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办“民”校 化公为私的背后

2009-07-21 13:33:11
来源: 时代在线网
名校所办的民校不但垄断了一个地区最优质的义务教育资源,而且享有一切原本只限于民办学校的高收费、自主招生等优惠政策。

这几天,广州广雅实验学校副校长吴广淇已经开始为一年一度的招生工作忙碌了。

5月份报名,6月份考试,10多所民办初中“联合招考”,数万名广州小学生在毕业考试三天后,就要开始争抢区区几千个优质初中学位,这样的场景已经连续上演了多年。

2006年的12所,到2008年的16所,参与“联合招考”的民办初中都是广州各公办“名校”所创办。广雅实验学校是其中之一,由百年名校广州广雅中学承办。吴广淇说,“联合招考”今年继续搞。

因为背后站着“名校”,“联合招考”可以把金字塔尖的优质生源轻松地揽入怀中,更可以在中考中成为“强校”。2008年,广州中考总平均分前四强均为此类民校,前十强中“名校办民校”占了6席。

2004年,广东省民盟在省政协会上提出提案,批评“名校办民校引起初中教育不公平”;今年2月,省政协委员孟浩就此再提出提案,指出“名校办民校”混淆了原本公、民产权清晰的资本界限,并对真正的民办教育客观地造成了不公的影响。

“名校办民校”的初衷是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扩大,以使更多的人可以享受优质教育。

可是,由于“名校办民校”牵涉国有资源收费以及挤压真民办学校的生存空间等问题,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广受争议甚至指责。

名校情结与“民校”热   

家住海珠区的冼东昌在春节前就开始上网查资料,为今年升初中的女儿挑选学校。“电脑派位都是一般的学校,一定要为女儿选个好学校。”

冼东昌所谓的“好学校”,是指那些名校所办的民办初中。春节后,他开始一家一家打电话咨询这些学校的师资和学费等情况。

上世纪90年代,广东中学学位吃紧,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只有五成多能升读普通高中,其中能入读市级以上优质学校的只有45%,上高中比上大学难。为此,广州市政府提出,3年内建设24所示范性高中,并实行初高中分离。

在这一政策背景下,一些名校高、初中分离后,纷纷通过各种渠道以“名校”的名义大办民校。于是,2000年以后,挂着名校金字招牌的民办初中纷纷涌现,如越秀、荔湾、海珠等传统教育强区的“公办名校办民校”广雅实验学校、二中应元实验学校、六中珠江中学等,老城区以外的番禺、增城等地区的广州番禺北京师范大学南奥实验学校、广州番禺执信中学、广州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番禺学校等。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一些名校将初中部直接转为“民办”,只有少数几所名校保留了少量的公办初中学位,致使公立优质学位急剧缩水。据广州市教育局一位教研员估算,近年来“消失”的优质公立学位超过五六千个。而这些优质学位随着学校的“公转民”,也“变异”为“民办优质学位”。

一方面优质公立学位大量“消失”,另一方面,随着学生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重视,社会对优质学位的需求也日趋强烈。省民盟在对学生被电脑派位派到不理想学校的有关调查中发现,只有23.4%的家长表示听天由命,而63%的家长则力图通过其他渠道进入优质学校,获得优质学位。

于是,那些挂着“名校”金字招牌、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民办初中,就成了家长们眼中的“香饽饽”。广州市教育部门公布的数字表明,广州市每年小学升初中的学生数高达11万,按照省民盟调查的比例计算,每年力图进入优质学校的学生人数就高达6万以上。冼东昌不过是数万名力图进入“名校”的家长中的一个。

在这一庞大数字支撑下,数万名小学生奔赴考场争考“名民校”,成为每年6月广州的独特风景。

但由于巨大的需求与有限优质学位之间的反差,致使争考“名校办民校”的录取率比高考还低,几乎每所“名民校”都出现了两三千考生争抢两三百个学位的情况。

广雅实验学校副校长吴广淇告诉记者,前些年,该校只有荔湾一个校区,共有6个班240个左右学位,每年都有超过2000名学生报考,录取比例大约是1/10。从去年开始,该校在白云区建设了新校区,扩招了9个班400个左右学位,录取比例提高到1/5左右。

有需要就有市场。需求与供应之间的巨大反差,不但让这些“名民校”置“‘升中’不准考试”的规定于不顾,“民校”身份更使这些学校可以名正言顺地收取高昂的学费,使本来应该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教育,成为一个利益巨大的市场。

“名民校”背后的利益链条

显然,与普通民校相比,“名校”所办的“民校”并不缺乏生源。但为了将最优质生源揽入怀中,很多学校仍然采用了考试手段。

2006年,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定,比如:依法坚持义教阶段就近免试入学制度,不能采取各种形式的考试、考核、测试选拔学生,不能将各种竞赛成绩作为招生的依据等。但现实中,这些“名民校”却将“不能”变为“能”。

记者调查发现,广州市几乎所有“名民校”都将“综合素质测试”作为入学条件。甚至从2006年开始,12所广州“名民校”举行“联合招考”,去年参加“联合招考”的“名民校”更增加至16所。记者采访时一些学校表示,今年仍然继续“联合招考”。

