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地产 “破产门”悬疑

2010-09-23 07:35:36
来源: 时代在线网
春节过后,一则中新地产违约偿付1.5亿元人民币票息的消息迅速发酵,把这家公司推进了“破产”的漩涡。这个传闻逼得向来低调的中新地产不得不做出紧急澄清。非常时期的非常中国房地产业,外界都在关注谁是第一个倒下。也许正好是中新地产赶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也许,它的资金链的确是出了问题。

位于北京市朝阳北路和青年路交叉口的青年工社项目三期的售楼小姐显然已经厌倦人们一遍遍地打听开发商的破产传闻,“我们公司已经澄清了,造谣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这个项目的开发商就是中新地产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新地产”,00563.HK),一个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并被外界恭送了全国十强“地主”称号的大型房地产公司。

中新地产紧急辟谣

中新地产把北京总部安置在北京西郊有些偏僻的杏石口路,就如公司内部人士所称,这比较符合中新地产多年来坚持的低调作风。

不过,此次“破产”传闻还是把它推到了舆论的前台。223,面对时代周报记者的来访,该公司营销管理部人士表示不会多谈,并表示公司高层现在不愿就此事再做说明,“我们希望低调一些,把这事冷处理一下。”

该公司方面称,“要问中新地产的经营情况到底怎么样,就等着看4月份的年报吧。”在外界的疑问没有完全得到回答的情况下,中新地产作出一番紧急澄清后又埋下头去。

回头来看,传闻来得很突然。22春节长假后第一天上班,媒体赶忙把一个已经在春节前发生的新闻曝出:中新地产未能在123如期支付4亿美元债券总计约1.52亿港元的半年利息。

恰当此时,标准普尔已将中新地产长期外币信用评级由CCC+下调至D,同时将其2014年到期的利率为9.75厘的4亿美元优先债券的发债评级由CCC下调至D。这种评级被媒体评论为“砸至‘垃圾’”,凸显了中新地产遭遇的信用怀疑。更糟糕的是,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也决定,将中新地产的家族评级和高级无抵押债务评级调低至Ca,评级展望为负面。

两大评级机构的严厉判决,瞬时引发了外界对于中新地产资金链的担忧,加之中新地产的股票自2008年停牌后就一直没有复牌,于是“破产”传闻开始发酵。

中国房地产市场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调控的双重作用下,正在慢慢迎来低谷,业界认为市场低迷将导致大批资金紧张的房地产公司被淘汰出市场。在这个优胜劣汰的困难时期,谁会第一个倒下?这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中新地产未能如期付息,给了外界一个对其资金链恐怕断裂、面临“破产”判断的理由,一时间,所有关于中新地产的负面消息都在舆论中传播。而作为当事方的中新地产,不得不选择了雷厉风行的辟谣。

29,中新地产总裁刘义在北京约见媒体,就相关传闻做出回应,强调公司的“资金链没有断裂”;211,中新地产又给多家媒体发布声明称,“仅从1.5亿港元债券利息滞付的偶发事件来推断中新地产已出现资金链断裂,甚至进一步臆测中新地产已到破产边缘的言论是极不负责任的。”

随后的事态发展也许可以令中新地产稍感满意。在最后期限前支付债息后,219,标准普尔将中新地产长期外币企业信用评级由“D”上调至“CC”, 4亿美元债券的发债评级由“D”上调至“C”。第二天,穆迪也将中新地产的评级由“Ca”调升至“Caa3”。

诡异走势难以解释

中新地产的努力没有白费,至少在目前看来,“破产”传闻已经没有继续扩散的依据了。公司高层选择事后沉默,也许是已经胸有成竹,也许是正在寻求新的办法改善不为外界所知的困境。

如果没有遭遇“破产”传闻,人们此前很少听闻中新地产的名字。

根据其公司资料介绍,中新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创立于1999年,2003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所运作的16个项目,总建筑面面积约为1477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等12个城市或地区。媒体的报道显示,其在2008年下半年时土地储备达到1480万平方米,获得了全国十强“地主”的称号。

这样一个巨无霸式的房地产公司在一个风声鹤唳的年代遭遇“破产”传闻,是它意外撞上舆论的枪口?还是如《贫民富翁》里的主人公一样是命中注定?

