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摄影双年展:审美疲劳之后的返璞归真

2009-12-25 18:21:53
来源: 时代在线网

在连续两届的国际化视野之后,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在20095月“逆流”回到了摄影的最初:记录真实。不再用来呈现摄影师的种种心情或者观念,而是记录下该时该地所发生的一切,以表现当时的人与社会的状态。用策展人李媚的话来说,这一届双年展最初的出发点,就是希望让摄影回到原点。

广东美术馆2号厅的角落,3盏铝制灯罩的复古影棚灯照亮了白墙前正襟危坐的人,红色丝绒布覆盖着一部古董相机,架在桃木花纹的三脚架上比人还高一个头。摄影师凝神片刻,不断走上前,扶正模特的肩膀,反复几个来回,终于指着镜头说,“看镜头!”跟着钻进那“红盖头”里,右手利落地拉了拉绳子,结束一次仪式感甚强的拍照。

这是艳芳照相馆,广州三家最古老的照相馆中硕果仅存的一家。而搬进美术馆的这家“分号”,总策展人李媚在开展的第一天成了它的顾客,她与先生在此演绎了“结婚照”,还和朋友们拍了“全家福”。早已人手一部数码相机的观众似乎不太能感受到这种老照相馆方式的呈列,李媚希望亲身传递这种仪式感特有的典雅。

这样的典雅,正是几个策展人此次共同的希冀。

现场的这个老相馆,以及它近百年来记录下的老广州照片,让观众感受到了策展人的心思,尤其是广州观众们——不少人驻足评论,年轻的母亲对怀里还未懂说话的儿子说,你看,那时候的珠江很干净,很多人住在河边。

艳芳照相馆的设置,也许是许多人对本届广州摄影双年展的“本地化”意见最直接的反映。同时,双年展并未放弃前两届一直鼓励的观念摄影作品。展览的后两个单元“显影”和“放大”也是媒体的争议点之一。

三件与众不同的作品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在时代周报记者的采访中,表示无论是老照片,还是新艺术,很多作品都很有意思,也都可以从不同角度观看。而他特别提到几个比较与众不同的作品,认为最值得一看。

沉默之声(装置作品)—阿尔弗雷多·伽(Alfredo Jaar),智利,美国,2006-2009

这是一件大型混合媒体装置,糅合了建筑、影像以及摄影,强调了摄影新闻工作中的道德实质;它运用了语言、文学以及表演形式,主题为达尔富尔(苏丹西部一地区)的饥荒及政治动乱。

馆长推荐:这件作品花了很大气力去做。有中英文版,屏着呼吸去看那个展,像作品名称一样,确实是静静地去叙说,非常感人。而且细节做得很好,可以看到国外艺术家的工作,对品质的要求非常高:走进去的时候亮亮的光,走出来暗暗的光,无声无息的过程,包括文字的表达都很安静,恰到好处,不过分渲染。然后闪光灯一闪,图像出来,慢慢地从暗到亮,亮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突然消失了。

博物馆计划:现场直播,非军事化地区—金我他(Atta Kim),韩国

馆长推荐:包括拍天安门空无一物,拍冰的融化。其实很多国外的大师,他们的作品,强调了一种时间和常义,强调一种回归于自然,回归于虚无。那大街上你看不到汽车、人,包括天安门广场看不到人,他是架着机器用了10个小时在拍摄,人在这10个小时内走来走去,最后什么都没有了,时间将一切动态的东西都消失了,没了。

《贾医生的100个病人》(纪录片单元)—王洪军

一间小诊室,一位老医生,一群病人,一个共同的愿望:药到病除。作者在2008年的某个时间,以一个固定的摄像机位置,记录了出现在老医生面前的病人们。

馆长推荐:还没亲眼去看,但已经有很多人来推荐过这部纪录片。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新CEO上任一个月,盒马“推翻”盒马:折扣化调整,重启会员制
一个华北小镇的梦想与现实:成也土地,危也土地
韩国游客挤爆张家界,这家湖南旅游上市公司却在亏损,与万达的合作也搁浅
伊以冲突对石油黄金影响多大?或致国际油价破百,金价飙涨到3000美元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