通过这些所谓的“综合素质测试”,这些“名民校”将最优质的生源轻松地筛选到自己的学校。正因为有这些优质生源做保障,这些学校成为历年中考中的“强校”。

据广州市番禺执信中学的公开资料,2007年中考中,该校总分平均超过广州市平均分52.5分,毕业生中100%考上高一级学校,近80%考生考上示范性、省市一级优质普通高中。为其它学校所羡慕。

2008年,广州中考总平均分前四强分别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雅实验学校、育才实验学校、广州市第二中学应元学校,均为名校所办的民校,而在前十强中“名校办民校”更占了6席。

这些“优异成绩”极大地激发了家长们选择名校的欲望。但仅仅通过考试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钱”。《广雅实验学校2008年招生问答》中显示:若考生测试后公布录取,但没有来校办理缴费注册手续的,视为自动放弃。

如果说考试是“考”学生,缴学费则是“考”家长了。记者调查中发现,这些“名民校”每年的学费高达15000-25000元不等。广州市六中珠江中学张副校长告诉记者,珠江中学每年学费15000元。

广雅实验学校、二中应元学校等基本都是这一收费标准。而番禺执信中学招生办一位老师告诉记者,该校一年的学费是2.3万元,一年的膳食费是4500元,这还不包括生活用品费和校服费。这样的收费标准远远高于普通民办学校。

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健告诉记者,该集团初中班每年的学费只有3600元。

这无疑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记者了解到,广州市番禺执信中学的办学规模为64个教学班,共2600个学位,按每个学生2.3万元的学费计算,番禺执信中学每年可收取学费高达6000万元之巨。

广州市一位退休中学校长保守估算,如果广州市的十数所“名民校”可以提供2万个学位,以每位学生每年学费15000元计算,就是一个高达3亿元的巨大市场。

当然,这些“名民校”也要向“名校”或上级管理部门交纳一定比例的“管理费”。

据一个公开的数据,中大附中8年间向中大上缴500多万元;海珠区的珠江中学、南武实验学校2004年共向区教育局上缴35.96万元,而海珠区一年就向20所外来子弟学校和民办学校收取约5千万元的办学经费。

改革“名民校”

“名校办民校”或“名校变民校”一直是近来年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有专家指出:这种学校不但垄断了一个地区最优质的义务教育资源,而且享有一切原本只限于民办学校的高收费、自主招生等优惠政策。

广东省政协委员王则楚告诉记者,“名校办民校”引起的初中教育不公平,最主要的问题是“用国有的义务教育资源办高收费学校”。王则楚介绍,在广州,前些年这些学校占用国有义务教育资源的情况比较严重,比如占用原名校的校舍,甚至“一校两制”。

在社会各界的压力之下,近年这些情况有所改观,基本上都有了独立的校址和校舍,但仍然没有完全的“公民分离”,主要表现为“交管理费”以及使用“公校”教师情况还存在。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名民校”在自我宣传时,大多宣称“利用原名校的优势资源”。

比如广州市育才实验学校在介绍师资来源时称:一部分来自育才中学的骨干教师。而广雅实验学校却称师资来源之一,是招聘广雅中学有多年初中教学经验,且已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的骨干教师。有教育界人士质疑,为何“提前办理退休”?如果是为了支持“民校”的师资力量,“提前办理退休”也属占用义务教育资源。

而广州市六中珠江中学张副校长则告诉记者,珠江中学与第六中学一直实行“大六中管理”,即共享师资力量,珠江中学部分骨干教师来自六中,甚至珠江中学要力争成为为六中培养优秀教师的地方。

张副校长还告诉记者,在省教育厅的要求下,六中今年开始恢复两个初中班,而珠江中学也会把两个班放在六中,合成四个班,统一教学、统一管理。张副校长坦言,珠江中学放在六中的两个班,由六中教师授课。

谁是公办谁是民办,孰能分清?

有关人士不无担心地指出,“名校办民校”的出现是一个对公共优质教育资源的掠夺侵吞的过程,而它的壮大则必然有众多真民办学校不断萎缩甚至倒闭相伴。

 

今年2月,广东省政协委员孟浩提出提案,指出“名校办民校”混淆了原本公、民产权清晰的资本界限,并对真正的民办教育客观地造成了不公的影响。

为此,孟浩建议政府的有关部门应对各级由公办学校或借公办学校之名而举办的所谓“民校”进行全面登记。对于已经开办的“名校办民校”进行体制转型,要么恢复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办“名校”,纳入政府的公立教育管理体系;要么转为真正意义上的“民校”,在明晰学校产权结构、建立基金的基础上,实行股份化管理。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北京车展首日:车企大佬互相“串门”,雷军人气爆棚
浙商证券入主之际,国都证券逾4亿股股权挂牌出售!此前多位股东清仓式转让股权
丁世忠力挺,安踏在上海试水新店态,不赚钱也要开
常青产品数量占比过半,腾讯游戏被低估了吗?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