中新地产宣称在账面上还有20多亿元资金,而且,目前四证齐全的可售房源已经超过1万套,年内还将推出可售房屋6000余套,总销售资产将超过100亿元。这些资本“可以负责任地声明,我司资金链是稳健的,各项经营活动是正常的,企业信誉是良好的。”

疑问并没有得到解答,比如中新地产停牌一年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是否正如外界传闻的那样:中新地产手里的部分储备土地有问题。但是,这个怀疑又被中新地产方面否认。

还有一个稍显诡异的情况是,20081月中新地产停牌后,公司多位要职人士离职,6月份,原核数师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亦宣布终止与中新地产的合作关系。

中新地产自身的经营数据也给外界留下散播传闻的借口。1月中旬,中新地产发布20081031止的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营业额仅5780万港元,而2007年同期为10.245亿港元,同比大幅减少94.4%

辟谣声明中所谓的20多亿元资金,实为半年报显示中新地产的现金及银行结款约为25.22亿港元,但这个数字在20084月底时还是44亿港元。不过也有业内人士称,中新地产内部确实资金紧张,但绝没有到破产的边缘,“这年头哪个房产商的资金不紧张呀。”

市场传出中新地产欲出手在北京通州的自由小镇项目,现在还没有下文。青年工社三期的销售状况外界无法得知,不过一二期已经入住的部分业主对中新地产的资金问题表示关切。在焦点房产网的业主论坛里,多位业主正在为退还房产契税问题和开发商交涉。

前途充满艰险

中新地产的遭遇尤其令人唏嘘。如果熬过了这一关,中新地产是否能全身上岸?

媒体指出,中新地产在今年续还需要还几笔大的款项,包括20096月可执行的共11亿港元可转换债券的认沽期权和20097月需要支付的4亿美元债券的下一次票息,还有200912月到期的有关珠海项目的一笔15亿元人民币贷款。

后续债务的巨大压力随之而来,中新地产的应对方式还藏在迷雾中。中新地产是否会在资本市场上再有所动作?此前市场已经传出公司高层在运作股权融资的可能性,如今遭遇“破产”传闻,或许会使中新地产的融资之路多几分艰险。

已经有多方声音为中新地产支招,包括其自身也承认,现在聚拢资金的最好方式就是把手中的存货出手。而据悉,中新地产在各地的销售情况还是足以让周边竞争对手羡慕。

中新地产在辟谣声明中表示,2008年集团旗下内地开发项目的销售业绩斐然,尤其天津、西安两地,中新项目分别取得了这个城市2008年销售业绩第一名的好成绩;春节期间各地的销售十分活跃,在区域市场的成交量统计中也名列前茅。

时代周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得知:今年前两个月,中新地产的销售额已达10亿元。中新即将于今年4月公布的年报此时更加令外界期待。

去年11月份,中新地产曾发布业绩预警公告称,由于全球金融市场严重衰退,中国及世界各地近期均紧缩货币政策,加上中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采取宏观调控政策,令中国房地产市场气氛受到不利影响并趋于停滞,对集团的项目发展工程及物业出售影响重大,“集团预期截至20094月底止财政年度的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往后年度或将亦然。”

自从去年在香港联交所停牌后,中新地产在评级机构的眼中,信用等级就越来越低。及至此次遭遇“破产”传闻后,两大评级机构虽然把级别稍微调高,但给出的说法依然让人不敢乐观。

标准普尔对中新地产的评级依然为负面,理由是其脆弱的流动性状况从利息延期支付上显露无遗。穆迪则称,票息支付延误反映中新地产存在极高的流动性风险和财务风险。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龙湖集团“造血能力”强劲:经营性业务优化盈利结构,有息负债降154亿
黄光裕仍在自救,国美零售2023年亏损100亿元,拟成立新国美电器
偏离主业还是打辅助?中国信达2023年不良资产结构大调整,金融业务占比上升
近10年重大创新!隆基绿能发布新硅片产品,“卷”技术破局光伏硅片价格战?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