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机构救还是不救?

2009-07-16 15:27:01
来源: 时代在线网
  上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游说国会通过大规模拨款挽救陷入财困银行的方案时说:“虽然拨款数目巨大,但如果不采取措施,将对经济造成不光是持续几个月或几年,甚至有可能是长达10年的影响。

许多分析员都同意奥巴马这一观点。但我所接触的学者中,越来越多的人对奥巴马没能履行自己的诺言感到失望,甚至恐慌。事实上,当实际处理银行业的问题时,奥巴马政府显得犹豫不决,政策推行陷入停滞状态。

让我来告诉大家整个的过程吧:首先由政府官员向媒体发布一系列拯救银行业的方案,继而被时事评论员们狂泼冷水,无法施行。数周过后,政府再推出换汤不换药的“新方案”,很快也被大众所识破。其后此状态循环出现。

为什么美国政府的方案得不到大众的信任?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奥巴马政府高层和联邦储备局都相信这些不良资产是“有毒的废物”,其价格远超出任何人的可接受范围。假如价格调整到适当的水平,所有麻烦都会消失。

因此,美国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最近接受采访时试图把不良资产本身固有的经济价值和如今被人为缩减的价值区分开来。对于近日评级为AAA的抵押贷款证券仅以每股不到40美分的价格成交,盖特纳认为证券的价值远远高出这一价位。

他指出,政府的当务之急是提供财政援助以确保市场正常运转,把“有毒的废物”的价格提高到应有的水平。

此外,政府还相信这些废物的价格经过适当调整后,金融机构存在的毛病就会不药而愈。三月初,那些实际已破产但靠政府救济苟延残喘的金融机构被冠以“僵尸”称号,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回应道,美国的金融系统中并不存在任何“僵尸”机构,更特别强调美国国际集团不是“僵尸”机构。而事实上,美国国际集团的确是如假包换的“僵尸”。

同样,美国国际集团也不肯诚实地面对现状,没有兑现向其他金融机构清还债务的承诺,接收政府300亿美元的救命钱后仅答应拨出30多亿来偿还欠债。

不论是盖特纳方案还是伯南克方案,实际上都是政府新瓶装旧酒的把戏,只能浮于水面,不能展翅高飞。

方案最新演化出的版本是向有意购买这些不良资产的私人投资者提供低息贷款,这无疑可以通过价高者得的手段刺激“有毒废物”价格回升。如果资产价格上升,方案能让投资者从中获利,若价格大幅下降,方案只会把投资者吓得落荒而逃。

此做法是否足以让银行系统健康运转起来呢?答案是否定的。

试想一下:政府使用纳税人的钱去补贴“有毒废物”的价格,能让所有误买了不良资产的人受惠,其中部分收益会用得其所,维持主要金融机构的收支平衡,但大部分的收益会落到那些并不的确需要或者不值得被救助的人手里。

也就是说,政府拿出数百亿元把金融系统扳回正轨的同时将面临强烈的公众抗议,为财政赤字引起的广泛关注火上加油。(确实,公众对财政刺激方案反响的强烈程度比担心没有红墨水更甚。)而现实中,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既然如此,为什么明明面临倒闭,却要付出如此代价让“僵尸”起死回生?恐怕是政府至今仍不愿面对现实,不想直面金融巨头们的悲惨境况。至少就短期来讲,若不采用接管的手段,的确难以挽救濒临破产的银行,但显然,把它暂时国有化是不可能的。

逃避现实意味着不作为,我认同总统的担忧:这将对经济造成不仅是持续几个月或几年,甚至有可能是长达10年的影响。

 

 

蔡辉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去年亏损扩大至8.4亿元,云顶新耀扭亏难题待解,两款明星药冲击7亿销售目标
国有六大行拟分红超4000亿元,工商银行营收下滑3.7%,非息收入大幅增长
保守的瑞安:亏本出售青浦酒店,自己转当租客
万科求生欲拉满:郁亮称绝不躺平,会以更强的危机感推动削减千亿负债
扫码分享