越多的教育年限时,他的预期私人收入将以比他支付的教育成本更高的比例增长。因为受教育越多,未来所得的报酬就越高,加上国人对于高等教育的偏好,使得教育的供给不得不被动适应教育需求。面对近乎无限的教育需求,中国在许可范围内不得不提供尽可能多的教育机会,加上教育产业化十几年的推动,中国的教育发展异常迅猛。

知识失业过程也是教育深化过程。由于现代部门有限的就业机会,知识劳动者只能寻找低一级的工作,中学毕业生胜任的工作由大学毕业生代替,大学毕业生胜任的工作由硕士生代替, 硕士生胜任的工作由博士生代替。这就意味着,相对于国民经济对人力的需要而言,出现了教育过度的状况。最新的数据是,中国今年毕业的博士生人数已超过美国。

发展中国家教育的过度发展导致了知识失业,但反过来,知识失业也助长了教育的进一步扩张。

在最初,失业者主要由中学毕业生组成,为免遭失业,父母们把孩子送去读大学,于是大学教育扩大,但随着大学教育扩张,大学毕业生失业率上升,于是政府只得扩张硕士教育,但在扩张硕士教育时,必须同时扩张大学和中学教育,因为找不到工作的中学生只能进入大学继续读书。同理,当博士教育扩张时,大学和硕士教育不得不随着再一次扩张。可见,就业状况的每一次恶化,就要求扩张一次正规教育。

于是出现了一个似乎难以置信的结论:发展中国家可能出现一种状况,某级教育越是无利可图,这级教育的需求就扩张得越迅速,政府对扩张该级教育的投资所施加的压力就越大。

 

教育的过度发展与知识失业的相互作用必然造成资源配置不当,教育投资效率低下,一方面知识劳动者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中,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教育过度发展耗费国家大量资源,而这些资源用于其他地方,可能产生大得多的效益。

     被经济危机放大的就业难问题,使得教育改革难题越发不容回避。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京东安联财险股权更迭:安联保险拟转让53%股权给子公司,京东持股上升
北京半马调查结果公布,特步就报名失误道歉
疯狂小杨哥不想当网红?减少直播带货场次,首部短剧开拍
甘肃银行资产突破3800亿元,去年净利润6.45亿元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